护理干预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的应用论文_马婷

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 云南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的诊断效果。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3例疑似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所有孕妇分为A组与B组,所有孕妇均进行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A组孕妇给予围磁共振检查期护理干预,B组32例孕妇不给予围磁共振检查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孕妇影像学诊断结果。结果:A组孕妇中符合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有49例,B组孕妇中符合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有28例,A组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明显高出B组,两组数据有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医护人员根据孕妇临床症状,给予围磁共振检查期护理干预,结合孕妇磁共振检查结果和B超筛查结果,能有效提高颅脑疾病检出率。

关键词:颅脑疾病;诊断效果;磁共振成像技术

导致孕妇胎儿发育异常的原因较多,目前临床认为导致胎儿发育异常的原因主要与放射性、照射、环境污染、化学剂、孕早期病毒感染、遗传以及不合理用药等因素有关,对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给予提前终止妊娠能有效降低产儿畸形的发生率,对降低家庭以及社会的压力具有重要的意义[1]。本次实验通过比较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3例疑似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均给予磁共振成像技术(MRI)检查,分析围磁共振检查期护理干预对影像学检查时间、检出率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A组51例孕妇,孕妇年龄在21~35岁,平均年龄在(27.2±1.7)岁,孕期最短为25周,孕期最长为31周,平均孕期在(27.2±1.7)周。B组32例孕妇,孕妇年龄在20~38岁,平均年龄在(28.2±1.67)岁,孕期最短为26周,孕期最长为32周,平均孕期在(29.3±1.6)周。两组孕妇在年龄、孕周等一般资料上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病例选择标准

2016年2月-2017年2月接收的83例疑似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孕妇在进行检查前均出现恶心、呕吐、头晕、肢体无力等不同程度妊娠反应。孕妇排除标准:①排除带有心脏起搏器,进行过心脏手术的孕妇。②排除进行过动脉瘤手术的孕妇 [2]。③排除体内有金属异物的孕妇。④排除听觉障碍的孕妇以及患有精神系统疾病的孕妇。所有孕妇或孕妇家属均签署相关知情协议。

1.3方法

所有孕妇进行磁共振检查;孕妇取仰卧位,平躺在检查床上,将头置于线圈内,保证身体长轴与床面一致,头颅矢状面与线圈纵轴一致,两手放于身体两侧,行常规横断面T1W1、T2W2扫描以及矢状面、冠状面TIWI扫描(相关检查参数:FOV:20-25cm,成像间距:10-20%,层厚5-10mm矩阵:128×256或256×512).

1.3.1 B组孕妇进行磁共振检查前,医护人员嘱孕妇受检前4小时禁饮食,对于孕周较大的孕妇,帮助孕妇平躺在检查床上。A组孕妇围磁共振检查期给予护理干预。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1)检查前,向孕妇介绍磁共振检查相关注意事项,磁共振检查的重要性,使孕妇重视磁共振检查,提供孕妇在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的依从性。(2)检查过程中:医护人员应运用自身沟通技能,缓解孕妇焦虑、紧张情绪,对于脚步蹒跚,行走吃力,孕周较大的孕妇,护理人员应进行搀扶,询问患者是否有排尿感或者排便感,防止孕妇憋屎、憋尿影响检查效果,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烦躁、焦虑等不良情绪。

1.4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孕妇受检时间、胎儿发育畸形检出率。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孕妇受检时间、胎儿发育畸形检出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A组共检查49例,B组共检出28例,A组孕妇胎儿发育畸形检出率明显优于B组。

3讨论

畸形胎儿出生后致死率、致残率高,及时明确诊断对降低孕妇生产困难,降低孕妇胎儿出生致残率具有重要的价值,影像学检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可以较快鉴别颅脑疾病的方式[3]。磁共振检查具有扫描快速,适用于多种胎儿发育异常的检查,同时对胎儿脑部病变的检出率高。磁共振检查利用电磁波对人体进行多方位扫描,而后用转换器将人体组织、器官不同的T定值转化成不同的影像,扫描参数多,可以对孕妇以及胎儿进行多轴倾斜切层扫描,孕妇由于身体运动受限、且情绪波动较大,在检查的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能充分体现医疗服务中人性化检查的宗旨,缓解孕妇在检查过程中出现的焦虑、不安情绪,并对孕妇异常感觉进行及时处理,对提高孕妇磁共振检查检出率具有重要的意义[4,5]。本次研究发现A组颅脑疾病检出率明显高出B组(96.1%vs87.5%),A组颅脑疾病检出率明显优于B组,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对于胎儿发育异常的孕妇,医师根据孕妇临床症状,在孕妇磁共振检查过程中给予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降低漏诊、误诊的发生,为医师临床诊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王溧康,王军,邰学祥等.胎儿磁共振检查中针对随机运动伪影的护理干预[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1):452-452,453.

[2]黄海燕.护理干预对于提高胎儿脑部磁共振成像检查质量的作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95-96.

[3]曹云美.护理干预对磁共振检查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278-278,279.

[4]略秀勤,黄德尤,吴为民等.护理干预应用于磁共振腹部检查患者的临床效果[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5,(251):161-162.

[5]Darya Chyzhyk,Alexandre Savio,Manuel Grana et al.Evolutionary ELM wrapper feature selec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CAD on anatomical brain MRI[J].Neurocomputing,2014,128(Mar.27):73-80.

论文作者:马婷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5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胎儿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的应用论文_马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