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对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代表论文,大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代表大会常任制是对党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八大时,毛泽东、邓小平等人提出实 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写进八大党章。这是现阶段各地试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重要理 论渊源。所以,有必要对八大提出常任制的前前后后作一回顾,对常任制的基本框架作 一分析。
(一)八大提出常任制的历史背景
党内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它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党必须根据形势和任务 来调整实现党内民主的具体方式,确保党的机体健康和强大的战斗力。八大是我党执政 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所以能在这次大会上提出实行常任制,有着深刻的国 际、国内背景。可以说,当时的国内外环境对八大和党的其他决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 影响”(注:石仲泉等编:《中共八大史》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导论部分第2~5页。) 。
1956年,国际局势趋于缓和,二战中研发出来的科学技术大量应用于经济领域,取得 瞩目的成果。中央密切关注新技术革命,需要利用科学技术恢复和发展饱受战争创伤的 国民经济。国际共产主义阵营里也出了一件大事,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作的秘密 报告,彻底否定了斯大林,在世界上产生了巨大影响,也引起中共中央对发展党内民主 、防止个人崇拜的反思。
从国内看,社会主义改造的政治任务基本完成,到1956年6月,全国加入农业合作化的 农户占农户的91.7%;个体手工业者加入各种合作化的占其从业人员的90%;私营工业已 有占产值99%和占职工总数98%的企业实现了公私合营,私营商业也有68%的户数和74%的 从业人员实现了改造,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的工作重心需要调整。经济领域由 于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盲目发展,造成基本建设规模过大、职工总数增长过快、生产秩 序混乱、资金供应紧缺、货币发行量剧增等问题,从而使整个国民经济出现全面紧张的 局面,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制定受到严重影响。执政党面临一场 严峻挑战,必须要通过发展民主、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来解 决当时经济困难。组织领域到1956年6月底,全党共有党员1073.4万多名,比七大时增 加8倍。90%以上的党员是七大后入党的,60%以上是新中国成立后入党的。全国有县级 和县级以上党员干部30万名,各级国家机关、经济组织、文教组织和人民团体中担负领 导责任的多数都是党员(注:《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中共党史出版社,第5卷,第 16页。)。党已经执掌政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居于领导核心地位。党必须要通过党内 民主防止党员腐败、保持党的生机和活力。可以马上得天下,不可以马上治天下。执政 所面临的现实要求,换句话说,执政带来的压力促使党内民主的扩大。党内民主已不仅 仅是个党内问题了,已经扩张到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和政权的运作紧密结合在一 起。
主要是因为长期的战争,党章规定的定期召开党的代表大会落空了,这或多或少对党 内民主带来影响。中央早就注意到这个问题,1948年曾专门下发过《中共中央关于召开 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着重强调:“各级党委要按照党章定期召开党 的各级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对于这种会议要赋予党章所规定的一切权力,不许侵犯。 开会要有充分准备。党内有不同意见和争论要及时地、如实地向上级报告,其中重要的 争论并须报告中央。”(注:候少文:《依法治国与党的领导》,浙江人民出版社,199 8年,第278页。)如果说战争影响了党代表大会定期召开,那么,和平时期就有条件恢 复,而且,还可以根据执政的形势和任务的需要作进一步的完善。这就是八大提出党代 表大会常任制的基本背景。正如毛泽东在七届七中全会第一次会议上所说的:现在情况 改变了,完全可以经常开,有常任代表。这样,可以经常展开批评,民主生活可以发展 。
(二)党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提出
什么是党代表大会常任制?《中国共产党通志(上卷)》这样解释:即按照党的选举制度 被选为某一届党的代表大会的代表,其代表资格在任期内一直有效。从中国共产党创建 伊始到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前,没有实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这项制度的创立 是中共八大。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代表大会在任期 届满以前,可以按照法定程序随时召集,及时研究讨论、磋商酝酿并决定重大问题,听 取党委的工作报告,对党委的工作提出批评和质询,使党的代表大会能够更有效地行使 职权。实行党的代表大会代表常任制,在代表任期内召集会议,不另行选举代表。代表 是常任的,在任期内要向选举他们的原单位或地方负责,这就必然使他们负有责任和有 充分机会经常地集中下级组织、党员和群众的意见与经验,在代表大会上更好地履行自 己的职责。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们还可以通过适当方式经常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 。为了保证代表的质量和纯洁性,八大党章第23条规定:“党的选举单位对于被选举到 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的成员,有权在他的任期内加以撤换。”八大规定的党的代 表大会代表常任制并没有长期实行下去。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召开过第二 次会议后便没有再召集过会议。(注:郑惠等主编,《中国共产党通志》上卷,中央文 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84、684页。)
如此重大的改革措施出台,有一个酝酿过程。学界普遍以邓小平在八大上所作的《关 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为依据,认为是邓小平提出实行党代表常任制。其实,毛泽东 最早提出设立党代表常任制(注:几乎所有学者提及党代表常任制,都要提及邓小平在 “八大”上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认为是邓小平提出实行党代表常任制。 其实不然。凭当时毛泽东在党内的崇高地位,他对这么重大的改革不发言,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所作的报告,包括其他领导所作的报告,作为大会文件经过了长时间起草、讨 论,我相信许多中央领导都参与了对报告的讨论并有发言。只要不断发掘史料,肯定还 会有关于党代表常任制的新的论述。)。1956年4月28日,在中央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 闭幕会上,他提出:是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办法,设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 会”,有党的“国会”,党的“国会”是党代表大会。他解释实行党代表常任制的理由 ,常任代表就是一年开一次会,我们已经十年没有开代表大会了,有了这个制度就非开 不可。他以商量的口气说,是否考虑这个办法,譬如五年一任。根据毛泽东的意见,在 听取了省、市、自治区党委负责人的意见之后,邓小平主持党章修改小组对第二次修改 稿又进行了修改,加写了从中央到县一级的党代表采用“常任制”等重要内容。同年5 月,中央向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部委党组、党委发出《关于讨论党章修改稿的通 知》,其中提示需要“特别注意”的第一项内容便是:“草稿中规定全国代表大会和地 方各级代表大会采用常任制度,并且规定各级代表大会每年开会一次,这是一个重大的 改变,请你们考虑这种制度是否妥当。”(注:石仲泉等编:《中共八大史》,人民出 版社1998年版,第188~189、194~195页。)经过上上下下的反复讨论、修改、充分发 扬民主,八大把党代表常任制写进了党章。与七大通过的党章相比,毛泽东认为“带有 原则性的改变”主要是指:把中央到县一级的党的代表制度改为常任制,每年都要开一 次党代表大会;中央领导机构的设置。(注:石仲泉等编:《中共八大史》,人民出版 社1998年版,第188~189、194~195页。)
常任制有什么好处呢?邓小平指出,“代表大会常任制的最大好处,是使代表大会可以 成为党的充分有效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我们相信,这种改革,必然可 以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233、233、233页。)八大上的这一制度创新,成为现阶段地方政权尝试党代表大会 常任制的重要理论渊源。
(三)八大设计的常任制有四个特点
第一,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实行年会制。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届 任期五年,省一级的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三年,县一级的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二年。这三级 代表大会一律每年召开一次。显然,这是针对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召开不正常,不规范而 设计的。就拿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来说,八大和七大就隔了11年。尤其是建国后,建设国 家和巩固政权的任务很繁重,这期间,党中央召开了不少全国范围的干部会议,讨论党 的政策和工作中的问题,实际上起到了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作用,但正如邓小平所指出 的,“无论如何,召集这些会议在法律上究竟不能代替召集代表大会,不能弥补不经常 召集代表大会的缺憾。”(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3、 233、233页。)所以,八大提出实行年会制,写入“党内宪法”,从制度上予以规范。
第二,各级代表大会是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八大通过的党章规定,党的最 高领导机关是全国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全国代表大会有权听取和审查中央委 员会和中央其他机关的报告,决定党的方针和政策;地方各级代表大会有权听取和审查 地方各级委员会和其他机关的报告,讨论和决定地方性政策和工作问题。(注:八大党 章第19条、32条、39条、44条。)尽管七大通过的党章里也有类似的规定(注:七大党章 第17条、30条、41条。七大、八大党章可从人民网>>时政>>时政专题>>中国共产党历次 全国代表大会下载,人民网网址是http://www.people.com.cn。),但八大通过的党章 更侧重于制度规范和发展民主。在八大党章总纲里就规定:“党必须采取有效的办法发扬党内民主,鼓励一切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和地方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上下级 之间的生动活泼的联系。”“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党的集中和统一才能巩固,党的纪 律才能是自觉的而不是机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对以前战争环境下过于强调纪 律与服从的调整。
同时,“新党章”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是执政的党,因此特别应当注意谦虚谨慎 ,戒骄戒躁,并且用极大的努力在每一个党组织中,在每一个国家机关和经济组织中, 同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官僚主义现象进行斗争。”显然,出于执政和建设的需要 ,党必须发挥各级代表大会作用,发扬民主、加强监督,使代表大会成为党的充分有效 的“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
邓小平代表党中央在八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中指出:“按照新的制度 ,党的最重要的决定,都可以经过代表大会讨论。党的中央、省、县委员会每年必须向 它报告工作,听取它的批评,答复它的询问。代表由于是常任的,要向选举他们的选举 单位负责,就便于经常地集中下级组织的、党员群众的和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经验,他们 在代表大会会议上,就有了更大的代表性,而且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也可以按照适当 的方式,监督党的机关的工作。”(注:《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第233、233、233页。)至此,我们不难看出,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代表大会常任 制寄予了很高希望,把它设计成执政条件下党进行民主决策、密切与群众联系、防止蜕 化变质的一种基本民主制度。
第三,扩大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党的八大强调了扩大党内民主的问题,并 在修改通过的新党章中作出了一系列规定。如,党员有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创造性的权利 ,并且在对于党的决议不同意的时候,除无条件地执行以外,有保留和向党的领导机关 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第3条);凡属地方性质的问题和需要由地方决定的问题,应当 由地方组织处理,以利于因地制宜(第24条);党的下级组织如果认为上级组织决议不符 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情况,应当向上级组织请求改变这个决议(第26条)。根据毛泽 东提出的他准备在适当的时候不为党的主席的要求,新党章还规定“中央委员会认为有 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为废除实际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 作了初步准备。(注:谢春涛:《党的八大:执政党建设理论探索的里程碑》,《学习 时报》2002年5月20日。)
扩大党内民主,总是和保障党员民主权利分不开。党员是党内民主的主体,党员民主 权利是党内民主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党员权利的保障,那么,党内民主也不可能健康 发展。八大党章特别强调对党员各项民主权利的保护,第一次明确规定:“党员和党组 织的负责人如果不尊重党员的这些权利,应当给予批评和教育;如果侵害党员的这些权 利,就是违反党的纪律,应当给予纪律处分。”(第3条)同时,党的代表大会是“代议 制”,党员通过他们选出来的代表行使对党的事务管理的权利;而党的代表大会又集中 党员的意志行使对党的事务的领导。为了保证党员代表忠于选举人或选举单位,八大党 章第一次写入“党的选举单位对于被选举到党的代表大会和党的委员会的成员,有权在 他的任期内加以撤换。”(第23条)这样的制度设计,一方面为广大党员及代表参与党内 政治生活提供了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党员代表忠于职责加了一道“他律”约束。
第四,党代表常任制是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借鉴。从实证的角度看,毛泽东提出是 否可以仿照人民代表大会办法,设常任代表,我们有人民的“国会”,有党的“国会” ,党的“国会”是党代表大会。显然,常任制的提出就是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借鉴来的 ,有党内“国会”的地位,而且,国家政权结构中将出现两个“国会”;邓小平在八大 介绍常任制改革时也指出: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 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从理论的角度看,政党政治中的民主是从国家政 治中的民主借鉴而来的。如果将政党政治中的民主与国家政治中的民主进行比较,那么 可见,它们的许多要求与特征其实是相同的:即以平等为前提,以公开为条件,以权利 为内核,以代议制和选举制为基本途径。“政党政治中的民主一经产生,便与国家政治 中的民主形成互相借鉴、互相渗透的关系”。(注:周叶中等:《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对党内民主建设的借鉴意义》,见武汉市人大常委会网站/创新与发展,http://www.
whtv.com.cn/whrd/cxyfz/cxyfz/gd-3083.htm。)党代表常任制借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从形式上是实行代表常任制、年会制,从功能上是决策和监督,把党的代表大会建成 “最高决策机关和最高监督机关”,从而体现党内“国会”的崇高地位。
需要说明的是,八大的这一设计未能实践下去。紧接着就是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大跃进”运动、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毛泽东错误地发动了对彭德怀的批判、意识形 态领域的错误的、过火的政治批判、“文化大革命”等,“天下大乱”,党和国家正常 的政治生活彻底“乱”了(注: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 决议(注释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385~388页。)。九大彻底废除了党代表常 任制。
尽管八大常任制在召开过第二次全国代表会议后便告结束,(注:郑惠等主编,《中国 共产党通志》上卷,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84、684页。)但常任制对完善党代 表大会制度、对发展党内民主的积极意义却没有因为巨大的历史惯性而消蚀殆尽,反而 如“黄沙散尽始见金”一般越发熠熠生辉。十二大以来,一直有恢复党代表大会常任制 的呼声(注:实际上恢复“八大”提出常任制的呼声一直没有停过。“在十二大制定新 党章的过程中,曾经考虑过实行党代会常任制的意见,但是经过多方面的考虑,最后还 是没有做这样的规定。”见卢先福《当前党的建设的几个重大问题》,《理论动态》第 1531期。);十六大期间,民营企业代表向大会递交的一份提案就是《关于实行党代表 常任制的建议》(注:南方报业电子版“迎十六大专题”,网址:http://www.
nanfangdaily.com.cn/16d/dbcy/200211110100.asp。)。如今,地方政权试行党代表大 会常任制似成燎原之势。十六大期间,江泽民强调指出:“扩大在县、市进行党的代表 大会常任制的试点。积极探索党的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发挥代表作用的途径和形式。”( 注: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 社2002年版,第52页。)推广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的时机已指日可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