厘清梯度,二度开发——小学中高年级单元习作教学新思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思维论文,厘清论文,梯度论文,习作论文,单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纵观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阅读教学热热闹闹,习作教学则显得冷冷清清。即便有少数研究者,也大多热衷于研究课外作文,教材单元习作被不少老师以“无序、无趣,不能激发儿童写作兴趣”为由打入“冷宫”,或弃之不用,或敷衍了事。其实,单元习作,是教材编者经过通盘考虑精心设计的,虽然不完美,但用心开发,依然有着巨大的价值。可以说,单元习作,是一座亟待重新开垦的富矿。 温儒敏教授在《温儒敏谈语文教育》一书中指出:“教学中,不一定照搬教材的作文教学体系,最好能依托自己的经验,并面对你们的学生,从实际出发,选择某一种体系作为基本框架,加以调整,形成自己的写作计划。”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立足于教学行动研究,以习作目标、习作内容、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对单元习作目标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写作内容进行了二度开发,并在指导策略的优化上进行深入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目标重构:让儿童习作贴地飞行 小学生习作属于习作起步阶段,对于刚起步学写作文的孩子来说,不是要“飞”得多高,“飞”得多美,而是如何“飞”得起来;不是按固有的模式“飞”,而是有创意地“飞”;不是迫于无奈地“飞”,而是超级享受地“飞”……总之,儿童习作,要努力让儿童“贴在地面飞行,不在云端舞蹈”(维特根斯坦语)。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依据2011版课标,在把握好小学阶段的习作总目标的前提下,厘清阶段性目标的梯度。 1.关注学段要求——梳理习作教学总目标与阶段目标 习作总目标 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能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 【梯度解读】“具体明确”是对写作内容及风格的基本要求,对小学阶段的孩子尤其显得重要。课标要求“具体明确”,从根本上反对浮华文风,让孩子作文从起步开始就打上诚实的底色,言之有物,说真话、实话、心里话。“文从字顺”是语言表达角度的基本要求,不要求孩子学“飞”的时候一定要“飞”得很美。“文从字顺”,就是能够把内容恰如其分地表达出来,意思是通顺的,文字也是流畅的即可。 “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是要求学生写实实在在的东西。我们总以为学生写不出作文是因为缺乏生活积累。然而,真实的情况不是学生的生活太单调,而是我们的作文内容总是“好高骛远”,没有触及学生内心的生活感受和情感积淀。写自己的见闻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飞行”的空间,让他们真实自在地“飞行”,写下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体验和想法。 “发展书面语言运用能力”,书面语言运用与口头语言运用是有较大差异的。初习作文,学生要从“地上走”变成在“天上飞”,需要逾越很大的障碍。“根据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来写作”就是告诉学生怎么“飞”,让口语转化为书面语言,让习作能够装载更多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趣味性是最重要的,只有让学生享受到“飞行”的快乐,才能有继续“飞行”的愿望。 第二学段目标 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词句;用简短的书信便条交流。 【梯度解读】第二学段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初习写作保护学生的写作兴趣最重要。让孩子们写感到新奇的、有趣的内容,不是要让学生“飞”得过高,而是要让“起飞”的过程成为一种享受,这是重要目标。第二学段课标提出“尝试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为学生如何“飞”提供了策略指导;“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为怎么有创意地“飞”指明了方向。 第三学段目标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分段表述;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修改自己的习作,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正确使用常用标点符号,习作要有一定速度。 【梯度解读】到了第三学段,课标提出“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作文的功能在于交际。当学生学会“飞行”后,要让他们体会到“飞行”并不是生活的“奢侈品”,学习作文也不是为了得个分数、评个等级,而应该为他们的生活服务。第三学段课标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如果学生用作文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让作文成为情感交流的工具,那么这样的一次次的“飞行”必将成为一种超级享受。一旦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必备品”,学生就会产生无限的学习热情。 2.关注习作序列——厘清同话题习作梯级目标 在课题研究之初,我们对现行小学语文人教版教材中高段(3~6年级)每个单元习作内容归类整理后发现,同类话题或题材的习作在不同年级多次出现,且目标模糊雷同,缺少区分度。据统计写“父母之爱”的习作共出现两次,以“写自己”为主题的习作共出现四次。 让三、四年级的学生写自己的特点和成长故事,又要说出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如果没有一点触及内心的素材,如何打开学生的“话匣子”?根据课标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的习作目标,我们给同一主题的习作设置了不同梯度的目标。(见表1) 【厘清梯度】三年级介绍自己提出了“用有新鲜感的语句写一个独特、真实的自己”的目标,就是为了让初学习作孩子能放开手脚的束缚,写下独特的、最真实的自己。四年级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成长,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不管是写自己的故事,还是写自己的心里话,一定需要有一个最信任的人引领,才能有一个正确的自我认识,把自己融进周围的世界中去。五年级让学生通过“回忆或采访”是为了“感情真实”地写出自己的故事,“傻事、趣事、囧事、乐事都可以写”是为了“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3.关注习作个性——细化单元习作核心目标 单元习作的话题一般与本单元的阅读主题有关,但又依据不同学生的写作基础和个性,细化这一核心目标。例如四上第四单元的阅读一直是围绕着名家笔下的动物,老舍的《猫》与《母鸡》、丰子恺的《白鹅》确实堪称典范,但让我们的学生笔下的动物描写也具有名家的高度,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要求过高。基于课标第二学段“不拘形式地写”“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的目标,我们在细化核心目标时打开了写作思路,让学生既可以写自己喜爱的动物,也可以写感兴趣却没见过的动物,更可以写想象传说中的动物。如此,不同基础和个性的学生,就有了选择的机会,文章也会更加富有个性。(见表2)澄清梯度,二次发展--对小学单元习题教学的新思考_单元论文
澄清梯度,二次发展--对小学单元习题教学的新思考_单元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