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市政道路工程施工受各种外界因素影响,施工组织非常繁琐复杂,尤其是升级改造类道路,既要保证交通通行不间断,又要保证按期完工,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因此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及技术管理措施,是顺利推进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的关键。本文首先指出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继而阐述了施工组织的编制内容和原则,总结出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市政道路;施工组织;编制;技术管理;优化措施
目前我国城市基础设施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短板和不足。随着城市的快速化发展,交通通行压力显著加剧,现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一个难题。各地政府非常重视城市道路建设,一方面不断建设新的道路,另一方面不断拓宽升级改造原有道路,用以保障日益增加的车、人流量。但不论哪种,当政者都希望这种建设尽快完工、早日见效。与此同时城市道路这种线性工程又面临征地拆迁(或现有交通通行)、地上地下管线、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及沿线利益方等各种外界因素制约,存在较强的专业特点,在加强施工管理,研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和技术管理措施时,必须从其特点上着手,以下结合个人实践和工程实例进行探讨。
1.市政道路工程的施工管理特点
①工期紧。无论是新建道路还是更新改造道路,建设方都希望抓紧完工,尽快减少对原有交通的影响,并尽早产生社会效益,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设方基本不会在工期上有任何妥协,所以满足工期要求是施工组织设计的第一位。②多样性。除道路之外,往往还有桥梁、箱涵、隧道等各种结构物,这些结构物又因此功能性的差异进行变化调整。③复杂性。市政道路工程面临着征地拆迁(或现有交通通行)、地上地下管线、地质条件、水文条件、天气及沿线利益方等各种因素制约,一旦开工,问题不断暴露涌现,而且这些因素往往还带有不可预见且不可避免性。在增大施工管理难度的同时往往也会推高工程造价,带来成本增大,必须加强统筹管理。
2.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的编制内容和原则
2.1 编制内容
①编制依据;②工程概况,施工部署和准备工作;③现场布置,进度计划,工期保证措施,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④关键部位的施工方法和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质量保证措施;⑤安全文明施工保证措施,环境保护措施;⑥各种突发事件问题的应急预案等。
2.2 遵循原则
①突出组织设计对现场施工的指导作用;②提高施工的自动化、规范化;③提倡技术创新、管理创新;④加强对各项施工目标的控制;⑤借鉴国内外的工程经验,采用先进的技术工艺;⑥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合理安排工序,保证施工作业的连续性;⑦合理布置现场,满足安全施工、文明施工、节能降耗的要求。
3.市政道路施工管理的优化措施
3.1 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预研预判
工程管理工作已经从粗放化向精细化转变,除了采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思想和手段以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将工作做深、做细、做实。首先应全面熟悉图纸、收集尽可能多的资料信息,在此基础上查勘工地、走访周边,尽最大努力掌握征拆、交通、管线、地质、地形、水文、气候、各参建方、项目各利益方及沿线影响方的信息,只有知己知彼才能胸有成竹。对搜集的信息加以分类,建立信息档案,这一方面是为了科学地编制施工组织和技术措施,另一方面有利于完善项目管理经验库。对分类的信息,研究其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的施工措施、安排合理的施工流程,并编制应急预案、保障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 加强工序技术监管
市政道路工程施工期间,工序技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必须保证技术的合理性、可行性。首先根据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既满足各项施工要求,又能降低施工技术难度。其次针对施工变更,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程序进行管理。最后要对施工工序进行监管,以关键技术、重点部位为出发点,保证施工作业的规范化。
3.3 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树立宏观理念,对施工进行全程化、全方位的管理,涉及决策、设计、施工、验收各个阶段,其中,施工阶段是管理工作的重点,应该分解管理目标,对比实际施工和计划施工,分析偏差的形成原因,并及时纠正。以路基填筑为例,为保证实际压实度和目标值的一致性,应采用分层填筑压实法,合理确定碾压次数、运行速度等指标;压实作业完成后,取样开展压实度测试,将偏差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4.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以广州某市政道路工程为例,城市主干路,线路全长3400m,沿线和高速公路、铁路客运线、已建市政道路相交。该道路路基宽度为60m,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工程建设项目包括道路、桥涵、交通、排水、照明、电力管廊、管线迁改及景观绿化等,施工区域多淤泥及淤泥质粘土。
4.2 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工期。工期共465天,结合工程特点,首先掌握工程的难易点、风险点及业主等利益各方的诉求,从容易点入手,编制施工组织计划。一方面容易施工点部署人材机,形成开工局面,同时摸索难点施工的方法,做好内外业准备,确保施工面连续流水开展;另一方面从总计划开始,向分项计划、月计划、周计划细分,并落实到日实际完成工作量上,做到步步有管控,同时对现场实际情况适时预调微调。
第二,质量。施工期间,质量管理重点有两个:一是如何处理淤泥及淤泥质粘土,提高土质的强度和承载力;二是电力隧道施工期间,如何做好支撑防护工作,并保证污水管道、雨水管道的安装精准度。
第三,安全。本次施工安全管理的重点,主要是顶管、深基坑两个部位,结合施工环境和技术方法,编制安全施工专项方案,落实安全交底和技术交底,委派安全管理专员,从源头上消除安全隐患。
第四,成本。在施工总成本管理中,一个关键因素是控制材料采购价格,另一个是控制工序中的浪费,方法一是加强材料询价和材料供应商库的建立,按品质、信誉、价格排序建库,二是加强计划的落实和适时的预调微调,防止出现工序中人工、材料、机械台班的浪费。
4.3 技术管理要点
第一,施工组织协调。应该全面分析统筹,对流水作业、交叉作业进行合理分配,以加快工程进度。在机械设备的管理上,应该完善配置,分工点落实负责制,做好检修维护工作,避免带病运行。编制施工方案时,合理选择工艺,预测周边环境的影响,加强与各相关单位的沟通协调。
第二,淤泥及淤泥质粘土。采用换填土、抛石挤淤、水泥搅拌桩等方法进行处理,个别地段因架空电力线缆影响,考虑打圆木桩加固,处理后取样测试承载力指标,满足规范要求才能开展后续施工。
第三,管线保护。管道施工前先组织一次地下管线物探,尽可能摸清地下管辖情况,将管线与道路施工图纸叠加,分析其位置关系,着重研究存在冲突的部位,建立书面记录,并提交给建设方,考虑是迁改还是保护,又如何迁改或者如何保护。要求设置专职管理人员,开展管线问题巡查整改。
结语:
市政道路工程具有综合性、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必须科学施工组织,加强技术管理。文中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施工组织设计方法和技术管理要点,只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加强工序技术监管,实行全寿命周期管理,才能提高管理水平和效果,实现预期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鹏涛,王旭纪.浅谈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技术管理[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2018,(5):47-49.
[2] 罗远洋.浅析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组织与管理问题及对策[J].中国房地产业,2019,(2):251.
[3] 郭立康.市政道路工程施工现场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19):2598.
[4] 郑智富.市政道路工程建设管理要点分析[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8,(22):4065.
论文作者:刘义钢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工程论文; 市政道路论文; 施工组织论文; 措施论文; 管线论文; 技术管理论文; 道路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