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46例临床分析论文_田海英

湖南省娄底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内科 417000

【摘 要】目的:分析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等的影响。方法:选取3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占47.11%(163/346),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观察组占52.89%(183/346),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治疗;综合评价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并作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NP、LVEF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C、PT、APTT水平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安全尚可,对于延缓病情、改善心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疗效

既往在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基础上,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进行抗栓治疗,对于延缓病情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可发展至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对此,针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有必要较常规治疗可进一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氯吡格雷作为新型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可协同抑制血小板活化、聚集,尤其适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1]。对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氯吡格雷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等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选的34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为我院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收治的,根据是否采取氯吡格雷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11%(163/346),性别:男患占66.26%(108/163)、女患占33.74%(55/163);年龄:最小39岁,最大75岁,平均(69.7±3.2)岁;基础性疾病:冠心病占79.14%(129/163)、高血压占54.60%(89/163)、糖尿病占45.40%(74/163);观察组占52.89%(183/346),性别:男患占64.48%(118/183)、女患占35.52%(65/183);年龄:最小38岁,最大76岁,平均(68.7±3.5)岁;基础性疾病:冠心病占74.32%(136/183)、高血压占52.46%(96/183)、糖尿病占43.72%(80/183);两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包括体位护理,协助患者保持平卧状态,并给予高流量吸氧、心电监护;舌下含服消心痛、硝酸甘油;针对重症患者,静脉注射哌替啶;若患者在治疗期间,精神紧张不安,静脉注射安定;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治疗,口服阿司匹林,150mg/次,1次/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0.5mL/次,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治疗,口服,75mg/次,1次/日;均持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根据脑钠肽(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小板计数(BPC)、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2]。

1.4数据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计量资料使用` 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χ2检验。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对比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P>0.05。

3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发生、发展与心肌缺血、缺氧密切相关,而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激活凝血系统、血栓形成均作为加剧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因素。众所研究表明,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过程中,仍以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为主,作为提高疗效的关键。在本研究中,对照组采取阿司匹林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增强抗凝血活性,但对于抑制血小板活化的作用较为有限,为进一步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氯吡格雷治疗,选择性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典型发作次数、硝酸甘油用量较对照组减少更明显。袁清茹[3]等亦研究表明,氯吡格雷作为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对于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具有积极作用。此外,氯吡格雷亦可抑制凝血酶、胶原参与血小板活化,阻断血小板活化途径;这可能就是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NP、LVEF水平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的重要原因[4,5]。由本研究表2可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BPC、PT、APT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充分说明了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安全尚可,对于延缓病情、改善心功能均具有积极作用,且对凝血功能无明显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新宇.氯吡格雷联合丹参舒心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3,21(2):207-208.

[2]牛少辉,张丽华,简立国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学,2014,21(2):151-153.

[3]袁清茹,刘莉娟,赵明中等.替格瑞洛序贯疗法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氯吡格雷抵抗的疗效观察[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6(5):683-688.

[4]李邦夫.氯吡格雷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517-518.

[5]冯新武,谢火洲,刘明等.强化抗血小板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5,26(z1):241-242.

论文作者:田海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6

标签:;  ;  ;  ;  ;  ;  ;  ;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46例临床分析论文_田海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