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论文_王梅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论文_王梅

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云南楚雄 675400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科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通过分析微生物实验室常见的一些生物安全隐患,制定切实可行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保护好微生物检验人员的自身安全,把职业暴露降到最低。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前言

医院微生物实验室承担着细菌培养和医院环境监测的任务,天天跟血液、体液、痰液等各种排泄物标本接触,而这些标本是重要的潜在传染源,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存在于其中,尤其是常见的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 (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近年来逐年增多的结核分枝杆菌、 布氏杆菌等是实验室职业暴露最危险的因素,检验人员在标本操作时通过污染的针头或者其他锐器刺破皮肤,吸入含有有害细菌的气溶胶,发生直接接触、呼吸道吸入等实验室获得性感染,导致职业暴露,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1],因此加强对微生物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尤为重要。

1.微生物实验室潜在的生物安全危险因素

生物因素:微生物室工作人员在对标本处理的各个环节都存在被感染的危险,如患者在留取标本时未将标本盒拧紧,检验人员在拿标本盒时将标本洒落;患者在留取口痰时会将痰溢洒在标本盒外表;接种时灼烧接种环、从阳性血培养瓶转种 细菌、涂片、挑取平板上菌落制备菌液进行鉴定药敏等,尤其是打开培养皿盖观察菌落形态、嗅气味以及使用透射光量取抑菌圈直径时,还有生物安全柜或者高压锅突然出现故障,不能正常进行运转,所有细节未按规程操作都会因病原微生物气溶胶产生或者被细菌污染黏膜或破损皮肤造成感染。

物理因素:在处理微生物标本中,利器损伤、喷溅伤和灼伤较为常见,比如采血针、注射器、接种针、安瓿瓶、试管、吸头、玻片、剪刀等物品, 皮肤容易被污染的利器刺伤;或被含有病原体的血液、体液喷溅,如在转种阳性血瓶时,有些细菌产气,瓶内压力大,使用注射器抽取时血液易喷出,不慎入眼或伤口等引起意外伤害;在培养基煮沸溶解、倾倒过程中易被烫伤;或者使用酒精灯时,佩戴的手套过大松弛,酒精灯放置位置不合适,手套点着后引起皮肤灼伤。

化学性因素:微生物室所使用的化学试剂、干粉培养基 和消毒液较多,化学试剂如革兰染色液、抗酸染色液、乙醇、乙醚,干粉培养基如 SS 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消毒剂如含氯消毒剂、“84”消毒剂,这些物品在配置使用时具有强烈的挥发性、腐蚀性和刺激性,对人体呼吸道、皮肤、眼睛、神经系统 造成损伤,可引起过敏和癌变。

主观因素:实验室的工作量相对较大、检验的时间相对紧迫以及相关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等,从而导致检验人员的对实验室潜在的安全隐患认识相对浅薄,无菌操作的意识较为薄弱,并且自我保护意识相对较弱。检验人员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经常不按照相关工作流程来进行工作,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过程中会出现不戴口罩、工作帽,不及时对手部进行进行清洗和消毒等情况。除此之外,还会出现部分检验人员戴着污染手套接听电话、饮水、吸烟、进食或者是穿着工作服进入员工休息室等现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措施

2.1加强生物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

生物安全要防范,认识到位是关键,是前提。微生物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务院颁发的《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等法规和文件;了解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及生物危险;掌握正确处理微生物实验室各种意外事件的方法,熟知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熟悉各种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锅、隔离防护衣等的使用;对实验室有可能引起的各种危害要熟知和正确处理。

2.2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医院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 量化考核细则,并规范操作规程,以便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执行中更切实际,更具有实用性。 医院应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消毒技术规范》、《生物安全管理办法》 以及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中的规定要求制定适宜本院以及检验科的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并实行三级管理模式(院感管理委员会、院感监测办公室、科室院感管理小组)职责明确,充分发挥各级职能,分工负责,层层把关,相互制约,恪守职业道德。

2.3做好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

实验室的消毒与清洁工作对生物安全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只有真正做到全面的消毒与清洁,才能够为检验人员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2]。检验人员在对实验室进行消毒与清洁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 《消毒管理办法》求进行消毒。 有关仪器冰箱等应定期清洗,每天定期紫外线照射,做到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常规消毒。工作室、操作台每日消毒1 次,地面、桌椅要用消毒液擦拭,报告单应消毒后再发放。清洁区用品要分开,按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固定专用,避免交叉感染[3]。

2.4废物处理

工作人员须严格按照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行政处罚办法》、《医疗废物分类目录》、《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等配套文件中的要求进行医疗废物处理。实验室内的垃圾管理必须按照要求分类收集,做到生活垃圾与医疗垃圾分开存放,使其无害化,固体废物做到先消毒后焚毁处理,液体废物应先消毒再做废弃处理,医疗废物对医院感染环境影响具有潜在性和持久性[4],对其管理要求以“分类收集、专人管理、严密包装、安全运送”为原则,抓好每一个环节。

2.5为检验人员配备防护用品及建立健康档案

医院应提供适宜微生物实验室人员的防护用品,如:洗眼器、喷淋装置、护目镜、口罩、 帽子、一次手套、隔离衣、鞋套等。关心检验人员自身健康,定期为检验人员作各项健康体检和定期注射各种疫苗。

3.小结

采取有效积极的个人防护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降低微生物检验人员在实验室内遭受病原微生物侵害的概率[5],并且能够确保检验工作的顺利进行,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微生物检验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导致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对检验人员的生命安全产生较大的影响和威胁,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秀平,李争鸣,张荔茗,等.模块式教学在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微生物检验实验中的实践[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5,14(06):575-579.

[2]陈琼,林丽英,唐晓华,等.微生物实验实习生生物安全的教学探索[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08):1170-1171.

[3]景嵘,景明.探讨微生物检验科生物安全存在的防护措施[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30):6337-6338.

[4]刘保彦,赵青,邢新丽,等.检验科微生物室生物安全与医院感染隐患及预防控制[J].医学检验与临床,2015,26(04):66-68.

[5]何惠珍.微生物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护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04):183.

论文作者:王梅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21

标签:;  ;  ;  ;  ;  ;  ;  ;  

微生物检验人员的生物安全防范措施论文_王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