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燕红
摘要:众所周知,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因此,创新教育应贯穿整个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精神,勇于实践与探索,以便使其能在创新中发展个性特长。
关键词: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创新能力
培养创新能力,就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其核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什么是创造性思维,国内外有多种不同的说法。有的说:“创造活动中进行的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有的认为:“创造思维就是直觉、灵感和发散思维。”也有的认为:“创造思维是指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然而,笔者认为创造性思维不是一种单一的思维,而是两种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新颖的、灵活的、有机的结合。
一、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两种思维有机结合的基本训练
1.观察与分析结合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课程标准》提出:“将科学探究作为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突破口”,在课堂教学中把一部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引导学生多思、多想、多看,打破思维定势,实现创新学习,培养创新能力。观察是进行探究实验的一项基本活动,科学的观察是学好生物知识的前提。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思维活动,是将现在的观察与过去观察获得的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加工改造。科学观察不仅重视定性观察,掌握事物的形象、构造、过程、特征,而且重视定量观测,分析它的数量关系,综合它的性质特征在生物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与深入细致进行观察的品质,使其形成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想象与分析,推理结合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把原有表象加工改造成为新的表象的思维方法。想象能使人跳过某些思维的阶段,推测出最终的结果,这是想象具有创造性的缘由。康德说:“想象力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功能。”想象力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必要条件,在实践活动中,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是科学发明和艺术创作的源泉,富尔顿发明汽船、莱特兄弟发明飞机、马可发明无线电,都是事先运用想象,预想了他们劳动的成果。想象活动又是与分析、推理相结合的,例如,在学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时,叶绿体是微观的生物知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在学习过程中难度大、理解困难。笔者在教学中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把一片绿叶比做一个制造有机物的大工厂,那么叶肉细胞就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每一个叶绿体就是一台加工有机物的机器,而使用的原料则是导管运输来的水和气孔运输来的二氧化碳,水分和二氧化碳在叶绿体这台机器上加工成有机物,再由筛管运输出去。这样,学生就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和记忆,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解决有关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发散与收敛相结合
创造性思维一般有两种主要形式,即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人们在处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两种思维方式有机结合,但更为重要的是发展人的更具创造性的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是一种非线性思维,它的思维活动方式是分散的、辐射的、扩散的,主要是形象思维;而收敛性思维是一种线性思维,它的思维活动方式是集中的、辐合的、聚敛的,主要为逻辑思维。我国科学家袁隆平,他偶然在田边发现几棵变异水稻之后,对当时生物界认为水稻是自花传粉的论点产生了怀疑,从此开始了长达九年艰苦的研究工作,在长期的有种研究中,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了大量实验,最后,终于培养出了高产抗病的杂交水稻,他也被世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教学中营造民主的、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创新精神;两种思维相结合,有情有景,图文并茂,生动活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不同意见。例如,在学习“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知识:家里养花时总是要给花浇水,是把水浇到土里去,而花的根部在土里,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后如何运输到茎和叶子?这就要学习茎的结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茎的结构后,由学生回答茎里有导管专门负责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接着教师举生产实例:果园的果农每年在果树结果后要对果树的树干进行环割,让学生思考是什么原因,植物的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如何运输。同时,让学生再想一想,植物体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如何排出体外,通过哪些途径排出。学生联系已学的旧知识,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努力思考问题,分小组讨论之后,每组请一个学生介绍他们讨论的观点,并解释为什么支持这样的观点。通过这些不仅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还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
三、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我们虽然不能让一个人各方面都具有创新能力,但是,我们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发展每个人的个性特长,从而发挥其创新才能。青少年某一方面的特长、才能,往往从兴趣开始,而稳定的兴趣又能使人形成能力。一项科研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对课内学习和课外活动有广泛的兴趣,这就说明: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创新能力,是学校在全面发展教育基础上,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可行之路。
要培养创新能力,教师和学校必须更新观念,对传统教育进行改革。第一,教学过程必须从只重视抽象思维转变为把发展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从儿童到成人,从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到日常生活,形象思维是普遍存在的,两种思维结合,可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教学内容变得易学好记,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只有两种思维结合,才能把培养创造性思维渗透到生物教学中。第二,教学模式必须从只重视传授知识的模式转变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对于探究式的教学模式,传授型的教学模式固然有利于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和技能,却不利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而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却有利于发展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创新精神。第三,生物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课堂教学中多开展探究实验,可以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兴趣,积极地去实验操作、参与过程、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结论。实验成功了,一方面获得知识,一方面有很强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山西省太原市文华中学 030000)
论文作者:陈燕红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9/20
标签:思维论文; 创新能力论文; 学生论文; 知识论文; 创造性思维论文; 两种论文; 有机物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7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