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民营文化内容企业发展的对策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民营论文,企业发展论文,对策论文,内容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文化内容产业能够直接反映产品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力量,是文化产业链的核心价值,世界很多地区都将文化产业视为“内容产业”,通过文化内容产业来表明对文化的尊崇与重视,很明显,不管是国内的需求还是国际上的竞争,都需要面对文化内容的生产机制问题,特别是面向市场的精品内容的制作问题,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才能极大地丰富文化内容,民营文化企业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没有文化企业的发展就没有文化内容产业的繁荣。
一、确立全新的指导思想
最近几年,我国文化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都聚集在文化内容与传媒方面,文化内容产业基础主要是我国的民营文化企业,传媒产业则是指国家的文化产业,例如:国有电视新闻媒体、国家报刊出版产业。文化内容产业促进了整个社会的文化发展与进步,也带动了传媒业的大力发展。但是,从目前的形势来看,中国的文化内容产业却出现了比较大的发展误区。第一,文化内容的生产方面单纯重视数量,轻视了质量,具有很强市场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很少:第二,民营化企业虽然是文化的主要供应者,然而由于经营规模与资金的限制,难以形成产业链的发展,也难以打造出精良作品。民营企业的这些弱点导致了其文化产业水平低下,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一方面需要在政策方面来加强对生产文化内容的中小型企业的支持,另一方面也要求中小型文化企业能主动探求一个全新的商业发展模式,以此来扩展自身的实力,适应市场竞争。
《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在促进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与市场繁荣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政府通过多项措施引导社会资本流向多种模式的文化产业,促使原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变为企业单位,走进了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与文化产业园的建设当中,无论在投资审核、资金筹集、园区建设、税收还是在对外投资方面都得到了国家资金的大力支持,也受到了法律的有效保护。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与管理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条文。然而,文件中没有将中小文化内容企业当成龙头企业来培养,很明显,其中仍然是在渗透着以国有为主,民营次之的发展思想,这很显然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
二、加强内容产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无论是产业结构方面,还是企业的内部结构调整方面,文化内容的生产与发展不可忽视的问题存在,那就是结构性问题。当前的文化产业可以具体划分成:内容产业、传媒产业以及文化产品制造产业几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当属传媒产业的经营效益为最佳,传媒产业涵盖了电信运营商以及网络技术企业等方面的业务,这些传媒产业大多数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很明显,无论在经济收益上还是商业运作方面,文化内容企业都无法与传媒企业相比。一个企业要想经营文化内容,要拥有雄厚的资金与影响力。中小企业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文化内容与文化产品,服务于社会大众,在发展过程中却遭遇各种各样尴尬的局面,尤其是在制作产品方面,由于没有高额的资金投入,无法形成产业链的后续发展,在品牌战略缺乏的状态下,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也就无法实现长久、稳定的经营。所以,文化内容的质量也无从保障。
所以,要想大力提高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就要不断地完善内容产品的经营制度。国家需要在法律法规、税收政策以及财政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倡导中小文化企业文化内容的大手笔经营,提升其品牌形象。从当前国家的政策方面来看,对这一方面仍然缺乏有力支持。政府有关部门仍然将目光放在一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传媒企业,主要的资金与资源仍然聚集在国有企业,以及一些大型的民营企业。很明显,这其中就出现了内容创作与经营的主体激励不足的问题。在这样的形势下,如果不采取相应的科学措施,就难以解决文化事业的缓慢、脆弱发展问题。
三、民营文化内容企业自我发展的办法
要确保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水平整体提高,就需要持续提升文化内容企业的经营能力。很多的民营文化内容生产企业一方面要完善自身的产品的质量以及服务水平,另一方面还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以此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从当前的文化生产企业的发展形势来看,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的措施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
第一,探索商业发展模式。要全面探究商业模式是否切实可行,文化企业必须从商业模式出发来发展自己,要避免那些不切实际的跟潮或者全面模仿成功企业的现象,需要用特有的商业模式来拓展产品与服务,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发展模式或者产品方面的抄袭,不切实际的跟风会严重影响自身品牌的竞争力。
第二,要全面加强产业链价值的实现,对每一个产业链环节都要进行独特的定位,文化企业必须要以产业链作为着眼点,科学地将自身的产业链环节进行专业化定位。
第三,确保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文化企业无论在产品还是在服务方面都应该注意把握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创造性,从而具有差异性的市场细分特征。
第四,创造与提升品牌价值。品牌化,尤其是与无形资本相结合所产生的高端化精细化产品,是很多企业预防同质化竞争的重要方法。很明显,在对品牌的设计方面,文化企业一方面需要重视企业与商品向着品牌化方向发展,也要尽量将不同等级、不同层次的品牌区分开来,要利用多品牌的设计,来铸造品牌与商品各自的定位与区分。
第五,加强专业化。专业化的重要方面在于资源的挖掘,要打造具有一定竞争实力的产品与服务,依据专业化水平,来避免同质化的竞争。
很显然,避免内容产业的同质化竞争,并不是向着标新立异方向发展,尤其是对很多具有特殊竞争实力的文化企业来说,需要在同质化领域来凸显自身的特色,也就是说要发展具有自身专业化水平的产品,以此来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依靠良性竞争与资源整合去实现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逐渐淘汰那些不具有专业化水平的文化内容生产企业,以此来优化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相关的扶持政策以及措施
由于产业结构的一些特征,中国的文化产业发展首先是对文化内容的重视,要有科学的扶持与激励机制,特别是要加强以民营文化企业发展为主要创新内容的扶持力度。国家也要加大力度支持自主创业,全面鼓励和支持那些具有发展潜能的民营文化企业,民营企业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提升就业,另一方面也能够带动内容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高。
国家有关行政管理部门要强化对文化企业的扶持力度,为他们的发展设立专门的基金,而且还要制定出科学的税收政策与财政政策。
中小型企业是文化内容生产的社会基础,政府机构要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进步,应该以科学的指导思想来制定有关政策和措施。
第一,要对所有的文化内容企业同等相待,要将中小型民营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对待,给予同样的待遇支持。
第二,各行政机构要扩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对文化产品与服务采购力度。
第三,在股市政策上也要给予一定的侧重,要把内容产品的经营水平以及一些无形资产的扩大范围纳入计划之内,以此来设立专门的上市标准,确保文化生产企业能够获得充分的上市机会。
与此同时,在提高内容产业发展与内容产品竞争力方面,国家相关机构与企业应该共同努力来改变目前发展缓慢的状态。
五、文化出口与扶持民营文化内容企业的措施
文化内容企业是提升我国文化实力,促进我国文化走出国门的主体力量。文化出口需要具备一定实力的生产企业作为领军,达到“内容为王”的目标,去参与国际舞台竞争。总而言之,中小型企业的内容生产水平会对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形成非常巨大的影响。
我国民族文化要想走出国门,就需要将民营企业当成发展的主导力量,需要成立专门资金来帮扶文化产品以及服务,确保民族文化不断地走出国门,要加强对一些具体工作的全面深化与细化。要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做出系统化的战略计划与规划,这需要一些海外华人的大力支持,也更加需要国家的专项资金与政策扶持。
总结:
政府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与体制,要加强对中小文化内容企业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扶持,要相信并依靠中小型文化内容企业的实力与竞争力,来促进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提高我国的文化建设水平,全面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