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支模体系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武亮亮

(中铁城建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山西 太原 030000)

【摘 要】主要对高支模支撑体系的选择和设计、施工、监测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一些见解,希望能为其它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支模的设计;施工技术;高支模监测;应急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5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14-0253-03

1.工程概况

贵阳卷烟厂项目计算中心报告厅长27.3m宽24m,井字梁截面为350×1300,部分边梁截面为400×1800,最大跨度为25m,层高为6.65m。大堂长28m宽15.6m,层高10.2m,框梁截面为500×1400。

2.高支模支撑体系的选择和设计

2.1 支撑体系的选择

根据该工程结构特点和当地成熟做法,并考虑施工成本及工期需要,经专家论证后确定采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由方木、木模板组成的模板支撑体系。

2.2 支撑体系的设计计算

2.2.1 设计计算原理

根据方案作出模板设计图纸,参照规范确定荷载和变形值,按照承载力极限状态进行荷载组合。梁底木模板按照多跨连续梁计算验算抗弯、抗剪强度和挠度,梁底方木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最大弯矩考虑为静荷载与活荷载的计算值最不利分配的弯矩和分别计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梁底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梁侧木模板按照简支梁计算抗弯强度和刚度,次龙骨采用方木直接承受模板传递的荷载,按照均布荷载连续梁计算,最后对扣件的抗滑移、立柱的稳定性、对拉螺杆及楼板模板分别进行了计算。

2.2.2 设计构造要求

(1)报告厅层高为6.65m,立杆采用2m和4.5m交错用一字扣连接,立杆在梁两边横距1.0m,纵距为1.0m,梁底增加一道承重立杆,,梁底采用3根50×100方木,小横杆间距333mm,梁侧次龙骨为方木间距225mm,主龙骨采用双钢管,具体见图1。

(2)大堂层高为10.2m,立杆采用6m和4m交错用对接扣连接,立杆在梁两边横距为1.2m,沿梁跨纵距为1.0m,梁底增加一道承重立杆;梁底采用4根50×100方木小横杆间距333mm,梁侧次龙骨为方木间距205mm,主龙骨采用双钢管,具体见图2。

(3)梁底、侧模均采用18mm厚胶木板,对拉螺杆M14竖向间距300mm,横向间距500mm,板底立杆1000×1000设置。

(4)满堂架中,沿满堂架四周设置连续垂直剪刀撑,在跨中纵向和横向各设置两道垂直剪刀撑,宽度为4.5m,报告厅在垂直剪刀撑杆件的顶部、扫地杆处处设置水平剪刀撑,大堂在在垂直剪刀撑杆件的顶部、中部、扫地杆处设置三道水平剪刀撑,并且在最顶步距两道水平杆中间加设一道水平杆,考虑梁板钢筋较密先进行柱混凝土浇注,在浇注梁板混凝土之前在水平剪刀撑位置进行抱柱加固,增加满堂支撑架的刚度。

图2 大堂高支模支撑体系搭设图

3.高支模支撑体系的施工

3.1 施工准备

3.1.1 技术准备

施工前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并经相关负责人审查批准实施。搭设前由项目技术负责人按照施工方案对相关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施工测量完毕并办完复核手续,支撑架体基础为现浇楼板,强度符合要求,底层支撑架体未拆除。

3.1.2 材料准备

方木采用50×100,钢管为48×3.6,对拉螺杆为M14,模板采用915×1830×18mm多层板,进场方木要经检验合格,并刨机刨平,并保证方木截面误差控制在2mm内;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网等质量、规格型号检查合格,并有合格证。

3.2 支撑架体的施工

3.2.1 基础要求

立杆设在已浇注的楼板上,下面垫设木方厚度50mm,已浇筑的楼板支撑未拆除,立杆严格按照2.2.2支撑系统的构造设计搭设。

3.2.2 满堂架搭设

支撑架体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一次搭设高度不应超过相邻连墙体以上两步。每搭设完一步满堂架后,按规范要求校正步距、纵距、横距及立杆的垂直度。满堂架的立杆、水平杆和剪刀差德搭设要符合规范要求。架体搭设顺序为:

安放垫板→放置纵向扫地杆→自角部一次向两边竖立杆(先内排后外排),底端与纵向扫地杆扣结固定后,装设横向扫地杆并也与立杆固定,随即装设第一步纵向平杆和横向平杆、校正立垂直和平杆水平使其符合要求后,按40~60N.m力矩拧紧扣件螺栓,形成构架的起始段→按上述要求依次向前延伸搭设,直至第一步架交圈完成。交圈后,再全面检查一遍构架质量和地基情况,严格确保设计要求和构架质量→随搭设进程及时搭设剪刀撑。

3.2.3 支撑体系的验收

脚手架搭设完毕后,由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方案编制人员、脚手架施工班组参加进行支撑体系质量、安全要点按规范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3.3 模板安装

为保证混凝土质量要求,模板的配置设专人负责,并且在木工棚内加工。多层板下料应尺寸准确,墙梁柱模板的小龙骨刨平刨直后方可使用,板面拼缝高低差需控制在2mm以内。配置好的模板应在反面编号并写明规格,分别堆放保管。板与板之间采用硬拼缝连接,板底根部加贴边龙骨。模板安装前应弹出模板就位线及检查线,以保证模板安装的准确性。施工时梁板要按要求起拱。安装完模板后,应拉通线调整模板,检查模板标高、截面尺寸、平整度、垂直度,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3.4 混凝土的施工

现场布置1台汽车砼输送泵,混凝土从中部向两边扩展浇筑,从低处向高处分层浇捣,浇捣作业在白天且天气晴朗时进行,各专业负责人及施工人员、安全员跟班作业,负责检查督促,同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3.4.1 施工准备

钢筋、管线的隐蔽检查工作已经完成,模板的预检工作已经完成,模板标高、位置、尺寸准确符合设计要求,支架稳定、支撑和模板固定可靠,模板拼缝严密,符合规范要求。

3.4.2 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浇筑混凝土时自由倾落高度超过2m时采用串筒或斜槽落,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连续浇筑,不得直接冲击模板。浇筑时设专人看模,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生变形移位时立即停止浇筑。使用插入式振捣棒要快插慢拨,插点呈梅花形布置,按顺序进行,移动间距不大于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5倍,振捣上一层时插入下一层混凝土5cm以消除两层间的接缝,振捣时间以混凝土表面出现浮浆及不出现气泡、下沉为宜。

4.高支模支撑体系的监测

本项目采用钢管满堂脚手架支撑体系,在搭设和钢筋安装,砼浇捣前、施工过程中及砼终凝前后,必须随时对支架沉降、位移和变形进行监测。

4.1 监测点布设

梁底支撑钢管中间设置支架沉降观测点和水平位移观测点。必须使用经纬仪、水平仪、吊线等监测仪器进行监测,不得目测,监测仪器精度应满足现场监测要求,并设变形监测报警值。为确保观测人员的人身安全,在混凝土浇灌期间,观测人员在首层即地面上设站观测时,不得靠近和停留在作业层下方。

4.2 监测频率

在浇筑砼过程中实施动态监测,监测频率不宜超过20~30分钟一次。监测周期从模板钉好,混凝土浇筑前起,至混凝土浇筑后七天时终止。在混凝土浇筑之前观测2次作为初始数据,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观测2次(混凝土捣了一半及满仓各一次),混凝土浇筑完成每隔6~8小时再观测1 次共两次,然后每天观测1次,直至第7天为止(或连续两次观测变形值在0.5mm 以内可中止观测);观测总次数暂定12次,可根据变形情况(有突然增大趋势)调整观测次数。

4.3 监测允许偏差及预警值

5.高支模体系的应急管理

在高支模区域内施工极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等重大事故。应针对梁板高支模施工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的做好应急准备和响应,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细化分工,责任到人,明确应急救援工作程序,熟悉应急救援方法,确保事故发生后能及时组织、开展救援工作,防患于未然。

6.结语

高支模技术是保证施工进度和安全的关键环节。它不仅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还会影响到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和企业的财产。在实施过程中施工企业及相关人员应严格按照事先制定的施工方案组织施工,重视质量检查与验收,加强施工质量管理和安全监督,保证工程能按时按质顺利完工。本文主要对高支模支撑体系的选择和设计、施工、监测和应急管理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总结,提出一些注意事项,希望能为其它工程项目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参考文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S].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李英林,胡仲明.谈高支模施工的监测[J].广东建材,2009,第9期.

[4]刘雪峰.高层建筑高支模架的设计与施工[J].四川建材,2009.

论文作者:武亮亮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知识》2017年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8

标签:;  ;  ;  ;  ;  ;  ;  ;  

浅谈高支模体系的设计与施工论文_武亮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