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自制引流裤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论文文献综述)
朱伟艳,刘永珠,吴海燕,邱琤然,陈北秀,张欣宁[1](2021)在《自制简易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根据鱼骨图模式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切口的效果》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切口皮下留置引流管外接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患者的效果。方法对120例开腹手术患者进行对照研究,根据随机化原则均分为对照组(常规一期切口缝合术,不放置负压引流管)和观察组(切口皮下留置引流管外接自制简易负压引流),每组60例患者。比较两种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情况的统计学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关腹时间(16.25±6.13)min、切口愈合时间(5.89±1.52)d、换药次数(6.12±1.21)次、住院时间(7.92±1.64)d均低于对照组的(18.23±5.69)min、(7.92±3.39)d、(10.03±2.13)次、(9.33±3.68)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6.67%)二次缝合率高于观察组(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0.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6.6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中,术后恢复良好,手术切口愈合速度加快,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可考虑应用于临床。
胡洁蔓[2](2021)在《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随着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理念在结直肠外科广泛开展,患者住院时间显着缩短。直肠癌临时造口多为回肠造口,造口排泄物稀薄量大且腐蚀性强,造口护理难度大。如何让临时造口患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造口护理技术成为当前临床造口护理工作的难点。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临时造口还纳后,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肠功能障碍,降低其术后生活质量。目前,关于造口护理的实践和研究均集中在造口建立期,尚缺乏还纳后患者的护理方案。研究目的:描述并分析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在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的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及支持性护理需求状况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系统检索、评价和汇总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护理循证证据;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并验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以JBI循证卫生保健模式为理论框架,按照患者需求、证据综合、证据传播、证据应用4个环节开展研究。1.患者需求:采用混合方法研究中的会聚平行混合方法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进行需求分析。分别对造口建立期和造口还纳期两个阶段临时造口患者开展同期的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在定量研究部分,分别对长春市两所三甲医院行ERAS理念下直肠癌根治术和临时造口术的造口建立期患者,以及行造口还纳术的造口还纳期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包括简版癌症支持性护理需求调查问卷和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还纳期患者调查问卷还包括低位前切除综合征评分量表。在质性研究部分,采用最大差异抽样法选取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个阶段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根据事先设计的访谈提纲进行半结构化深入访谈。采用主题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整合。2.证据综合:采用系统检索的方法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对符合纳入排除条件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内容分析,提取和总结相关证据并对证据进行分级和推荐强度划分,最终形成最佳实践信息册或总结。采用系统评价的方法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总结归纳。3.证据传播:基于前期对造口建立期和还纳期两阶段患者需求分析的结果,以及关于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造口建立期护理循证证据的最佳实践信息册和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结果,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通过邀请临床一线护理专家开展专家会议法对该方案初稿进行修订形成终稿。4.证据应用:通过在吉林省两所三甲医院开展前瞻性同期类实验研究,一所医院采用上述护理方案,另一所采用ERAS理念下常规护理方案,并在患者造口术后1个月、3个月和9个月继续对患者进行持续随访评估以评价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结果:1.患者需求: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68,四分位间距为19.75,且都有着广泛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其中信息需求、支持需求和心理需求得分最高,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57.95(47.73)、50.00(50.00)和47.50(40.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造口护理相关信息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支持需求主要为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自卑、无力感、内疚和担忧是该阶段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生活质量总分中位数为95,四分位间距为35,略好于造口建立期患者。信息需求和支持需求是该阶段患者得分最高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中位数(四分位间距)分别是72.73(36.36)和40.00(45.00)。该阶段患者信息需求主要包括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支持需求包括医疗团队的支持和同伴支持。2.证据综合阶段:通过对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指南和系统评价进行文献检索,最终分别纳入指南文献5篇和系统评价7篇,以及指南文献9篇和系统评价3篇。通过对这些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证据汇总以及专家小组的论证,最终形成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和造口建立期护理最佳实践信息册。因缺乏造口还纳期护理指南,对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原始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并总结归纳出9个方面的系统评价结果。3.证据传播阶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经研究小组反复讨论,构建了《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两阶段护理子方案以及并发症预防和护理子方案三个部分。通过专家论证法将该方案进行简化和修订,形成终稿,包括护理原则、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三个部分,造口建立期护理方案和造口还纳期护理方案主要包括术前护理、术后护理和延续性护理三个方面。4.证据应用阶段:除社会家庭状况维度外,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及其他维度得分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除在性需求维度外,干预组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率、造口还纳时间以及LARS的严重程度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论:1.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造口护理和癌症治疗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2.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生活质量较差,支持性护理需求程度较高,其中信息需求特别是管理症状的方法和疾病的预后相关信息以及获得医疗团队和同伴的支持是该阶段患者最主要的支持性护理需求内容。3.构建的《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应用于我国结直肠ERAS临床情境中具有一定有效性和可行性,值得推广并为临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田明,杨淑丽,徐春玉,苗劲蔚[3](2021)在《负压引流装置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中的疗效观察》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负压引流装置在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腹壁切口愈合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因妇科恶性肿瘤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妇瘤科接受开腹手术的患者287例,根据切口缝合方式分为负压引流缝合组(试验组,146例)和传统缝合组(对照组,141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住院天数、切口感染、切口脂肪液化及甲级愈合等。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血红蛋白、术后血红蛋白、体重指数、切口感染率差异无显着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率、二次缝合率均更低,住院天数更短,切口甲级愈合率更高,差异有显着性(P<0.05)。结论负压引流装置可提高妇科恶性肿瘤开腹手术患者腹壁切口愈合率,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及二次缝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操作简单。
李旺勇[4](2021)在《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自制虚拟助手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TUSILC)在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临床应用的效果和心得体会,总结相关经验,为进一步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60例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的患者资料,全部患者资料完整,符合本研究的病例纳入和排除标准,按照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其中30例采用自制虚拟助手TUSILC行胆囊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采用传统四孔法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等临床资料,对临床疗效进行对比。两组数据组间采用t检验或?2检验比较。结果两组术中均无额外加孔或中转开腹手术,术后无严重并发症。两组术中疗效:观察组的手术时间(47.06±14.12)min长于对照组的(33.33±9.46)min,观察组的手术失血量(12.73±5.99)m L少于对照组的(17.90±7.68)m L(P<0.05)。两组术后恢复疗效: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d)和术后住院时间(d)分别为(1.23±0.50)d和(2.60±0.81)d,均少于对照组的(1.57±0.56)d和(3.26±1.06)d(P均<0.05)。患者主观评分:观察组的患者对腹部切口满意度及术后1d的NRS疼痛评分分别为(4.47±0.57)分、(4.40±0.81)分,优于对照组的(3.60±0.62)分、(4.97±0.66)分(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2d的NRS疼痛评分为(3.16±0.87)分和(3.36±0.6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目前开展较为成熟的四孔法LC,新型改进的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在患者恢复、切口满意度调查、减轻疼痛等方面体现着其独有的优势,自制虚拟助手设计巧妙,使用简单,操作灵活。内置入式牵引装置为单孔腹腔镜术中牵引暴露提供了全新的解决办法,有效地降低了术者操作的难度,节省了人力,为胆囊疾病治疗的术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选择。但其目前只适用于相对简单情况的胆囊切除,对于复杂情况下尤其胆囊三角粘连严重时的胆囊切除仍有一定的难度,具有一定局限性。是否选择单孔手术还要术者根据术中具体情况来决定,预计手术难度大时,建议尽早加孔或中转开腹。
熊艺灿[5](2020)在《肠外瘘患者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比较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在肠外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类实验研究方法。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选取湖南省某三甲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6例肠外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2018年5月~12月收治的43例患者,给予常规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试验组为2019年1月~8月收治的43例患者,在常规方案基础上进行方案优化,形成优化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研究过程中,对照组无效问卷3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1例;试验组无效问卷2例,因个人原因退出研究1例;最终对照组39例,试验组40例,共79例完成本研究。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和出院时通过舒适状况量表(GCQ)调查舒适状况,并记录住院期间双套管引流漏液、堵管和脱管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GCQ评分及漏液、堵管和脱管发生率的差异。两组之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不齐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两组内干预前后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两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包含性别、年龄、职业和文化程度等)、疾病相关情况(皮肤破损情况、瘘口数量和瘘口位置等)、干预前GCQ总分及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得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对照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后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分别为75.31±9.04分、13.10±2.08 分、27.51±4.21 分、15.38±1.93 分、19.05±3.00 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对照组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试验组患者在实施优化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后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分别为89.65±10.91分、15.65±2.56 分、31.98±3.63 分、18.50±3.00 分、23.53±3.25 分,均高于干预前,干预前后试验组组内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干预后试验组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得分提高幅度分别为30.63±13.83分、5.73±4.06分、10.03±5.85分、5.80±3.23分、9.08±3.70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干预后试验组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得分为 89.65±10.91 分、15.65±2.56 分、31.98±3.63 分、18.50±3.00分、23.53±3.25分;干预后对照组GCQ总分及生理维度、心理维度、社会维度和环境维度得分为75.31±9.04分、13.10±2.08分、27.51±4.21 分、15.38±1.93 分、19.05±3.00 分。干预后试验组 GCQ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住院期间试验组堵管、漏液和脱管发生率分别为15.0%、47.5%和10.0%,对照组患者堵管、漏液和脱管发生率分别为38.5%、82.0%和28.2%,试验组堵管、漏液和脱管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相比于常规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更能从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四个维度提高肠外瘘患者双套管引流的舒适度,能有效降低肠外瘘患者住院期间双套管引流中漏液、堵管和脱管的发生率,改善肠外瘘患者住院期间的舒适状况。
张芬,毕雪玲,郭晓莉,朱伟艳[6](2019)在《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妇科手术伤口愈合及感染、术后瘢痕、血清IL-2、IL-8和IL-10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对妇科手术伤口愈合及感染、术后瘢痕、血清IL-2、IL-8和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延安市人民医院诊治的120例行妇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术后给予自制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引流;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传统方式引流。系统观察:①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②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情况;③两组患者术后瘢痕情况;④两组患者术后血清IL-2、IL-8、IL-10。结果①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5,P<0.05);②观察组患者甲级愈合例数及比例与总有效率均显着高于对照组患者,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13,5.83,均P<0.05);③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9例,占比31.7%,其中浅表感染16例,占比26.7%,深部感染3例,占比5.0%,观察组发生感染4例,占比6.7%,全部为浅表感染,观察组术后发生感染情况显着低于对照组(χ2=8.15,P<0.05);④两组患者术后4周,疤痕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t=0.76,均P>0.05),术后8周、12周、16周,疤痕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观察组显着小于对照组(t=4.37,5.62,7.49,均P<0.05);⑤术后1周,两组患者IL-2、IL-8和IL-1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78,7.23,6.95,均P<0.05)。结论简易负压引流相对于传统切口引流,能够显着改善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降低切口感染发生概率,减少术后瘢痕面积,调节术后炎症表达,装置简易,操作简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周晴晴[7](2012)在《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采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通过对妇科腹部手术病例的前瞻性调查研究,探讨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围手术期影响因素,为妇科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按纳入标准、排除标准收集2011.3—2011.12于广东省中医院妇科住院行腹式手术的患者,填写病例报告表,对收集的手术病例进行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分析。数据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包,统计方法采用卡方检验,t检验,Kaplan-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年龄小于40岁、术前主要中医证候为实证患者较年龄大于40岁、术前为虚实夹杂证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年龄、术前主要中医证候可能是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大便习惯为1天1次患者较大便习惯为大于1天1次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患者大便习惯可能是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年龄小、术前主要中医证候为实证、大便习惯为1天1次有利于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2.术前无清洁灌、无全流饮食、术前禁食禁饮小于10h患者较有清洁灌肠、术前全流24h、术前禁食禁饮大于10h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前清洁灌肠、术前全流饮食时间、术前禁食、禁饮时间可能是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缩短术前全流饮食、禁食禁饮时间有利于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3.麻醉方式为腰硬联合麻醉、麻醉时间长、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量多的患者较麻醉方式为全麻、麻醉时间短、手术方式为腔镜手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可能是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手术方式选择腹腔镜、缩短手术及麻醉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利于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4.术后开始半流饮食较晚、腹腔引流管及尿管放置时间长、术后使用PCEA(硬膜外镇痛)、术后3天内发热患者较术后开始半流饮食时间早、腹腔引流管及尿管放置时间短、术后使用PCSA(皮下镇痛)、术后3天内无发热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半流饮食时间、腹腔引流管及尿管放置时间、术后镇痛泵类型、术后发热可能是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术后早期半流饮食、尽早拔除尿管及腹腔引流管、及时处理术后发热有利于术后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5.手术后患者血钾、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术前降低,白细胞水平较术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血钾、血红蛋白、白细胞水平正常患者较上述三者水平异常患者术后第一次排气、排便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术后血钾水平、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水平是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及时纠正术后低血钾、低血红蛋白、高白细胞水平有利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6.患者年龄及术后开始半流时间与术后累积排气率有相关关系(P<0.05),是独立的影响因素,选入模型,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年龄不变的情况下,术后24-47h、大于等于48h开始半流饮食比术后小于24h开始半流饮食对术后排气的影响大,分别是0.04倍和0.01倍。在术后开始半流饮食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年龄大于40岁对于术后排气的影响是小于40岁的1.65倍,年龄越大、术后开始半流饮食时间越晚,术后开始排气时间越长。患者住院手术方式、术后开始半流时间与术后累积排便率有相关关系(P<O.05)是独立的影响因素,选入模型,该模型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手术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术后24-47h、大于等于48h开始半流饮食比术后小于24h开始半流饮食对术后排便的影响大,分别是0.48倍和0.06倍。在术后开始半流饮食时间不变的情况下,开腹手术对术后排便的影响是腔镜手术的1.64倍,手术方式为开腹、术后开始半流饮食时间越晚,术后开始排便时间越长。结论1.胃肠功能恢复是腹部术后快速康复的关键环节,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缓慢影响术后患者的全面康复。患者年龄、既往大便习惯、手术方式、术前全流及禁食、禁饮时间、术前清洁灌肠、术前主要中医证候、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管及尿管放置时间、术后使用镇痛泵类型、术后开始半流饮食时间、术后血钾水平、术后血红蛋白水平、术后白细胞水平、术后发热均可能影响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2.患者年龄、手术方式、术后开始半流时间是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手术方式为开腹手术、年龄越大、术后开始半流时间越晚,越不利于术后胃肠的恢复。在微创理念指导下,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选择腔镜手术、术后尽早拔除尿管、术后早期给予半流饮食对于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的快速康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可为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主动于预提供了临床参考依据。
二、自制引流裤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自制引流裤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论文提纲范文)
(1)自制简易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根据鱼骨图模式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切口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干预方法 |
1.3 观察指标 |
1.4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术后基本情况的组间比较 |
2.2 两组患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和二次缝合情况的组间比较 |
2.3 两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
3 讨论 |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现状 |
1.2.1 核心概念界定 |
1.2.2 相关理论 |
1.2.3 ERAS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内容 |
1.2.4 ERAS在结直肠外科治疗护理中的应用的文献回顾 |
1.2.5 癌症患者需求测评工具 |
1.2.6 结直肠癌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及其相关因素的文献回顾 |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1 研究目的 |
1.3.2 研究意义 |
1.4 研究方案与技术路线 |
1.5 本章小结 |
第2章 患者需求 |
2.1 ERAS理念下造口建立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1.1 研究目的 |
2.1.2 研究方法 |
2.1.3 研究结果 |
2.2 ERAS理念下造口还纳期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混合方法研究 |
2.2.1 研究目的 |
2.2.2 研究方法 |
2.2.3 研究结果 |
2.3 讨论 |
2.3.1 造口建立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3.2 造口还纳期患者护理需求分析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证据综合:系统评价 |
3.1 成立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护理循证实践小组 |
3.2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2.1 研究目的 |
3.2.2 研究方法 |
3.2.3 研究结果 |
3.3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3.1 研究目的 |
3.3.2 研究方法 |
3.3.3 研究结果 |
3.4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文献的检索和评价 |
3.4.1 研究目的 |
3.4.2 研究方法 |
3.4.3 研究结果 |
3.5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的总结和等级评价 |
3.5.1 研究目的 |
3.5.2 研究方法 |
3.5.3 研究结果 |
3.6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文献系统评价 |
3.6.1 研究目的 |
3.6.2 研究方法 |
3.6.3 研究结果 |
3.7 讨论 |
3.7.1 ERAS理念下直肠癌围手术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2 造口建立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7.3 造口还纳期护理相关证据分析 |
3.8 本章小结 |
第4章 证据传播:护理实践方案的构建 |
4.1 成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制定小组 |
4.2 构建《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4.3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的专家论证 |
4.3.1 研究目的 |
4.3.2 研究方法 |
4.3.3 研究结果 |
4.4 讨论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证据应用:临床试点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5.2.1 研究对象 |
5.2.2 研究方法 |
5.2.3 评价指标 |
5.2.4 资料收集 |
5.2.5 质量控制 |
5.2.6 伦理许可 |
5.2.7 统计分析 |
5.3 研究结果 |
5.3.1 失访情况 |
5.3.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5.3.3 研究对象基线资料的均衡性比较 |
5.3.4 干预方案对患者支持性护理需求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5 干预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
5.3.6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不同时点的造口相关并发症比较 |
5.3.7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造口还纳时间比较 |
5.3.8 对照组和干预组患者LARS严重程度比较 |
5.4 讨论 |
5.5 本章小节 |
第6章 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研究创新点 |
6.3 研究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造口建立期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二 访谈知情同意书 |
附录三 造口建立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四 造口建立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五 造口还纳后患者问卷调查表 |
附录六 造口还纳期患者一般资料记录表 |
附录七 造口还纳期患者访谈提纲 |
附录八 中文版临床指南研究与评估系统Ⅱ |
附录九 AMSTAR评价清单及说明 |
附录十 JBI证据预分级及证据推荐级别系统(2014 版) |
附录十一 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造口患者护理方案(初稿)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致谢 |
(3)负压引流装置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中的疗效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纳入对象 |
1.2 治疗方法 |
1.2.1 试验组 |
1.2.2 对照组 |
1.3 疗效判定 |
1.3.1 切口愈合等级 |
1.3.2切口感染临床诊断: |
1.3.3 脂肪液化 |
1.4 观察指标 |
1.5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
2.2 两组患者恶性肿瘤类型及术后放化疗情况比较 |
2.3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比较 |
3 讨论 |
(4)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中英文缩略词 |
附录B 个人简介及发表论文 |
附录C 综述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5)肠外瘘患者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现状 |
1.3 研究目的 |
1.4 研究意义 |
1.5 操作性定义 |
2 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设计 |
2.2 研究对象 |
2.3 研究方法 |
2.4 伦理学原则 |
3 结果 |
3.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 |
3.2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
3.3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CQ评分比较 |
3.4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GCQ评分提高幅度比较 |
3.5 干预后两组患者GCQ评分比较 |
3.6 干预后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漏液、堵管、脱管发生情况比较 |
4 讨论 |
4.1 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对肠外瘘患者舒适状况的影响 |
4.2 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对双套管漏液、堵管、脱管的影响 |
4.3 本研究的创新性、不足与建议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致谢 |
(6)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妇科手术伤口愈合及感染、术后瘢痕、血清IL-2、IL-8和IL-10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
1.3 治疗方法 |
1.4 术后护理 |
1.5 观察指标 |
1.6 切口愈合疗效评价标准 |
1.7 统计学方法 |
2 结果 |
2.1 两组患者切口甲级愈合比较 |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效果比较 |
2.3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
2.4 两组患者术后瘢痕面积比较 |
2.5 两组患者血清炎症指标比较 |
3 讨论 |
(7)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一、现代医学对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
(一) 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相关影响因素研究 |
(二) 国内外对术后胃肠功能评价指标研究概况 |
(三) 小结 |
二、中医学对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
(一) 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中医病因病机研究 |
(二) 中医药促进围手术期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 |
(三) 小结 |
第二章 临床研究 |
一、资料与方法 |
(一) 研究对象 |
(二) 研究方法与过程 |
(三) 研究流程图 |
二、结果 |
(一) 一般情况 |
(二)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 |
(三) Cox模型多因素分析 |
三、讨论 |
(一) 患者基础情况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
(二) 患者术前肠道准备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
(三) 患者术中相关情况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
(四) 患者术后相关情况与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相关性 |
(五) 关于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讨论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四、自制引流裤用于妇科手术后患者(论文参考文献)
- [1]自制简易皮下负压引流装置根据鱼骨图模式应用于妇科开腹手术切口的效果[J]. 朱伟艳,刘永珠,吴海燕,邱琤然,陈北秀,张欣宁. 广东医学, 2021(06)
- [2]ERAS理念下直肠癌临时性肠造口患者护理方案构建及其实证研究[D]. 胡洁蔓. 吉林大学, 2021(01)
- [3]负压引流装置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腹壁切口愈合中的疗效观察[J]. 田明,杨淑丽,徐春玉,苗劲蔚. 中国医刊, 2021(06)
- [4]自制虚拟助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良性胆囊疾病的应用效果分析[D]. 李旺勇. 蚌埠医学院, 2021(01)
- [5]肠外瘘患者两种双套管引流舒适护理方案的比较研究[D]. 熊艺灿. 湖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简易负压引流装置对妇科手术伤口愈合及感染、术后瘢痕、血清IL-2、IL-8和IL-10的影响[J]. 张芬,毕雪玲,郭晓莉,朱伟艳. 中国性科学, 2019(03)
- [7]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D]. 周晴晴.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