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为根本出发点,联系生活中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活动,让数学课堂转化成为学生身边的生活,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对生活的重要性,从学生个性出发,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从不同方向去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进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意义
(一)加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生活体验
传统的脱离生活的初中数学教学,往往都会使得学生陷入一种死板的学习模式,严重限制了学生的开拓性思维培养,甚至使得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完全局限于课本,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联系生活之际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是现阶段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也是改变初中数学现状的基本需求。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处处都能见到数学的存在,并且在生活中我们也是常常遇到数学问题,如:去超市购物,安装窗帘的面积计算,伸缩门平行四边形特性的应用,三角形稳定性固定的应用等。这些形形色色的生活例子证明了我们周围处处有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既可以拓展学生思维,还可以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
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讲,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基本上都是采取一对多的讲授式教学,这样的"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作用上仅仅是为了满足应试教育的基本要求,可以在短时间内让学生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但是从数学学科本质上分析,学生所掌握的也仅仅是一系列的数字符号或者是运算理论,学生对于问题的解决过程完全缺乏参与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联系生活实际,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为学生营造一个思考与探索的氛围,使得数学教学完全转换成一种体验式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发现数学、应用数学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数学教学联系生活的实践与反思
(一)利用学生生活实际问题引入新知
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它是初中阶段最为重要的科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顺应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师适当的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这对于创造课堂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数学课堂的引入是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让学生对自己身边的实际生活进行亲身的体验,在心理上能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亲近感,在认知上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很大的兴趣,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并不难,也不存在神秘性,这样学生也会在学习过程中激起探求新知的强烈愿望。
例如:在"轴对称"教学时,教师可以这样进行导入:"要在河边修建水泵站,分别向张村、李庄送水,水泵站修在什么地方可使所用的水管最短?"这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例子,学生既可以独立进行,也可以进行互相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以两村为两点,以水站为中心做对称线,水站可以有很多点选择,但是理论上三点在同一直线为最短。再如:学习相似三角形时,教师为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如何利用一个小的三角形尺子测量出旗杆高度?或者不过河测量河宽?"这样的问题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这时在引入相似三角形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利用相似三角形就把问题轻而易举的解决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与生活的结合不要盲目的引入生活实例,若生活化教学实例太过于复杂甚至是不切实际,很容易使教学陷入一种伪生活模式,学生的学习也会变得迷茫,以至于无法满足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导致数学教学课堂效率严重下降。
(二)增加学习过程的操作性,降低学习难度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初中生的思维是还不完全成熟,对于很多的知识仅仅只能做到理解的层面。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了使他们能比较轻松的掌握数学规律,将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相关联,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生活情景,把学生引入生活实际中来,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通过观察和实践来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例如:在"三视图"的学习过程时,在知识内容上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性,学生对很多的复杂立体图形难以想象,甚至是完全不知道盲区的图形,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适当的运用一些生活常见的萝卜、地瓜对立体图像进行切割,让学生亲身的面对实物进行观察,甚至是用道具进行切割,这样学生既可以很直观的观察到复杂图形的盲区面,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掌握到一定的操作能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化,并不是将数学教学完全变成生活实践,而是要让逻辑性较强的数学变得简单易懂,减轻学生压力,一味地联系生活进行教学,很容易使得数学失去学科本质,学生相反的可能会变得低俗。
(三)创设生活情境,提升学生对知识生活实用性
对于数学教学的情境设置要立足于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素材,若教学情境不符合课本内容需求,在实质性意义上就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甚至适得其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留意生活,多积累经验,为教学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在学习目的上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取最终的结果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获取答案的过程中,开发了学生的智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如在《圆》的学习时,让学生画一个圆,画出这个圆的任意一个圆周角,同时画出相应的圆心角,让同学们以三角板量角器作出这个圆的圆周角和圆心角,并把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大小进行比对,这时同学们可以发现什么情况?然后再按照以前的方法任意画一个圆,操作同上,结果有又发现什么?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一条弧对的圆周角是这条弧对的圆心角的一半。通过这个例子,把数学知识情境化,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比较看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与应用,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结合是顺应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方式,合理地利用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参考文献
[1]郑学凯.试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教学策略[C].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论文集卷二--教改新视野.2018.
[2]朱青.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几点实践[J].中学课程资源,2018(1).
[3]雷军霞.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运用[J].中华少年,2018(18).
[4]何德才.浅谈初中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2018(三).2018.
[5]哈斯亚提·加马力.初中数学如何联系生活实际教学[C].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2017.
论文作者:蓝增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8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论文; 角形论文; 圆周角论文; 圆心角论文; 《中国教工》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