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在市政道路建设施工中,沥青路面以其独特特性被普遍应用。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和检查是保证质量最重要的一环。对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具体要求都应按有关施工技术规范的规定,在施工中坚决贯彻执行,这对于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一、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现状
在进行道路铺设的过程中,对于沥青的选择管控上按照标准和挑选流程进行。这就导致选用问题的出现,由于沥青对于温度都有比较高的要求。不符合标准的沥青铺设出来的路面防滑性较差,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存在很大的交通隐患,会给人们的生活和安全带来很多的不便和危害。由于市政路面铺设时雇佣的都是临时工人,他们在铺设工作时工作随意性较大,没有一个有效的流程作为参考,这就导致原材料混合的比例不符合标准导致沥青出现离析现象,不仅浪费了物料同时对于人力的成本也增加了。
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措施
1、沥青混合料原材料的质量控制
(1)纤维稳定剂的质量要求,沥青混凝土中使用的纤维稳定剂必须进行相应试验来检验是否满足规范要求。纤维不得受潮,其质量根据技术标准的要求检测吸油率、通过率、有害杂质的含量和ph值等技术指标。
(2)集料的质量要求。在市政道路中粗集料使用经检测合格的碎石、破碎砾石等,严格控制不得使用鄂式破碎机加工的碎石。粗集料应干燥、洁净、表面粗糙,且存放置时间不能太久,如果经过长期存放又没有采取很好的保护措施,集料表面会被一层薄薄的粉尘所包围,与沥青粘附性能大大降低,所以,必须严格检测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能。从结构来考虑,集料应该具有坚硬棱角多、接近正立体的形状,并有良好的嵌挤能力。
(3)填料的质量要求。填料应选择磨细的、干燥的、无杂质的石灰石研磨而成,经拌和站回收的粉尘不得使用。石灰石研磨而成的矿粉质量必须满足规范的要求。
(4)沥青的质量要求。施工期间必须加强沥青质量材料的日常试验检测工作,检测基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所有指标均应满足规范规定的技术要求。
2、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沥青含量和矿料级配直接关系到沥青路面的内在质量,对路面质量也有一定影响。沥青含量偏高,路面容易泛油、推移,产生“拥包”;沥青含量偏低,容易出现花白料,集料之间粘结力差而且路面容易出现松散现象,甚至坑槽,影响行车安全和舒适性;矿料级配偏粗或装卸方式不合理而出现集料离析,铺筑过程中容易出现麻面、拉槽现象,导致路表面粗糙,路面质量指数下降。因此,严格控制粗集料的最大粒径和用量,对提高路面的整体质量是相当有利的
3、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首先要将沥青混合料中所需的材料进行分类堆放,并且要对所有的材料来源进行试验,并在配料中严格按照所要求的配合比;第二是要设置必要的除尘设备,同时要保证除尘设备的密封性,同时要有对拌合温度装置进行检测的沥青混凝土拌合站;第三是要设置相关的实验室,对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和混合料进行及时的检验;最后是出厂的沥青混合料必须要均匀,不含花白料,没有结块和离析的现象出现,对不合格的混合料要及时废弃。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首先在运输车辆的安排上要充分考虑搅拌站的产量和运距;第二是混合料的运输车车厢内必须要保证干净,并且要覆盖篷布,以防止雨水渗漏以及热量上的损失;第三是在运输过程中被雨淋、热量损失以及离析硬化的混合料要予以废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沥青混合料摊铺
(1)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高平整度,减少混合料的离析。摊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对改性沥青混合料及SMA混合料宜放慢至1~3m/min。当发现混合料出现明显的离析、波浪、裂缝、拖痕时,应分析原因,予以消除。
(2)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或基层宜采用钢丝绳引导的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平衡梁或雪橇式摊铺厚度控制方式,中面层根据情况选用找平方式。直接接触式平衡梁的轮子不得粘附沥青。铺筑改性沥青或SMA路面时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3)沥青混合料的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由试铺试压确定。摊铺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摊铺层厚度及路拱、横坡,并按附录G的方法由使用的混合料总量与面积校验平均厚度。
6、沥青混合料碾压
(1)合理确定碾压方式。初压时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光轮碾压2遍,使摊铺层得到初步稳定,不宜使用轮胎压路机,由于其重量较大,形成的纵向车辙难以清除,影响路面质量。复压宜采用重型轮胎压路机(轮胎新旧程度要一致,使结构层更密实,是结构层主要成型阶段。终压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压2遍以消除轮迹为主,并最终将结构层压实。为提高路面质量,压实时宜采用大吨位压路机,碾压过程中(特别是初压、终压阶段)最好不要用振动,应用静压,做到"紧跟、慢速、高频、低幅、少洒水"。
(2)配置专人监督碾压过程。碾压过程要有专人指挥。初压、复压、终压3个阶段,要避免出现过压和漏压路段。碾压时压路机起步速度要慢,折返时自行停止,严禁制动、急停、避免对混合料产生推移。
(3)严格控制碾压温度。对碾压温度的控制是碾压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混和料温度越高、越容易压实,也利于提高路面质量。在确保混合料不粘轮的情况下,应尽早开始碾压,要做到随铺随压,否则由于温度偏低导致混合料内摩擦阻力家大,产生不均匀压实,降低了路面质量指标,而且压实时易形成局部松散、开裂,影响路面质量。
7、横接缝处理
在沥青路面施工中存在横向施工缝(包括桥梁主体与路面部分的接缝)是不可避免的。由于横缝两侧混和料的压实程度不同,未压实部分不可避免地发生推移,造成接缝处错台,导致跳车,使路面质量指标下降。影响横接缝质量的因素主要有碾压方式是否合理、操作人员当重视程度以及原铺筑路段不合格部分清理的彻底性等。横接缝的处理技术含量较高,应慎重对待。
8、伸缩缝跳车的控制
城市道路伸缩缝设计一般采用的是QMF-T60(80)型伸缩缝,这种伸缩缝可靠又耐用。采用沥青混凝土铺装的结构物伸缩缝安装一律在沥青路面完成后进行,以保证伸缩缝两侧路面的连续性,并依此确定伸缩缝安装的实际标高,施工时先清理预留槽内的杂物,用铁皮或三合板挡在预留缝上,上面再铺筑不易变形的大粒径碎石(不能填土或砂子变形材料),捣实后在其上一层2cm左右的砂浆,顶面与两侧的水泥混凝土面齐平,沥青面层铺筑后即可做伸缩缝。同时,对伸缩缝安装队伍的素质要严格把关,对于无资质、经验少的队伍决不允许进场。
三、结语
市政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是非常复杂的,为了保证路面施工的质量,每一个程序我们都要严格的按照要求进行施工,一定要选择合适的施工设备及有一个标准的运行标准作为参考,以此保证施工的正确运行。只有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加上正确的操作流程,是确保施工质量的重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刘楚欣.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探讨[J].江西建材,2013(5).
[2]唐忠.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J].长三角,2010(4).
[3]许世明.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3,22:203-204.
论文作者:简克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8
标签:沥青论文; 路面论文; 质量论文; 伸缩缝论文; 混凝土论文; 压路机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