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到环境保护的发展态势,所以为了保证环评工作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应该切实发挥公众参与的作用,从利益受损者的角度出发,为环评工作提供更加全面而合理的建议,这种建议更加直观而有力,对于政府进行环境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了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问题;对策
1 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
1.1 公众参与作用边界被公众无限放大
公众参与对于环评而言本意是从公平公正的立场出发,为环评提供具有重要价值的建议,提高环评的质量。但是在社会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各种建设项目广泛的开展,由此在社会中构成了诸多的矛盾。而公众参与对于环评来讲,是现阶段最为正规以及具有一定权威的手段,但是由于使用方式不当,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被人们无意地放大,立场有失偏颇,失去了公正性,其作用边界无限放大,违背了公众参与最原始的目的,由此导致环评工作质量受到影响。
1.2 信息公开时间过短
公众参与要想切实发挥作用,就需要对整个项目的细节进行详细的了解,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分析研究,从而对环评工作的准确性以及合理性做出公正的判断。按照相关规定对于公众进行意见征求的时间为10 个工作日,但是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却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向公众公开信息,或者根本就不公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公众无法了解相关信息,所以对于环评工作无法给出合理的判断。
1.3 参与对象缺乏代表性和广泛性
公众参与的本意就是发挥公众的力量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来,从建设项目影响到的利益受损者中选派代表,从而得到最为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但是有些建设项目为了回避环评工作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没有按照公众参与的规范要求执行,只是随意发放调查问卷来进行敷衍,没有从利益受损者中获取最为直接的信息,所以所获取的结果不具有代表性以及广泛性,无法真实地反映出公众的意愿,导致环评工作失去意义。
1.4 公众环境意识薄弱
近年来,我国居民的环境意识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对于公众参与的积极性较高。然而,仍有一部分公众缺乏科学理性的环境观念,更没有参与公众调查的主观意识。有些居民对建设项目一律持抵制态度,另一些人对公众参与抱着事不关己的心理,既不拒签也不签署同意意见。
2 提高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对策
2.1 明确界定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范畴
公众参与环评有效性高低的因素有很多,而适格的利益相关者应是基础性条件。世界银行曾给出过自己的答案,归纳来看,主要包括三类群体:一是直接受事件影响的人,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其大多居于项目领域或影响范围内,如风险可能施加其身的组织,存在期权收益的团体或个人等;二是代表受到项目影响团体利益的被赋权者,如政府当局的执行者、地方的官员、企业组织的代表等,这种赋权一般是有法律依据或政策保障的;三是对环评进程抱有兴趣的团体。应当说,上述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明确利益相关者的关键是界定环境影响及与之相关的社会影响范围,要侧重注少数民族和弱势群体,发挥非政府、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吸纳决策制定编制单位、投资主体、环评机构、审批单位等。
2.2 提高公众参与对象的代表性
我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全面的科学合理化选择公众参与的对象。要随着建设工程的复杂程度来不断的广泛选取,通过这样的广泛复杂化的选取公众参与对象,可以提高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准确性。从而使整个建设项目得到公众的认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调查人员在选择对象的时候还要考虑到不同公众所处生活环境的不同产生的不同问题,不同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法制观念不同等,这些外界因素也可能对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产生影响。把所有因素都考虑进来才能让我们的评价更具有广泛性,也是使得项目建设可以顺利进行的有效保证。
2.3 更新统计评价方法,发挥公众意见的最大效益
统计与评价公众意见是处理公众意见前的重要一环。公众意见统计要筛选有效意见,剔除无效、无用和无意义的公众意见。统计过程应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的监督。公众意见评价方法包括定性、定量和半定量3种。一般,定性方法不能借助以选择性的问卷实验来实现,因为它适用于公众对决策的意见阐述。反之,定量或半定量的评价方法多见于选择性问卷调查途径中,可采用类似环境影响评价中单因子和多因子评价方法。重视全部公众的意见是单因子评价法的外在体现,而多因子评价法以选取权重为核心,以便开展综合评估。
2.4 强化环保知识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环保知识与信念的提升有赖于环境教育的有序开展,尽管当前中国对环保教育高度重视,并采取了切实措施。但这种教育更多的停留在学校教育、应试教育层面上,缺少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塑造,因此在环保教育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加大对党政领导和高层环保法律宣传,推介国外环保制度的优秀机制,重点推动其统筹解决环境问题的能力;有步骤、有计划地宣传环保知识,采取喜闻乐见的方式,如微博、网络、广播、短信等新媒体,普及绿色思维增强维权意识;职能部门人员要增强服务意识,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环保教育流程,促进和提高公众参与环评的热情和水平。
2.5 强化公众参与的监督,提升公众参与效果、促进相关规范的落实
公众参与环境评价过程中监督机制的欠缺使得相关规范落实效果差,也不利于公众有效参与环评工作。完善环评工作中的监督机制能够促使环评单位重视公众的意见,同时有助于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贯彻。就具体的监督而言,需要在《环境影响评价法》与《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中予以确认,地方通常相关政策予以配合,从而形成严密公众参与环境评价的监督机制。
2.6 构建建设部门及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良性互动
目前,环境问题日趋严重,因为环境破坏而引发的一些疾病通过媒体的曝光在部分公众心理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此造成了人们对于所有将在当地建设的工程项目持一种“一棒子打死”的偏见。对此,建设部门要想顺利的在某地建设一项工程,必须事先与当地民众沟通,并通过居委会的相关部门收集公众意见,及时传达该项目与当地居民的环境利益关系的信息,争取民众的支持和理解,并且在某个工程项目的具体实施中要充分考虑公众意见,不能不顾及民众要求做出损害公众利益的举措。
2.7 促进信息公开
现阶段,公众参与度是严重不足的,究其原因在于公众对相关的建设项目信息或者是环境保护信息不能够及时了解,阻碍了公众知情权以及决策权的行使,从而影响到最终的参与积极性。实质上,公众知情权与决策权的有效行使必须要依赖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因此,我国政府应重视阳光政府的打造,注重政府信息公开,从而使公众能够更多了解政府工作。此外,环境保护事业也必须要做到信息的公开化,政府可以借助立法形式,保证建设项目以及规划项目的及时公开,在第一时间告知公众,接受民众查阅。还可以通过出台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进一步增强公众参与积极性,避免因经济发展而牺牲环境的现象发生。
总之,保障环境质量,为公众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以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根本目标所在。而这些都是与公众的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所以公众参与对于更好的做好环评工作是必不可少且意义重大的。
参考文献
[1]代培.我国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的问题和对策探讨[J].化工管理.2016(17)
[2]张丽平,孟锋.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化工设计通讯.2016(01)
[3]袁家柱.环境影响评价中公众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深圳市为例[J].环境科学导刊.2015(03)
论文作者:高煜坤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3
标签:公众论文; 公众参与论文; 环境论文; 评价论文; 环评论文; 意见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3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