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急诊护理体会论文_李筠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 湖北武汉 43002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选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接诊患者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急救期间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模式。对照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再发心梗率,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临床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期间,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体会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发展速度快,病情进展快,有着非常高的病死率与致残率[1]。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尽快开通相关血管,促使心肌血流灌注,以此治疗疾病。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越来越显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2]。本文研究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接收的4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据接诊患者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所有患者UN符合急性心肌梗死判断标准。对照组22例,男12例,女10例,患者年龄为36-78岁,平均年龄为(52.7±5.3)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0.5-10h,平均时间为(5.1±1.6)h。心肌广泛前臂梗死5例,心肌前壁梗死7例,心肌下壁梗死8例,心肌前间壁梗死2例。观察组22例,男13例,女9例,患者年龄为35-78岁,平均年龄为(53.1±5.7)岁。患者发病至入院时间为0.5-11h,平均时间为(5.3±1.7)h。心肌广泛前臂梗死5例,心肌前壁梗死7例,心肌下壁梗死7例,心肌前间壁梗死3例。对照组和观察组一般性资料并无实质性差异,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进行灌注治疗,并进入监护病房。立即展开吸氧治疗。期间患者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并监测血氧饱和度、心率、心电图、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快速建立静脉通路。依据患者实际情况予以合理饮食。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展开急诊优质护理。具体操作流程如下:

(1)术前护理。在患者与家属对病情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下,面对剧烈的心前区疼痛,普遍会出现高度紧张与恐惧等负性情绪。负性情绪的产生会引起患者系列应激反应,影响病情[3]。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的各项操作应保持井然有序,避免增加其心理压力。护理动作轻柔,与患者交流保持亲切的语气。告知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的知识与效果,减轻患者压力,促使其放松。护理人员可将临床治疗过程告知患者与家属,消除其疑虑与恐惧。如患者疼痛剧烈,可使用镇静剂或镇痛药物。接诊患者后,需立即进行吸氧与心电图监护,快速建立静脉通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后,进行相应的检查,以便手术可顺利实施。护理人员应在操作期间仔细询问患者是否存在药物过敏情况。提前做好准备与抢救药品、器材,将患者护送至导管室做好交接。(2)术中护理。手术操作是患者清醒状态下实施。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安抚患者。通过握手和亲切的语言安抚患者,消除患者恐惧与不安心理。如患者出现室颤,除颤时患者会出现濒死感。在极度恐惧下患者可能出现躁动,容易发生坠床。为避免此类现象的出现,医护人员应与患者保持亲密的肢体接触,增强患者安全感。在其情绪逐渐平复后进行手术。如患者呕吐,应及时清理,维持患者的舒适感。手术操作期间,医护人员应积极配合。主管护师熟练手术步骤,明确患者梗死血管的具体位置。监护护士应准备好抢救药物,固定患者的静脉通道,仔细观察其心电变化。观察患者变化。如存在室颤波形,应使用胸外心脏按压与电除颤[4]。(3)术后护理。将患者送回病房后,予以其吸氧,并监测心电变化,观察患者局部伤口。如患者穿刺部位有血渗出、皮肤温度下降、足背动脉波动减弱、颜色苍白,应立即告知主治医师。并适当松懈弹力绷带。停肝素4h后拔管,并压迫止血。手术处理后护理人员应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告知患者治疗成功的案例,增强其治疗信心。

1.3统计学分析

使用专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此次研究活动产生的所有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分别采用卡方检验和t检验,以判断两组数据差异性,如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再发心梗率,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情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产生,主要是长时间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急性造成心肌坏死。患者多伴随持久而又剧烈的胸骨后疼痛,病情发展非常快,且较为凶险,有着非常高的病死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5]。最近几年,在现代医疗快速发展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率越来越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对于此种疾病,紧急救治将直接关系临床救治成功与否。急救前与急救中予以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促使患者逐渐放松,有效减少应激反应的产生,确保临床治疗能够顺利实施。急救期间,提供优质护理措施,可预防危险事件的产生,对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6]。而此次研究活动,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予以优质护理模式。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7.3%,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5.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差异显著(P<0.05);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与再发心梗率,观察组患者具有明显的优势,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可知,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优质护理对患者治疗有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综上所述,临床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期间,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急诊护理措施,对改善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效果,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玉香.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乡村医药,2015,22(22):66-68.

[2]李丹丹.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22):279-280.

[3]张淑胜.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全程护理的工作体会[J].当代医学,2016,22(24):94-95.

[4]刘锡群.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护理体会[J].医药卫生:引文版,2015,14(12):00153-00153.

[5]马丽平,夏宝宝.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抢救效果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2017,18(08):22-22.

[6]杜红.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13(22):261-262.

论文作者:李筠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3

标签:;  ;  ;  ;  ;  ;  ;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2例急诊护理体会论文_李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