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论文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论文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 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曹国祥

(福建省长汀县大同镇文化站,福建 龙岩 366300)

【摘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灵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必须筑牢文化振兴这一“文化魂”,转变以往重经济轻生态、轻文化的思想。然而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进程,乡村文化逐渐受损,濒临消失,因此,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大力推动乡村文化发展迫在眉睫,使乡村文化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重焕生命力,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势在必行。现就对大同镇打造乡土特色文化的案例阐述如何因村制宜打造乡村特色文化,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使文化振兴在战略中真正起到灵魂作用。

【关键词】 乡村振兴;乡村文化;打造特色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实现中国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是关键。如何使农村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从创造性往创新性方向发展,打造农村特色文化品牌,更好地实现文化振兴是一大探究的课题。本文结合大同镇实际状况,浅谈如何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品质

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是打造乡村特色文化的基本条件。当前,我国大部分乡村的文化设施比较落后,配套不够完备,我们应深刻认识到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因地制宜,建设特色文化设施,提升乡村文化品质。

中压配电网的通信技术主要分为光纤通信、电力线载波和特种光缆。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光纤通信。光纤通信技术是在封闭的自有通道上传输,没有电磁辐射、信息不易泄露,具备较高的安全级别,是比较安全的通信方式之一。与其他方式相比,光纤方式具有施工难度大、初期投资成本高的特点。光纤通信在通信容量、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等方面和其他通信方式相比有较大优势,目前较适合配用电通信的光纤技术包括无源光网络和工业以太网技术。工业以太网与 EPON 技术特性对比见表2所列。

大同镇地处长汀县城郊,辖31个行政村(居),人口5.4万,其中10 个行政村环抱县城,319 国道﹑205 省道﹑赣龙铁路﹑龙长高速互通线﹑县道汀铁公路贯穿而过,省级长汀腾飞经济开发区一期至八期建在大同镇境内。区位优势明显,交通发达,经济比较发达。近年来,大同镇经济建设上成效显著,但文化建设相对不足,文化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因此,为胜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大同镇经济持续良好发展,需认清形势,提高思想意识,打造大同乡村特色文化。首先,要加大文化设施建设经费投入,建立文化设施专项资金,并逐年增加资金投入,同时积极发动乡贤捐赠,鼓励社会参与建设;其次,合理长远规划有序建设。先行在人口密集,文化底蕴深厚的师福村(革命基地村)和东街村建文化设施示范性村,再推广到其它乡村,走一条符合大同镇实际的道路,充分体现自村特色,绝不做千村一面。建设的同时坚持留住乡愁为原则,注重乡土味为基调,健全﹑完善文化设施配套,让外出的游子回乡有归属感。如:客家九连环﹑马灯舞非遗传习所﹑爱心文化书屋﹑文化长廊﹑文化舞台﹑文物保护单位修复﹑革命烈士纪念馆﹑村级综合文化中心等设施建设;最后,健全﹑完善文化实施管理和使用机制。各村在镇政府的引导和监督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规范服务行为服务体系,提高文化设施的利用率,从而大大提升乡村文化品质,为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奠定基础。

二、深挖优秀传统文化,凸显乡村文化魅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之一,很多传统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过时﹑不褪色。在经济快速发展﹑受西方文化冲击的今天,我们要保护﹑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并给予弘扬。而乡村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因此,特别要保护好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新时代要求,实现乡村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乡村优秀文化凸显永恒的魅力,展现新时代的风采 。

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以及文化教育在悄悄转变,乡村文化如古建遗存﹑民间技艺﹑传说故事﹑名人传记等也逐渐消失,因此,我们需加紧保护与延承,推动文旅融合与个性发展。

大同镇有5 个古村落地处高山偏僻,风景秀丽。为保护传承乡土文化,应对这些古村落进行保护,对破坏的古建筑进行修复;对古树﹑古桥梁﹑古寺庙等进行有效保护;对传说故事﹑名人传记进行完善延承;对民俗风情﹑村规民约结合移风易俗进行创新发展使让古村更具魅力﹑更具原生态,又有新生态。同时,根据不同村情和各自独特的自然环境,打造别具一格的古村文化旅游。如天邻村地处大山深处,属古民居﹑古村落,有古栈道﹑古桥,高峰海拔1139 米,似与天为邻。主峰千仞峭壁悬空,峰巅云蒸雾绕,远眺形似雄狮吼仰苍穹,腹地有一硕大的天然湖——仙人湖,湖水清澈,无污染,是天然的矿泉水源。仙人湖中央有个闻名闽赣的古三仙道观,三仙道救苦救难的民间故事传说家喻户晓,可以充分利用天然独特的地理条件和自然风貌,通过对古村进行修复保护,从复古﹑传说故事﹑生态环境等独特方面发展文化生态休闲康养旅游,以旅游为载体,挖掘文化背后的历史﹑人文风情,弘扬乡村文化,使文旅融合真正体现其价值和意义,从而有力振兴乡村文化,乡村振兴战略得以实施,大大地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发展。

三、保护延承乡村文化,推动文旅个性发展

呼吸内科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涵盖整个内科学习过程,包括系统学习和临床实习。系统学习主要包括课堂系统讲座和临床实习生,并根据课程提纲的要求进行组合。临床实践阶段作为临床诊疗实践,是医学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过渡时期,也是临床医学生临床工作不可或缺的过程。

大同镇积极探索保护乡村传统文化措施,努力深入挖掘传统文化。建立“以奖代补”保护传统文化制度,鼓励乡村保护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物质方面,如山水风貌保护,古建筑古民居修复修缮,民居民俗传统工艺制作等进行奖励补助。在大力提倡引导鼓励精神文化方面:如对村规民约的完善,孝道文化的宣扬,宗族家族文化和宗教文化引导。着力狠抓大同特色的行为方面文化,延承创新移风易俗好生活习惯,加大扶持传统文艺表演项目,掀起春节元宵猜灯谜﹑二月二龙抬头舞龙赛﹑清明鲜花祭祖﹑端午赛龙舟包粽子赛﹑重阳节敬老献爱心等活动。通过一系列制度措施,使大同乡村传统文化展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体现了大同有个性的文化魅力和风采,也带动了大同镇周边乡镇乡村文化的发展。

四、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彰显红色文化价值

东街曾氏宗祠属县级文保单位,地处东街村,是苏维埃福建省委临时办公旧址。宗祠破旧,只供曾氏祭祖使用,基本闲置。针对现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进行修复修缮,结构加固,完善消防设施。对宽敞的宗祠,进行整合提升,提高利用率增设为东街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按照“人﹑物﹑事﹑魂”原则深挖红色文化﹑曾子文化以及曾国藩文化,使儒家思想的精髓﹑曾子杀猪故事和曾国藩家训等启迪教育后人,传承精神。以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打造成省级示范点,这样大大提高了文保单位的利用率,彰显了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价值。

红军福建军区旧址属省级文保单位,位于师福村,原为赖氏私宅,建于清代,占地908 平方米,有组织部﹑作战部等30 间简陋的办公室﹑陈旧的桌椅电话等,可以让人“穿越”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艰苦岁月。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省级军区,福建军区首创主力红军﹑地方武装与赤卫队“三结合”的武装体制,对我国人民武装体系建设具有深远意义。对此,可以在多方筹措资金按原有风格进行修复保护,同时充分利用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合理开发红色文化旅游;建立红色文化阵地﹑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开展红色讲学堂,在节假日期间组织大同红色文化轻骑兵文艺团,为游客们进行义演。在“五四”和“国庆”期间,组织我镇中小学生开展唱红歌﹑讲红色故事比赛以及做小红军体验等红色教育活动。每年举行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一乡一品”农民文化艺术节暨文旅采摘美食节。通过有效保护和整合,传承了革命精神,宣扬了大同特色美食,推广了休闲农业,丰富了文化内涵,弘扬了红色文化,带动了旅游产业,也能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110例患者中有70例为男性,有40例为女性;年龄为28~70岁,平均年龄为(48.7±12.3)岁;病例类型:鳞癌患者50例,腺癌患者60例;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系统、肾系统疾病、妊娠期和精神疾病等患者,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均具有可比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当前许多文物保护单位使用率低,处于半闲置状态,因资金短缺,往往疏于管理,年久失修,安全隐患较大。因此,应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整合利用,提高利用率,有效发挥本村特有文化资源,彰显其价值,助推乡村文化振兴发展。

世界竹林面积约3 200万hm2(1 600多种),竹资源主要分布在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这3个竹区,其中非洲竹区竹林面积约占全球竹林面积的11%。2015年,埃塞与国际竹藤组织和清华大学合作开展了全国竹林资源清查,清查结果显示埃塞竹林面积147多万 hm2,约占全球竹林总面积的5%、非洲竹林总面积的40%。根据气候适应性和可用土地,仅仅埃塞本土的2个竹种还可以造200万hm2竹林;此外,引进的20多个丛生竹种,许多表现良好,将来可以大面积造林。

五、保护传承非遗资源,搭建文化展示平台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加速,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冲击,乡村非遗不断消失,特别是难度高﹑风险大的传统技艺濒临消亡。因此,应加紧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挖掘非遗项目,积极鼓励非遗申报工作,尽可能为非遗搭建展示平台,营造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

大同镇为保护非遗,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根据村情和文化底蕴,搭建“一村一色”的文化展示平台,举行农民运动会﹑民间技艺赛﹑乡村文艺汇演和农村春节晚会等活动。如黄麻畲村在除夕成功举办乡村春晚,在中国最隆重﹑喜庆的传统节日里,使省级非遗“客家九连环”和市级非遗马灯舞大展风采,在它的带动下,“小金筒”“长锣鼓”等传统技艺队伍也积极表现,展现精彩的技艺,得到群众的高度认可,并着手准备申报非遗项目。通过搭建乡村文化展示平台,在全镇范围营造了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

政府通过“以奖代补”和社会﹑乡贤赞助等形式,投入资金建设非遗传习所和鼓励﹑奖励传承人申报非遗项目,引导非遗进校园﹑进企业,充分发挥其价值;还可推行非遗资源转化为文化产品﹑旅游产品,从而带动文化旅游 产业发展,有利于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参考文献:

[1]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7.

[2]靳之林.关于中国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传承与发展[M].北京:艺术研究院出版社,2002.

[3]王磊.乡村文化振兴的国学思考[N].光明日报,2018.

【中图分类号】 C915

【文献标识码】 A

作者简介: 曹国祥(1977-),福建长汀人,本科,研究方向: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标签:;  ;  ;  ;  

打造乡村特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