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北京 100855
摘要:工程保险作为有效降低工程风险的工具,与国外相比,我国发展相对较晚。
分析研究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与国外的发展历程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出国内工程保险制度的不足,为以后国内工程保险制度的完善积累相关经验。
关键词:工程保险;工程保障制度;国内外现状
一、工程保险起源与发展
工程保险起源于1930年的英国时期的保险市场,1856年发生的锅炉爆炸线被国际认作工程保险的起源。那个时代的英国,存在着不少的工程师团体为的是预防锅炉爆炸事故情况的发生,这些团体只是做一些防范措施,并没有签发相关的保单。到了1866年的时候,美国工程师通过学习英国的这些防范措施,并根据这种运营模式创立了蒸汽锅炉检查和保险公司,该公司通过采取收取费用的方式,对被保险人提供按期的检测服务,同时提供一定的经济赔偿在被保险人的锅炉或机器损坏后。工程保险从起源到现在,工程保险的保障内容不断的增加,责任范围不断的加大,保险种由一开始的单一险种增加到后来的数百种险种,而且其发展趋势逐渐面向于综合多种责任于一体,同时投保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从原来的由各个承包商分别向业主进行投保发展到现在共同向业主进行投保。随着工程保险的不断发展,目前国际上保险经营的主体也越来越多,而且组织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目前国际保险业界已经逐步有了一套较为规范统一的运行规则。工程保险从20世纪30年代起源到发展到现在,国际工程保险的市场经过时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的保险种。通过分析,国际上的工程建设时,其工程保险覆盖率可以达到很高的水平。在国际上如果有大型的工程项目,项目方或建设方都会通过委托相关的专业风险管理结构及专业的工程保险顾问来对工程项目的风险进行管理。这些专业性的机构和顾问通过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优秀的经验,通过业主的委托,在业主进行工程保险购买业务时,为保险公司在为业主制订工程保险方案的时候,以一个比较合理的保费拿下业务合同,同时,这些专业机构和顾问也为业主提供在业主购买工程保险后的一些后续的服务。
二、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
工程保险的观念在1980年初引进我国,从引进的当初到现在,已经有了很大的成长,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的话,依然有着很大的距离要追赶。自从我国加入到WTO以后,基础基础规模不断扩大,大工程项目不断增加,国内建设企业之间的竞争情况已经不再是刚发展阶段的情况,国外的一些建设企业不断进入中国建设市场,而国内的一些优秀企业也在响应国家“走出去”的号召,力争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我国工程项目的蓬勃发展推动了我国工程保险发展与完善,而且现行的工程保险已经逐步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因此与国外相接轨的趋势也是越来也明显。同时,工程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也为建筑业更好的成长营造了一种健康的环境。
(一)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起源。自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通过开展试点的工作,逐步开展工程保险工作。同时,为了积极的配合有效恢复财产保险业务的工作,中国保险公司采取了相关的恢复措施。国家各部委联合下发相关的文件,文件中明确指出投资概算中必须包括建设项目的保险费用,同时需向中国保险公司进行建筑工程险或安装工程险的投保。在那时,工程保险只是实行在部分外资项目或者是一些中外合资的项目。而且外资的工程项目投保率比国内的工程项目的投保率高了许多。
(二)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停滞时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在一段时期内,工程保险处于一种无关紧要的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当时的情况下,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推动起来比较慢,同时,很多大型的工程项目仍由政府主导,从而使得工程的相关利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模糊,在工程出现问题时,产生的损失自然而然的由政府承担。那时,在国家计委、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审计署的共同下发了《关于基本建设项目保险问题》,文件中表示出了工程强制保险的不必要性。在这种情况下,国内工程保险的发展进入到了停滞时期,而国外的工程保险在不断完善和发展,国内工程保险制度发展情况与国外的差距不断加大。
(三)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时期。自1990年以来,我国工程保险进入到新的阶段。为了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在国家建设部和中国建设银行共同下发了《关于调整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若干规定》,文件中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进行了调整,增加了保险费,同时部分保险费用将纳入到项目的工程成本中。
在《保险法》、《担保法》等一系列的相关法律法规陆续颁布后,国内发展环境大好,这不仅仅对国内建设业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为工程保险制度的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1995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该法规明确规定了,除了法定保险职务,其他的可以采取自愿投保的方式。《建筑法》于1997年颁布,其中明确规定了施工单位必须为从事危险作业的职员办理意外伤害险,同时由单位支付相关的保费。根据此条例,建筑职工意外伤害保险应该纳入到强制性保险中。实践过程中,国内一些地区不断进行试点工作。
在我国经济蓬勃发展的情况下,工程项目逐步增加,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我国的工程保险制度逐步得到了发展和完善。国内根据各地方的实际情况对工程保险制度进行了优化设计。2000年,深圳市在全国范围内首先通过工程设计的工程担保及保险制度制定了地方性的强制规定。在以后,根据国内发展情况,相关的法律法规陆续版本,为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营造了一个有利的环境。2004年,上海市发布了《关于推行工程建设风险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2005年建设部联合中国保监会发布了《关于建设工程质量保险的工作意见》。2006年,南水北调中线干线监管局通过“共同保险”的方式,分别向14家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从而降低风险性,因为此次投保的总保险金金额数量巨大;2007年北京试点建筑工程质量保险;2010年上海世博会也是通过“共同保险”的方式进行承保,从而降低风险性。
总体来说,从我国经济发展变化情况来说,我国的工程保险制度不是一帆风顺,虽然现在已经处在正常运行的轨道上,逐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工程保险体系。
历经30余年的成长,但与国外工程保险相比较来说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我国建设市场主体下的工程风险意识相对来说较为淡薄;工程保的险费率相对较高,与国外相比较来说,险种相对来说比较少;工程保险市场仍有不错的前景,且尚未形成规模。
工程保险制度作为国家建设市场广泛的有效降低风险的工具,在国内应该大力推广而且其重要作用应该让相关单位重视起来。由于我国工程保险制度与国外相比发展相对较晚,工程保险制度的推广应根据我国国内实际发展情况,根据实际发展问题,在学习国外优秀经验的同时,结合国内工程保险自身存在的问题,形成可以在国内广泛实行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
[1]陈雁凌,李丽.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86-89.
[2]张钦瑜.论我国工程保险制度的完善[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4,04:38-42.
[3]赵剑英.工程风险与我国工程保险的发展趋势[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01:40-43.
[4]洪浩吉.工程担保与工程保险制度起源与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25:120.
[5]于芹.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J].价值工程,2010,15:38.
论文作者:王涛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中国》2017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6
标签:工程论文; 保险制度论文; 我国论文; 国内论文; 工程项目论文; 国外论文; 风险论文; 《科技中国》2017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