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个旧市红河州第三人民医院肿瘤内科 云南个旧 661000)
【摘要】目的: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静脉输液港、PICC、中心静脉置管),观察穿刺成功率、感染发生率、血栓形成及堵管率、生活质量。结果:静脉输液港组患者中一次成功率为100%,感染0例0%,血栓形成0例,0%,堵管0例0%;PICC组成功率95%,感染2例10%,血栓形成2例10%,堵管0例0%;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组成功率90%,感染2例10%,血栓形成4例20%,堵管2例10%。结论:输液港在长期及反复输液的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使用方便,患者减少了化疗药物外渗及静脉置管相关并发症,减少患者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简易的维护给患者带来的方便,完全埋入皮下能很好的保护患者个人的隐私。
【关键词】静脉输液港;中晚期恶性肿瘤;PICC;中心静脉置管
【中图分类号】R73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8-0065-02
静脉输液港是目前国际上首选的可长期留置植入皮下的体内静脉输液装置,主要用于需要长期及反复输液的的患者,适用于化疗药物,肠外营养(TPN)的静脉注射或者连续输注,还可以用于抗菌素、血液制品、普通静脉补液及采血等几乎所有的静脉治疗。目前80%输液港用于恶性肿瘤的治疗。我科对60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静脉输液港、PICC、中心静脉置管),进行临床观察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入组标准研究对象为2014年2月~2015年10月收治的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60例,均经组织细胞学确诊,且需化疗或反复输液,年龄30~75岁,平均50岁。KPS评分大于60分,预计生存时间大于3个月,术前查血常规白细胞、血小板无明显下降,凝血功能无明显异常。随机分为3组,输液港组:其中结肠癌2例,乳腺癌3例,肺癌15例;(Ⅲ期4例20%IV期16例80%)。PICC组:其中结肠癌4例,乳腺癌3例,肺癌13例;(Ⅲ期2例10%IV期18例90%)。中心静脉(颈内静脉)组:其中结肠癌5例,乳腺癌5例,肺癌10例;(Ⅲ期5例25%IV期15例75%)。
1.2 方法
20例静脉输液港组,导管为三向瓣膜式导管,给予患者消毒、局麻后,B超引导下经锁骨下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后将三向瓣膜式导管植入,于锁骨下胸壁建立皮下囊袋,植入输液座,其表面要有足够的组织保护,用皮下隧道针打通皮下隧道,连接导管和输液座,缝合线将输液座与周围组织固定,并再次确定导管无折叠,穿刺输液座推注生理盐水通畅,无阻力,缝合手术切口。应用静脉输液港进行化疗药物输注及其他药物输液治疗,输液休息期间每4周应用肝素生理盐水(100U/ml)冲管一次。
20例PICC组,首选贵要静脉在超声引导下穿刺置入PICC导管,每周护理一次。
20例中心静脉(颈内静脉)组,隔日冲管一次,每周换药2次。
1.3 观察指标
对上述三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输液港的穿刺成功率、感染发生率、血栓形成及堵管率、患者生活质量。
2.结果
静脉输液港组患者中一次成功率为100%,感染0例0%,血栓形成0例,0%,堵管0例0%;PICC组成功率95%,感染2例10%,血栓形成2例10%,堵管0例0%;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组成功率90%,感染2例10%,血栓形成4例20%,堵管2例10%。
2.2 生活质量评估
建立输液港通路,完全埋入皮下的输液装置,不影响患者洗澡,日常活动等,不影响美观,保护患者的隐私,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每月维护一次的频率,减少患者往返医院频率;在不影响患者肢体活动,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率。而PICC及中心静脉置管导管裸露于体外,影响洗澡等日常生活,影响美观,每周的护理,增加了患者的负担。
3.讨论
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升高,化疗已经成为恶性肿瘤治疗中的主要手段,广泛应用于临床。因长期反复高浓度化疗药物输注与多次穿刺[1],患者外周静脉炎及化疗药物外渗导致皮肤及局部组织坏死等损伤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临床效果[2],通过此研究表明静脉输液港与其他形式的静脉通路比较的优点有:
(1)静脉输液港由于导管和泵体都埋在皮下,降低感染的几率。本组病例中,输液港组感染0例0%,PICC组感染2例10%,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组感染2例10%。
(2)静脉输液港由于没有裸露在体外的部件,不影响患者洗澡,日常活动等,不影响美观,保护患者的隐私。
(3)静脉输液港维护风险较低,与PICC及中心静脉导管相比,血栓形成及堵管几率明显降低。本组病例中,输液港组血栓形成0例,0%,堵管0例0%,PICC组血栓形成2例10%,堵管0例0%,中心静脉置管(颈内静脉)组血栓形成4例20%,堵管2例10%。
(4)输液港每4周一次的肝素生理盐水冲洗也相当方便,PICC每周护理一次,中心静脉置管隔日冲管一次,每周换药2次;输液港组方便了病人,简化了护理的工作量。
(5)输液港体外无导管,避免导管无意间脱落造成患者恐惧心理。
(6)静脉输液港可使用寿命达10年,PICC<1年,而中心静脉置管使用时间<1个月。
由此可见,静脉输液港的使用,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不仅克服PICC及颈内静脉置管无法长时间留置、对静脉反复穿刺对血管的损伤以及心存恐惧的难题,感染发生、血栓形成及堵管发生率低,同时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改善,无体外导管,无需敷料覆盖,保护患者隐私。输液港植入技术为患者治疗提供一条安全、方便、可靠的静脉输液通道。此项技术在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治疗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慧,李志新.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在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8):891-893.
[2]黄翠红,陈秀梅,黄翠娟,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东南国防医药,广东医学2016年2月第37卷第3期:472-473.
[3]林琳.PICC与VPA在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比较[J].临床医学工程,2011,18(10):1607-1608.
[4]何越,孙艳萍,李宁,等.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应用PICC与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1):1001-1003.
[5]倪霞,张天华.PICC与VPA两种深静脉置管术在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2011,16(3):232-233.
[6]陈素香,梁芳,黄雪珠,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在高龄患者的应用[J].中国全科医学,2014,17(3):331-333.
[7]李静.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在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10):110-113.
[8]杨艳,黄玉洁,郁红菊,等.PICC和VPA临床应用比较[J].东南国防医药,2013,15(4):405-406.
论文作者:安艳海,陈雪丹,陈庆,黎盼盼,袁晓露,杨月梅,杨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导管论文; 恶性肿瘤论文; 中心论文; 血栓形成论文; 皮下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