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论文_包莉莉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论文_包莉莉

浙江省台州市临海市上盘镇滨海小学 317015

摘 要: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变革创新力度还远远不够,传统的做法仍然大量存在。应该有效地减轻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精心设计小学数学学科的作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 作业 教育 

作业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一环,作业要适量,要有新意,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作业真正发挥它的效应,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研究成了我们一线教师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谈一谈如何布置作业、提高教学质量。

一、题量适中、难度适宜

作业的难度过大或题量过多,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好的影响,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打击,进而对数学学习丧失兴趣。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控制好作业的量及其难度,尽量做到题量适中、难度适宜。而“适中”和“适宜”是模糊的概念,需要老师结合班级情况来决定,如果班级学生数学成绩都较好,那么难度就可以稍微大些;如果班级学生数学成绩都偏差,那么难度就小些。题量要和题的难度结合,题目难的,题量就尽量少;题目简单的,题量就可以适度增加。

二、分层设计,尊重差异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整个教学活动是以学生为中心所展开的,不管是教学设计还是作业布置都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贯彻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设计分层作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给予每个学生以主体参与、自主创造的空间。这样才能激起全体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实现不同水平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圆时,教师可将数学作业分成低、中、高三个层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对应性训练。对基础偏差的学生选用简单求圆的周长、面积的题型;对中等水平的学生,可以不直接告知求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所有条件,对圆的解题思路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知识已经掌握很好的学生,可以进行圆知识的延伸,与其他图形建立综合题型,增加题目的难度,加强学生的探索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突出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学习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小学数学课本的编排也极力贴近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知识源于生活,也运用于生活,“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来,也是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能力的最有效途径。为此,进行作业设计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创设一些生活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从教学角度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离不开数学,并逐步成为一个知识的实践者。

四、作业要有典型性,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实质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的新知识很快表示理解,并对巩固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当学完一部分内容再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理解得不够透彻、不够深入。只有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才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关注学生容易出错的或可能会错的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同时要注重作业形式的综合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数学作业形式可视需要布置观察、操作、猜测、调查、分析、归纳和整理不同形式的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多种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形式上选取那些仅依靠思维能力是无法完成作业,促使学生通过与人交流等社会交往、多学科知识运用等途径来完成,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使学生的交往能力、评价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发展通过该类形式作业有效的统一起来。

总之,作业设计中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不断丰富学生的作业形式,引导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宋乃庆 张奠宙 小学数学教育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郑毓信 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论文作者:包莉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5月总第17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6

标签:;  ;  ;  ;  ;  ;  ;  ;  

如何布置小学数学作业论文_包莉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