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应用论文_黄鹤

(广西柳州市鱼峰区羊角山卫生院药剂科 广西 柳州 545000)

【摘要】目的:探讨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研究合理应用的对策与方法,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以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我院儿科接诊的4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每年各选取120例),通过病例筛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治疗期间的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对策与方法,对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果显示,药物滥用、药品选择不适宜、给药剂型和途径不适宜、剂量不适宜、联合用药不合理等是常见的儿科用药问题。结论:儿科在医院各科室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医疗纠纷事件发生次数最多的科室,必须解决其不合理用药问题,并有效预防,确保患儿用药安全,促进患儿康复。

【关键词】儿童用药;常见问题;合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3-0332-02

由于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身体抵抗能力较弱,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肝肾功能较成年人较弱,对于药物的吸收排泄复杂,药物剂量及用法难以控制,比成年人更容易产生不良反应和严重后果。在我国[1],小于14岁的儿童4亿多,每年因用药不当造成终身性损伤的儿童有3万多,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对于儿童合理用药的问题应当重视起来,为儿童的健康发育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大环境。本文旨在探讨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研究合理应用的对策与方法,以指导临床治疗,对研究进行分析回顾,记录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间我院儿科共接诊患儿2287例,从中抽取4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患儿240例,男性患儿240例,年龄分布在1到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岁。

1.2 方法

通过病例筛查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治疗期间的不合理用药原因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合理用药的对策与方法,对研究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480例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合理用药问题,总结为药物滥用、选择不宜、途径错误、剂量错误、联合用药错误这几个方面,具体数据如下表1。

3.讨论

结合临床经验,发现儿童用药的问题[2]大致在于抗生素、解热镇痛药、激素等药物的滥用及不合理应用,造成儿童不良反应和后遗症,对儿童身身心健康造成巨大影响,并造成儿童成年后的用药困难。

目前抗生素的滥用已经属于一个大范围的问题,只看重治疗的短期效果,不考虑滥用的后果。滥用抗生素主要表现在对产生疾病的病原体不能准确诊断,难以对症下药。现在来说抗生素主要用于腹泻和感冒,但许多医生不究其原因,对于非细菌性腹泻仍习惯使用抗生素治疗,导致肠道菌群紊乱,更容易使儿童腹泻加重或者造成习惯性腹泻。发热在儿童疾病中多见,但儿童应慎用解热药,物理降温为首选,也可使用外用栓剂减少副作用。在我国非处方解热镇痛药近百种含有对乙酰氨基酚,且大多数属于复方制剂,用药时容易造成重复用药、用药过量,对肝、肾等其他器官造成损伤。糖皮质激素在儿童药物成分中较为多见,特别是退烧药物中。但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副作用较多,使用不当可促进细菌病毒的感染扩散,从而加重病情,降低机体免疫力,扰乱内分泌功能,影响骨骼发育,延缓儿童生长。儿童应严格控制激素类药物使用。

其他问题[3]:药品选择不适宜,儿童用药与成年用药混淆;剂型、给药途径不适宜,静脉注射药物、口服药物、肌内注射药物混淆;剂量不适宜,剂量要根据儿童实际的年龄、发育状况、体重、体质等合理使用,不能单单依靠说明书或者粗浅的经验用药;联合用药不合理。

具体措施如下[4]:合适的规格及剂型可以有效的避免药物的浪费,而且可以达到更好的疗效,为提高顺应性,能口服的尽量不用注射,使用缓释性药物从而减少服药次数及周期,改善药物口感,满足儿童需求;剂量使产生不良反应的最主要的因素,要严格控制给药剂量,药物剂量要根据儿童实际的年龄、体重、体质等来决定,要结合药代动力学,追寻药物原理,定制儿童给药剂量及间隔,一般选用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减少给药次数,联合用药要谨慎,最好询问临床药师的建议;依照患者病况轻重、药物属性、用药目的来悬着合适的给药途径,适宜的给药途径能够更有效地发挥药物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减少风险,从而达到预期的疗效,一般来说口服为首选给药途径,经口服给药更加安全,稍急的病情可以使用静脉注射,但是要注意静脉炎的发生,做好预防措施。儿童直肠给药现在也较为常用,具有有效的吸收,体外给药产生不良反应一般比较少,贴肚脐也是一个好的给药途径;用药时要详细询问儿童的病史、过敏史、身体体质以及家族史,以便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另外要结合药物本身的属性,适应证、禁忌证、药理作用及其他,结合患儿自身条件,合理配制药物,尤其要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儿童不宜使用喹诺酮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既要做到效果显著,又要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

综上所述,儿童因生理发育导致的药动学和药效学与成年人不同,合理应用药物应该遵循严格掌握禁忌证、适应证,少用药,用对药;尽量少使用抗生素,剂量也要根据实际情况严格控制;对于必须使用但不良反应严重的要做好监测,及时停药。遵循以上原则,儿童用药要慎重、合理,最大限度发挥药物本身的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减少浪费经济合理,给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李先林,王静牟,美娜.儿科用药常见问题及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7):231-233.

[2]严平.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应用[J].护理学报,2013,25(5):261-262.

[3]林郁宵.基层医院儿科药物合理应用及不良反应[J].亚太传统医药,2012-11-8(11):212-213.

[4]林小芳,胡丽娅,繆小红.浅谈儿科安全用药管理[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4-10-22(10):1701-1702.

论文作者:黄鹤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1月第3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5

标签:;  ;  ;  ;  ;  ;  ;  ;  

儿科用药的常见问题及合理应用论文_黄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