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论文_张利平

会东县人民医院 四川会东 615200

摘要:目的 探究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的78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分别采用肝肝部分切除和肝胆管切开取石对其进行治疗,对比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74.36%,实验组患者术后复发率 5.13%,对照组 30.77%,且实验组的各项肝功能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对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肝方叶切除术,能够提升治疗效率,减少患者病症复发的可能性,提升患者的肝脏功能。

关键词:肝胆结石;胆管狭窄;手术治疗

患者患有肝胆结石之后,经常会出现肝胆炎症,病情的反复发作,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胆管壁病症,胆管壁的溃疡会对患者的胆管壁产生严重影响,导致胆管壁出现瘢痕和纤维化的现象,造成胆管狭窄,所以在肝胆结石的患者出现胆管狭窄的病症后,患者的胆管就极易被堵塞,导致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和肝脓肿等病症,若是病症严重,还会导致患者休克甚至死亡。所以对该类患者大都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以减少病症对患者造成的威胁[1],下文就手术治疗的疗效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将2016年8月-2018年8月的78例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采用抽签的方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中,包含男患21例,女患18例,年龄为18-78岁,均值为(46.8±6.2)岁;对照组中,包含男患22例,女患17例,年龄为19-75岁,均值为(45.2±5.9)岁。一般资料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肝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首先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麻醉完成后于患者的右肋缘下部分行手术切口,手术切口长度以18厘米左右为宜,进而对患者的组织进行剥离,充分展露患者胆囊,若是患者有严重的胆囊炎或者胆囊结石,则需要对患者行胆囊切除术后再进行治疗。在胆囊上缘部分的腹膜行手术切开处理,切开方向需以纵向为宜,以充分展露患者的胆总管,并于胆总管部分行1厘米的手术切口,切口方向以纵向为宜,切开完成后采用胆道镜对结石状况进行观察,若是结石体积过大,可以先进行碎石处理,进而采用取石篮取出患者体内的结石,若是结石体积较小,则可直接进行取石[2-3]。

实验组患者应用肝脏部分切除术进行手术,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后,根据患者病症合理选择患者的体位,以便能够行部分肝脏期初,完成后于患者的右侧肋骨的下缘部分行手术切口,切口长度应以18厘米左右为宜,并剥离肌肉组织,充分展露患者的胆囊,完成后根据患者的病变部位和患病程度,进行切除,所有39例患者中,共有14例患者切除左外叶肝脏组织,11例患者切除了左半肝组织,8例患者切除了右半肝组织,6例患者切除了双侧肝段,若是切除部分并不能完全清除结石,那么则需要对患者进行取石处理[4]。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1.3.1 疗效判定

对手术疗效进行判别,若是显效,则证明患者结石完全消失,术后恢复较快,无胆道炎性病症;若是有效,则证明患者结石基本消失,术后恢复状况稳定,偶尔有轻微胆道炎性病症;若是无效,则证明患者结石未消失,术后复发情况严重,出现胆道炎性病症[5]。

1.3.2 观察指标

①对两组患者术后三年内的复发状况进行调查。

②对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碱性磷酸酶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对所有数值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与卡方值进行检验,若是P<0.05,则证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治疗效果如下表:

由上可知,实验组复发率为5.13%,对照组为30.77%,差异显著,P<0.05。

2.3 肝功能指标如下表:

表3:肝功能指标对比分析

由上可知,实验组丙氨酸转氨酶(42.20±11.77)IU/L,对照组(63.23±12.47)IU/L,实验组天冬氨酸转氨酶(53.58±8.62)IU/L,对照组(80.47±9.65)IU/L,实验组碱性磷酸酶(45.75±22.23)IU/L,对照组(62.23±12.12)IU/L,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组成之一,其主要由于患者左右部的肝管汇合处上方的胆管分支内出现结石,其可以单独产生,也可以与患者的肝外胆管结石共同存在,且肝内胆管结石大都为胆红素结石。患有肝内胆管结石的患者大都有肝外胆管结石的症状,且患者极易出现胆管梗阻的症状,患者的胆管极易并发继发性狭窄,导致结石排出困难,对患者病情的好转产生严重影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死亡。患者患病后经常会出现严重的上腹部疼痛症状,疼痛类型可以是绞痛型也可能是胀痛型,且有部分患者疼痛并不明显,仅仅表现为寒战,且寒战发作的频率呈现周期性。患者患病后会伴随长期胆道病症,累及侧肝区域和下胸部分,严重时会放射至患者背部和肩膀部分,在急性期极易导致患者出现畸形化脓性胆管炎,叩击和按压患者肝区均有明显的疼痛感。所以必须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对患者进行治疗,减少患者肝脏出现不可逆损伤的情况,减少胆管癌发生的可能性。所以临床领域大都采用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手术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去除患者体内的结石,还需要对患者狭窄的胆管进行治疗,以保证患者的肝脏能够维持正常功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传统医学临床领域对这一病症进行治疗的主要方式就是采用胆管切开取石术进行治疗,以便能够缓解患者疼痛、寒战等临床症状反应,但是这一治疗方式虽然能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却并不能确保完全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所以患者结石的残留较高,患者术后复发情况也较为严重,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令患者不得不接受二次治疗[6]。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部分肝脏手术切除的方式被广泛应用于这一病症的治疗之中,采用肝叶或者肝段的手术切除方式,对患者狭窄的胆管部分进行治疗,并且有效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不仅能够根治患者胆管狭窄的病症,还能够对患者病变的部分进行处理,从而有利于维持患者的肝脏功能,减少病情恶化或者复发的可能性。采用部分肝脏手术切除术进行治疗,能够有效的清除患者体内的狭窄胆管,展露患者的肝总管上缘部分和胆管部分,并通过切开患者的肝外胆管取出患者病变的部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胆管狭窄的症状,通过置入胆道镜,能够对患者的结石状况进行有效观察,有利于清除患者体内的结石,并将受到损伤的肝脏部分进行期初。相关研究人员研究证实,患者患病后受到影响的肝脏组织与患者的胆管结石之间呈现的为区域性分布的规律,所以必须行肝脏切除以根治患者的病情,切除的主要部分为患者病变的肝脏组织,还需要对狭窄的胆管进行切除,尽可能的减少结石复发的可能性。采用肝脏部分切除的方式,能够减少患者结石复发的可能性,且结石的清除率较高,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患者胆管狭窄的问题,有利于提升患者的生命质量。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的复发可能性,操作简单,减少患者住院时长,能够尽可能的缩减治疗费用,治疗效果显著[7]。

研究表明,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44%,对照组74.36%,实验组复发率为5.13%,对照组为30.77%,实验组丙氨酸转氨酶(42.20±11.77)IU/L,天冬氨酸转氨酶(53.58±8.62)IU/L,碱性磷酸酶(45.75±22.23)IU/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可见,采用肝脏部分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对患者病变的肝脏组织进行有效切除,减少患者术后复发的可能性,提高患者的肝脏指标,对于患者术后康复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治疗意义。

综上所述,以肝脏部分切除术为主对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明,杨维艳,刘亚宁.LCTDE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管结石60例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6,19(8):642-644.

[2] 宋德静,安东,施开德,等.腹腔镜同步和内镜-腹腔镜序贯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4):385-388.

[3] 赵鑫,王震宇,杜庆云,等.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胆总管探查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效果观察[J].山东医药,2017,57(34):41-43.

[4] 赵璇.腹腔镜术中联合十二指肠镜对接技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17,20(8):645-647.

[5] 黄品谚,丁佑铭,汪斌,等.腹腔镜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的疗效比较[J].临床外科杂志,2016,24(5):369-371.

[6] 赵国平,胡建平,王吉荣.胆道镜治疗术后肝内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230例临床体会[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7,33(11):2166-2169.

[7] 王亮,折占飞,乔宇,等.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探查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2):189-192.

论文作者:张利平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  ;  ;  ;  ;  ;  ;  ;  

肝胆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手术治疗疗效观察论文_张利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