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西域散曲家辑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域论文,散曲论文,元代论文,家辑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元曲,作为一代文学形式,自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宋元戏曲考》问世以来,始为众多学者所珍视。
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两部分,散曲为诗歌,即所谓“曲出于词而较长,各按宫商而为调”〔1〕,是元代新兴的一种韵文形式, 也是当时韵文的主流。散曲又有北曲、南曲之别。北曲字多而声调缓,南曲字少而声调繁,盖因南北民俗习尚之差异,而各为风气。元代版图辽阔,政治统一,各民族间文化的广泛交流是古代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故散曲中有不少来自契丹、女真、蒙古、党项、回回等民族的曲调。而散曲之所以又称为北乐府,标明北曲较之南曲影响大,也说明辽、金、元之际北方及西域各民族对散曲的重要影响。
自蒙古国时期,即由阿拉伯、波斯及中亚等西域各地大批东迁,且具有一定文化层次的西域各民族及其后裔,元大一统时,许多人已经散居中华各地。其中不少人由于世代居住中原,乃深受中国文化的薰陶,他们“学于中夏,慕周公、孔子之道”〔2〕。接受儒家教育, 受到中国传统礼俗的感染,从名氏、居室、立身处世及文学艺术创作等各个方面均效法汉俗,即“乃事笔砚,读书属文,学为儒生”〔3〕, 成为典型的中国式知识分子。散曲既是元代文学的代表,又多吸收了民间乐曲的营养,形式简单,坦率真挚,清新活泼,不求典雅,为一般大众所钟爱。故这时许多精通中土语文,深谙汉文化的西域人,乃也参与到散曲作品的创作中,成为元代著名的散曲家。伯隅先生尝云:“色目人中,亦有作小令套数者。”〔4〕
据元曲研究专家隋树森先生统计,终元一代,有据可考的散曲作家共二百人左右。其中见于记载的西域曲家,据笔者所辑,就有近二十名之多。所占比例之大,令学者叹而观之。这些西域散曲家之作品风格独特,质朴自然,语言清俊,真切动人,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功力。
二
在诸多元代西域散曲家中,最具影响的应首推贯云石。云石又名小云海涯,自号酸斋,又号芦花道人,祖籍北庭(今新疆吉木萨尔),一般以畏吾尔人称之。云石系元代开国功臣西域人阿里海涯之孙,父名贯只哥,遂以贯为姓。作为将门勋臣的后裔,自幼即善骑射,膂力过人,武艺超群,能腾身上惊马,运槊生风。年甫弱冠,及袭任两淮万户府达鲁花赤,出镇永州。值中宗即位,拜为翰林侍读学士、中奉大夫,知制诰,同修国史,时仅二十七岁。就在他青云得志,正可大展鸿图之际,却急流勇退,竟效法陶渊明辞官而去,归隐江南,于钱塘卖药以自给。
贯云石受汉文化影响颇深,他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又富于才情,是元代名著一世的散曲家。其作品在元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时与著名散曲家徐再思(号甜斋)齐名。二人中贯曲豪放飘洒,徐曲清丽秀雅,风格各异,后人因而将二者作品合辑刊行,名曰《酸甜乐府》。据元人姚桐寿《乐郊私语》载,贯云石还曾创有散曲曲调,传于浙江海盐者,人称“海盐腔”,流传至明代,成为昆腔先驱。云石散曲现存七、八十首,散见于《阳春白雪》、《朝野新声太平乐府》等集子中,内容多为闺情、逸兴、咏物、写景之作,文字细腻,曲调和谐;感情真挚,活泼动人。所作《金字经》二首,颇能代表其曲作的风格:
蛾眉能自惜,别离泪似倾。休唱阳关第四声。情,夜深愁寐醒。人孤零,萧萧月二更。
泪溅描金袖,不知心为谁?芳草萋萋人未归。期,一春鱼雁稀。人憔悴,愁堆八字眉。
贯云石一生视高官厚禄为“蜗角虚名,蝇头微利”,蔑然弃之。曲作《清江引》两首即表露了他的这一思想:
竟功名有如车下坡,惊险谁参破?昨日玉堂臣,今日遭残祸。争如我避风波走在安乐窝。
弃微名去来心快哉,一笑白云外。知音三五人,痛饮何妨碍。醉袍袖舞嫌天地窄。
后一小令活画出一个蔑视功名,笑傲王侯,热爱自由,豪放不羁的曲家形象,明人朱权《太和正音谱》评此曲“如天马脱羁”。在《殿前欢》一曲中,贯云石更是直言讲道: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酸斋是我,我是酸斋。
此令表明,贯云石原也是有志之士,只因“一时怀抱俱无奈”,才步陶渊明而归去来的,曲子坦率真诚,不枉为曲中“捷才”之英名。贯云石的曲作内容丰富多彩,其描写男女间旖旎私情的曲子,俚俗生动,不仅富有情调,且别有情趣。如《红绣鞋》一曲:
挨着靠着云窗同坐,偎着抱着月枕双歌,听着数着愁着怕着早四更过。四更过情未足,情未足月如梭。天哪,更闰一更儿妨甚么!
此曲工丽清润,明白如画,为沉醉在爱情欢会中的青年男女立言,无怪乎明人《乐府群珠》传本中题此曲为“欢情”。
贯云石以春、夏、秋、冬为题,生动构画西湖风光物态的《正宫·小梁州》四曲,精致清淳,韵味十足。明人姜南在《风月堂杂识》中禁不住赞叹道:“近时人歌唱,或被之管弦,皆淫词艳曲,尝观元人乐府,有四时行乐《小梁州》四阕,皆模写西湖四时景象。比之他词,彼善于此。乃酸斋贯云石作也。”清人陈若莲更是将此四曲作为颂咏西湖的杰作,收入《西湖杂咏》中,并言道:“小梁州曲叹情移,寒燠炎凉各一奇。好事词流能继响,望江南唱四时宜。”
贯云石的散曲,除雄劲豪放,缠绵清丽之篇外,也多以“重情”之作传世。名士欧阳玄与之为莫逆相交,笃实而真诚,其《圭斋文集》载,至治三年(1323年)贯云石曾与之谈到对亲友的情感时曰:“少年与朋友知契,每别辄缱绻数日。”他写的别离曲篇皆为真挚感人之作,套曲《南吕·一枝花》中的“离闷”,《越调·斗鹌鹑》中的“忆别”,皆是此类杰作。
贯云石早年曾从学于当世名儒姚燧门下,“燧见其古文峭厉有法,及歌行古乐府慷慨激烈,大奇之。”〔5 〕元人孔齐记道:“北庭贯云石酸斋,善今乐府,清新俊逸,为时所称。尝赴所亲某官燕(宴),时正立春,座客以《清江引》请赋,且限金木水火土五字冠于每句之首,句各用春字。酸斋即题云:‘金钗影摇春燕斜,木杪生春叶,水塘春始波,火候春初热,土牛儿载将春到也。’满座皆绝倒。”〔6 〕每句嵌一“春“字为嵌字格,而五句之首又要分别冠以“金、木、水、火、土”五字,乃是一种特殊的嵌字格。如此格律甚严,限制颇多的曲子,一般人往往只能望洋兴叹,即使勉强成篇,亦难免成为呆板的文字游戏。然而贯云石居然写得这样的充实,生动,谐美,那活泼的语言,自然的文意,显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力,使人叹为观之。孔齐因而赞道:“盖是一时之捷才,亦气运所至,人物孕灵如此。”〔7 〕时人姚桐寿在所著《乐郊私语》中亦称颂曰:“云石……所制乐府散套,骏逸为当行之冠。”而选辑《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二集的元散曲家杨朝英更评道:“云石之曲,不独在西域人中有声,即在汉人中亦可称绝唱也。”
在元散曲家中,西域人马九皋之名,亦颇响亮。九皋又名薜超吾,或称薜超吾儿,字昂夫,号九皋。约生于至元七年(1270年),卒于至正十年(1350年),其父曾官至御士大夫,故赵頫《松雪斋文集》称“昂夫西戎贵种”,刘将孙《养吾斋集》也有“昂夫以公侯胄子”之语。九皋幼读经史,从学于当时由宋入元的著名文士刘辰翁门下,刘家文风甚浓,据吴当《学言稿》载,其家专有亭“以贮琴书”,故九皋对汉文化濡染极深。皇庆元年(1312年)九皋得任江西行中书省令史,不久入京为秘书监郎官,后累官典瑞院佥院、池州路总管、衢州路达鲁花赤等,走南闯北,居官二十余年。他为官宽缓,颇有政声,且崇敬汉学。据《嘉靖池州府志》云:“尊经阁,前总管薜超吾所建者,特为壮伟。”〔8〕晚年隐居杭州西湖皋亭山一带,徜徉于山水间, 沉迷在诗酒中。九皋又善篆书,《书令会要·补遗》称九皋“以篆书名”,而其早年即有诗集问世,时诸多名流赵孟頫、杨载、虞集、萨都刺、刘将孙、王德渊等与之交往甚深,赵孟頫、刘将孙和王德渊还为其诗集撰序;杨载、虞集、萨都刺则均与之有唱和之作。然九皋的主要文学成就还在其散曲作品,散见于元、明诸曲选中。元《阳春白雪》和《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共收其小令六十五首,明《词林摘艳》和《雍熙乐府》又录其套数二曲,并一些残句,所传作品数量在元代散曲家中列居第八位,于西域散曲家中,仅次于贯云石。
马九皋的散曲清高俊逸,不同凡响,既不轻浮放肆,又无典雅拘谨,而以豪健著称,论者多列为豪放一格。《塞鸿秋》一曲即为此类杰作: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至今寂寞彭泽县。
此曲直抒其意,畅达无阻,然曲意又尽泻字面,顿挫曲折,是为豪放,但仍兼含蓄。《楚天遥过清江引》是九皋另一力作,亦堪称为九皋之代表作: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是曲极情尽致,凄美悠远,全幅曲意一泻而下,抒发伤春怀抱之沉痛悲切之情,可谓极曲家之能事。借移王德渊《薜昂夫诗集序》之语,可评此曲,即“新严飘逸,如龙驹奋迅,有并驱八骏,一日千里之想。”〔9〕
马九皋曲作在元代散曲家中与关汉卿、贯云石、庾吉甫齐名,元人杨维桢曾列举“士大夫以今乐府成鸣者”八人,其中就有关汉卿、马九皋〔10〕。明人刘楫亦云:“(词)至元、金、辽之世,变而为乐府,其间擅扬者如关汉卿、庾吉甫、贯酸斋、马昂夫。”〔11〕总之,九皋之曲以其独特的风格,在散曲艺术中独树一帜,成就甚高,正如明代曲家朱权所评,九皋之曲“如秋兰独茂”;“如松阴鸣鹤”;“如雪窗翠竹”。言词不过也。
不忽木,是近人陈垣先生以为“华化”的著名西域散曲家之一。又名时用,字用臣,先祖世为中亚康里部大人,其父燕真因从元世祖征伐有功,乃随侍忽必烈进入中原。不忽木自幼于东宫太子真金处受学,曾师事赞善王恂,后又从国子监祭洒、理学家许衡及姚燧等学。“姿禀英特,进止祥雅”,能日记数千言,精通汉文化,熟悉历代中国帝王统系年号。至元十三年(1276年)与同舍生坚童等上疏,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的主张,遂得元世祖器重。次年,被授以利用少监。十五年(1278年)出任燕南河北道提刑按察副使,再迁为按察使。二十一年(1284年)召为参议中书省事,不久,拜翰林学士,承旨知订诰命,兼修国史,累官平章政事。忽必烈临终授遗诏于不忽木等三大臣,乃依旨立元成宗即位。故成宗时,国家大事多采纳不忽木的主张,位至昭文馆大学士,平章军国重事。
不忽木虽身居高位,但生活节俭,家中清寒,平时居服儒素,且能善荐人才,其文名也颇高。诗作留存无多,《元诗选》载其《过赞皇五马山泉》一首。而尤精于散曲,《全元散曲》仅录存其套曲〔仙吕·点绛唇〕《辞朝》一首。此曲由《混江龙》、《油葫芦》、《天下乐》、《那吒令》、《鹊踏枝》、《寄生草》、《元和令》、《上马娇》、《游四门》、《柳叶儿》、《后庭花》和《赚尾》等十四支曲牌组成,在元代散曲作品中,属于“长篇”之列。套曲虽多写辞朝归隐的志趣和向往,但描述多采用对比手法,使其显得不流于呆板。如其中《后庭花》一曲云:
拣溪山好处游,向仙家酒旋篘。会三岛十洲客,强如宴公卿万户侯。不索你问缘由,把玄关泄漏。这箫声世间无,天上有,非微臣说强口。酒葫芦挂树头,打鱼船缆渡口。
前人姚华在所著《曲海一勺》中,评论此曲“爰有餐霞服日之想,枕流漱石之志”,更以为“乃欲界之仙都,词场之别调也。”综观整首套曲,艺术上工整匀称,不落俗套,以致有人因而把它和马致远的套曲《秋思》相提并论。
阿里耀卿是元代又一位著名的西域曲家,略称里耀卿,又作李耀卿。“阿里”是回回人常用之名,“耀卿”显然是汉名。曲家杨朝英称其为“里耀卿学士”,长谷真逸《农田余话》也有“李耀卿学士”之称,故他可能曾为翰林院学士,主要事迹史无详载。《朝野新声太平乐府》仅录存其散曲《醉太平》一首,曲云:
寒生玉壶,香烬金炉。晚来庭院景消踈,闲愁万缕。胡蝶归梦迷溪路,子规叫月啼芳树,玉人垂泪滴珍珠,似梨花暮雨。
其子阿里西瑛,据陶宗仪《辍耕录》载:“(原名)木八刺,字西瑛,西域人,其躯干魁伟,故人咸曰‘长西瑛’。”〔12〕西瑛以善吹筚篥(一种龟兹吹奏乐器)而闻名于曲家中,贯云石和释惟则均有描述其吹奏筚篥的诗句。西瑛受其父影响,亦以散曲名著于世,曾定居吴城(今江苏苏州)东北隅,取居名曰“懒云窝”。古人名其所居,多取雅洁之词,一般以“堂”、“斋”、“室”、“庵”等称之,而西瑛却自称所居为“窝”,可见其玩世不恭之态,且又以“懒云”名窝,更显出其放纵不羁的个性。现存西瑛小令五首,其中《朝野新声太平乐府》录一首,《阳春白雪》和《词林摘艳》各收二首。他曾以居所“懒云窝”作《殿前欢》小令,此曲题下记道:“西瑛有居号懒云窝,以殿前欢调歌此以自述”。当时散曲名家贯云石、乔吉、卫立中、吴西逸均就此小令与之有和曲,可见此曲在元代曲作中颇具影响。曲云:
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无梦南柯。得清闲尽快活。日月似撺梭过,富贵比花开落。青春去也,不乐如何。
懒云窝,醒时诗酒醉时歌。瑶琴不理抛书卧,尽自磨陀。想人生待则么?富贵比花开落,日月似撺梭过。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懒云窝,客至待如何?懒云窝里和衣卧,尽自婆娑。想人生待则么?贵比我高些个,富比我松些个?呵呵笑我,我笑呵呵。
在元代,老庄之道的遁世思想,形成一代士子的共同心理。表现在散曲中,成为有元一代曲作的普遍情调,这是汉族士人对异族统治的一种无声的反抗,也是这一时期文坛中的一种特异现象。阿里西瑛虽为回回人,但曲作中所表现的思想情感,实具有普遍的时代意义,故而方引得当时诸位名曲家的共鸣与和作。由此曲,也可见阿里西瑛深厚的汉文化修养。这组散曲的艺术造诣,主要表现在抒情形式的自由横放与淋漓尽致,全曲一气呵成,浑然一体,的确妙不可言,实乃深得散曲体性之神理。
与元名士赵孟頫、吴澄有深交的著名曲家玉元鼎,为西域回回人后裔,本名阿鲁丁,字元鼎,遂以字行。吴澄《临川吴文正公集》云:“其先西域人也。”始祖玉速阿剌,曾与元太祖成吉思汗同饮黑河之水,后从蒙古军西征,以功为元勋世臣,后之子孙遂以其首音“玉”为氏。或误以“玉”为“王”,乃亦称“王元鼎”。家居金陵(今江苏南京),至大、皇庆间(1308—1311)年)入国子学,从著名理学家吴澄受业,至治、天历间(1321—1328)年)为翰林学士。元鼎熟读文史,曾著有类似历史教科书之《古今历代启蒙》一书,以教童蒙,赵孟頫为该书作序曰:“取自三皇五帝以来事迹,编为四言,又韵其语,欲以教童蒙,使之诵习,俾知古今。……成人亦可读之,以为历代史记之目也。”〔13〕
玉元鼎虽为翰林学士,但生活不受检束,故而好作散曲,作品极佳,颇有名气。现传存有《桃花马》、《闺怨》、《寒食》等小令七首,套曲《河西后庭花》等二套。元鼎的散曲多为抒情小品,主要采用融情于景,含藏不露的抒写手法,且文词多清丽流美。如〔醉太平〕《寒食》一曲: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此曲把对春天的喜悦之情完全融化在一片生机勃勃、情趣盎然的春之声光画面中,给人以流畅圆转之感,这与春天明快的节奏和谐一致。虽然此小令多处语意取自前代古诗,词句亦由其变化而来,但读罢此曲,并无拼凑、陈旧之感。说明玉元鼎在散曲创作运用古诗入曲方面,有自己独到的造诣。
曲家大食惟寅,仅由姓氏便知其为西域回回人。古称阿拉伯为“大食”,惟寅可能来自阿拉伯,遂以国名为姓,取汉名惟寅。其生平事迹及何时入居中国,史无记载,惟天一阁明抄本《小山乐府》中收其〔燕引雏〕《奉寄小山先辈》小令一首。曲道:
气横秋,心驰八表快神游。词林谁出先生右?独占鳌头。诗成神鬼愁,笔落龙蛇走,才展山川秀。声传南国,名播中州。
大食惟寅这支小令,是以曲林后学的身份,奉寄当时曲界名宿张可久(字小山)的。张可久是元代后期曲坛极负盛名的作家,与乔吉并称“双壁”,当时即有《今乐府》、《吴盐》、《苏堤渔唱》三种散曲集行世,声名远播。惟寅此首小令旨在称颂其绝世才华,表达钦敬仰慕之情,总体品评公允中肯,赏鉴全面,反映了张可久及其散曲在元人心目中重要的地位。当然,这首曲作,也显示出惟寅作为一个回回人颇为深厚的汉文化素养。
曾任“江西元帅”,且“功绩多著”的兰楚芳,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西域散曲名家。据《录鬼簿续编》载,楚芳乃“西域人”,为人“丰神秀英,才思敏捷”。与同时曲家刘庭信相交甚密,刘在武昌期间,二人“赓和乐章”,时人多把他们比作唐代诗人元稹与白居易,由此便可知两人作品风格及其在散曲艺术中的地位。从兰楚芳现存作品看,其风格确有接近于白居易之处,《词林摘艳》见收楚芳之曲竟达三十首,而《全元散曲》也录存其小令九首,套曲三套。
楚芳“才思敏捷”,多有逸事流传。史载,一日楚芳赴宴,时有名姬刘婆惜坐陪,筵间刘持小刀切脍,楚芳观之乃随口而歌《梅花落》,曲云:“金刀细,锦鲤肥,更那堪玉葱纤细”。刘婆惜听罢遂亦接句曰:“得些醋,风味美,诚当俺这家滋味”。有人因而评道:“才子佳人,诚不多见也。”〔14〕
兰楚芳的散曲,多强调男女双方对爱情婚姻的诚实与忠贞。如〔南吕〕《四块玉》“我事事村(蠢)”所云:
我事事村,他般般丑。丑则丑村则村意相投。则为他丑心儿真,博得我村情儿厚。似这般丑眷属,村配偶,只除天上有。
此外,楚芳〔粉蝶儿〕《赠妓》中还有“有实诚口吐芝兰气,无夸缺心同碧月圆”,“你似一个有实诚的离魂倩女,我似那数归期泣血的啼鹃”等词句。由这些曲作中看出,楚芳始终在歌颂一种不带偏见和附加条件的真正的爱情与和谐美满的婚姻。而其作品语言的生动,描摹的艺术,令人观来,即知出自大手笔。
〔南吕〕《四块玉》“意思儿真”,是兰楚芳又一著名作品。曲道:
意思儿真,心肠儿顺。只争个口角头不囫囵。怕人知,羞人说,嗔人问。不见后又嗔,得见后又忖,多敢死后肯。
这首小令虽仅五十余字,遣词造句,又似口语,但它却描写了一个女子复杂、曲折、起伏的心理感情。言短而情长,语淡而意浓,可称得上为本色之极、“曲味”浓郁的佳作。
为回回国子监生出身的沐仲易,亦称木仲毅,或穆仲义。元人王逢《梧溪集》称之为“西域人”,少年丧母,由继母马麻哈同抚育成人。读书敏捷,工于诗,精于书,尤以善作散曲而著名,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称其“乐府隐语,皆能穷其妙。一时士大夫交口称叹。”历任江浙行中书省宣使、长兵曹幕,行省左右司员外郎等职。仲易为人谨慎,行事严谨,多为上司与属下所称道。时中台丞王德谦曾特书以“循理”二大字赠之,以示褒勉。元末,仲易见元室衰微,事已不可为,便弃官携家避居松江,于此间著名诗人王逢笃交甚密,王逢有《经游小来泾简木仲毅》和《谢木仲毅员外过乌泾别业》二诗。其中有句云:“归耕全完节,怀旧过寒檐。不解吴侬语,犹森蜀将髯。”〔15〕描述其经历。明人陈所闻《北宫词纪》及近人任讷《散曲概论》等曲论著作中,均载有沐仲易及其曲名。因其“貌伟隽”,鼻大须多,故“有自赋《大鼻子哨遍》,又有《破布衫》、《耍孩儿》盛行于世。”〔16〕可惜这些流传甚广的作品已全部佚亡,未能传存下来。
元末兼画家、诗人、曲家于一身的西域人丁野夫,也曾为回回国子监监生,但其终究没有从政,后因倾羡钱塘山水之胜景,遂隐居仁和梅村。野夫擅长“丹青小景”,其画多取诗意,使之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元人夏文彦称其“画山水人物,学马远、夏珪(宋代画家),笔法颇类。”〔17〕野夫也曾自编诗集《梅村集》流传于当世,可惜后来散佚不存,其好友平显在《题丁野夫梅村卷》中,云其“诗卷尚留天地里”。〔18〕
野夫多才多艺,诗、画之外,还撰有杂剧《俊憨子》、《赏西湖》、《清风岭》、《淛江亭》及《双鸾栖凤》等五种。而其所作“套数小令极多,隐语亦佳。驰名寰海。”〔19〕颇为遗撼的是,这些曾经“驰名寰海”的曲中佳作,均已荡然无存。
琐非复初,为《元西域人华化考》所列四位西域著名散曲家之一。以字复初行,号拙斋。出身名门,精于音律,他曾经为著名散曲家周德清《中原音韵》一书作序。该书总结当时北曲创作和歌唱的规律,为词曲定格,是北音韵书的创始。在书之后序中,周德清云:“泰定甲子(1324年)秋,予既作《中原音韵》并起例,访西域友人琐非复初,……予作乐府三十年,未有如今日遇(罗)宗信,知某曲之非;(琐非)复初知某曲之是也。”由此可知,复初当为深通散曲创作之原理,且具有较高造诣的曲家。然其曲作已无一留存于世。
世称“乐府知音状元”的西域人吉诚甫,曾遍游中原,以散曲名扬于中夏,但其作品已不传世。而由元代无名氏所辑《类聚名贤乐府群玉》中,著名曲家任昱(字则明)和钟嗣成(字继先,号丑斋)之小令《咏西域吉诚甫》观来,诚甫应为当时颇负盛名的西域曲家。任昱之曲云:
毳袍宽,两袖风烟。来自西州,游遍中原。锦句诗余,彩云花下,壁月尊前。今乐府知音状元,古词林饱记神仙,名不虚传。三峡飞泉,万籁号天。〔20〕
钟嗣成曲道:
是梨园一点文星,西土储英,中夏扬名。胸次天成,口角河倾,席上风生。吞学海波澜万倾,战词坛甲胄千兵,律按玑衡。声应和铃,乐奏英□。〔21〕
两位曲家之评,可谓推崇之至。能以曲中“状元”、“神仙”称之,且又有“西土储英”、“中夏扬名”之赞誉,看来吉诚甫当有锦句妙曲流传于当世。
元代西域散曲家中,见著于记载的尚有西域康里人金元素,又名哈喇,乃进士出身,曾位至中政院使。其词曲独特,在当时别成一家,其中《塞鸿秋·咏雪》一曲,被人视为当世绝唱。其子金文石,亦以曲作闻名。另,收入《录鬼簿续编》曲家之列的元初咸阳王赛典赤·赡思丁之孙乌马儿之子赛景初,幼即聪慧,姿状隽伟,与当时曲家张宪往来甚密,曲作颇多,张宪《玉笥集》有“简景初”、“留别赛景初”、“临安道中寄赛景初”等诗作。再有,元末寓居杭州的西域回回学者虎伯恭、虎伯俭、虎伯谦三兄弟,除精于经史、性理之学,善诗、书之法外,对于“乐府、隐语”,亦“靡不究意”。《录鬼簿续编》赞虎伯恭及其兄弟曰:“当时钱塘风流人物,咸以君之昆仲为首指云”。此外,名著一世的回回诗人萨都刺,也曾写有散曲作品。可惜诸曲家之作,已均不传世。
三
元代西域人于文学中之成就,早已为前人所关注。清人王士桢云:“元代文章极盛,色目人著作者尤多,如(马)祖常、赵世延……康里夔夔、贯云石、辛文房、萨都剌辈皆是也”〔22〕。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文学篇》也引顾嗣立之言曰:“有元之兴,西北子弟尽为横径,涵养既深,异才并出,云石海涯、马伯庸以绮丽清新之派,振起于前。而(萨)天锡继之,清而不佻,丽而不缛,真能于袁(桷)、赵(孟頫)、虞(集)、杨(维桢)之外,别开生面者也。”仅就散曲来讲,以上诸多西域曲家及他们的作品本身,就为元代散曲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贡献,况且许多西域曲家于创作中显示出相当之造诣,在当时即产生很大影响。明人臧懋循在其所辑《元曲选》中论道:“贯醉斋如天马脱羁,马九皋如松阴鸣鹤,……萨天锡如天风环佩,……不忽木如闲云出岫。”简要道出了几位西域曲家各自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卓越的艺术成就。这些成就令同时代汉族文士也为之惊叹。赵孟頫曾赞马九皋“发而为诗乐府,皆激越慷慨,流丽闲婉,或累世为儒者有所不及,斯亦奇矣!”〔23〕明代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更将贯云石与关汉卿、马致远、张可久、白朴、乔吉、宫天挺、郑光祖等名曲家同列为对元曲有贡献者,而且在诸曲家中,云石居于首位。其文曰:“曲者词之变,自金元入中国,所用胡乐,嘈杂凄紧,缓急之间,词不能案,乃更为新声以媚之。而诸君若贯酸斋、马东篱、关汉卿、张可久、乔梦符、郑德辉、宫大用、白仁甫辈咸富有才情,兼喜声律,遂擅一代之长。”〔24〕
注释:
〔1〕柳诒徵《中国文化史》下册,第578页。
〔2〕(元)吴澄《临川吴文正公集》卷六,“玉元鼎字说”。
〔3〕(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六,“薜昂夫诗集序”。
〔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5〕《元史》卷一百四十三,“小云石海涯传”。
〔6〕(元)孔齐《至正直记》卷一,“酸斋乐府”。
〔7〕(元)孔齐《至正直记》卷一,“酸斋乐府”。
〔8〕《嘉靖池州府志》卷九,“杂著篇”下, 吴师道“重修池州路学记”。
〔9〕(元)周南端《天下同文集》,王德渊“薜昂夫诗集序”。
〔10〕(元)杨维桢《东淮子文集》卷十一,“周月湖今乐府序”。
〔11〕(明)张禄辑《词林摘艳》,刘楫序。
〔12〕(元)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一,“金刺肉”。
〔13〕(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六。
〔14〕(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15〕(元)王逢《梧溪集》卷五。
〔16〕(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17〕(元)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五。
〔18〕(元)平显《松雨轩集》卷七。
〔19〕(明)无名氏《录鬼簿续编》。
〔20〕(元)无名氏《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卷一。
〔21〕(元)无名氏《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卷三。
〔22〕(清)王士桢《居易录》卷二。
〔23〕(元)赵孟頫《松雪斋文集》卷六。
〔24〕(明)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