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科技是创业投资新热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热土论文,生化论文,创业投资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生化科技基金Franklin Templeton Biotech Discovery曾指出,获利前景可期的生化科技公司家数将于2002年之前增加3倍。 分析师并表示,许多生化科技企业的获利成长曲线,与当今顶尖资讯科技公司在科技股狂飙前的模式雷同。全球生化科技确是值得期待的产业。
日新月异的生物技术与科学的结合,使得过去完全依赖实验室、进行长期试验的生技开发时代不再是常态。例如,生物芯片的开发,已经让过去在实验室要耗费多年时间才能获知试验结果的实验,现在只需要运用生物芯片测试,就能在短时间内获知结果。所以,生命科学已与资讯科学结合成为生化科技。
生化科技创投机构BioAsia Investment执行合伙人孔繁建,在北美台湾工程师协会主办的“千禧生物科技研讨会”主讲“总览生物科技的过去、现在与未来”题目中强调,21世纪带来生化科技的契机,整合科学、药学、技术等的生化科技产业是创业与投资的新热土。不同于曾经灿如昙花的互联网络,生化科技产业是运用资金来进行研发工作,用已具说服力的专利来创造稳固的商机。相反,互联网产业大部分是投资人或大股东,利用购买市场占有率的方式来投注资金,这种投资方式代价非常高,也难在市场上长期经营。
BioAsia Investment的生化科技发展基金主要投资以美国为发展中心的生命科学与电子保健公司。目前已投资45家新创或已上市生化科技公司,领域包括生化药学、药学、电子保健、医学装置、农业科技等。BioAsia协助新创生化科技公司制定发展策略、安排专利申请、 策略联盟、招揽人才、并购新产品以提高公司增长等重要策略。同时,也协助新创公司在亚洲地区发展与从事行销与销售等业务,除了资金之外,也让新创生化科技公司在美国与亚洲不同的体制下做沟通,增加附加价值。
非常侧重研发的生化科技产业,每年投注在研发上的资金十分可观。无论是在学术界、政府机关或产业商业界,投资生化科技领域的研发资金高达300至400亿美元之多,而在投资环境与学术界研发环境皆发展成熟的情况下,投资报酬率也令投资人击掌叫好。孔繁建强调,“生化科技公司的资金充足,在八十年代,生化科技也曾红极一时,但当时没有一家生化科技公司的市场价值超过10亿美元,但在此时的2000年,就已有25家。另外,许多市值更高的新创生化科技公司更不断地出炉。”
同时也协助新创生化科技公司产品在亚洲研发与销售的BioAsiaInvestment执行合伙人孔繁建表示,台湾地区生化科技产业正在起步阶段,除必须建立健全的资本市场,使得投资者可以获利,创业者也可以持续取得资金的流入外,在研究开发、临床试验或制造等生技产品开发的供应链与价值链上,台湾应当专注在本身具有基础的基础上的。任何制度、法规、研发计划的提出,或公司的成立等,都需要与全球生技产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
当然,即使是最完善的生化科技全套装备,都需要优良的环境才能蓬勃发展。取得资金的方式,包括创投资金和股票上市都很重要,知识产权的保障也很重要,而因知识产权无法获得保障,可能对我国大陆生物科技发展产生无形与有形的障碍。毕竟,生化科技产业极度依赖研发。我国大陆应强化它的法律架构,再培养更多具有生物科技背景的金融暨法律专业人才。亚洲周刊曾也对亚洲生化科技产业的发展提出这样的注解:“生化科技产业的资产是累积的,不必一切从头开始,竞赛才刚刚开始而已,目前虽只走了5公里,没人知道谁是最后的赢家; 跑在前头的可能已建立起他们自己的地位,但落后者仍有赢的机会。”
过去被视为需长时间发展的冷门生化科技产业,也在互联网的带动下,成为明星产业。不仅电子资讯、半导体、网络产业等不断研发创新,更有专家表示,生化科技产业将与电子资讯、半导体芯片工业共同携手合作,成为影响人类生活最巨大的一次工业革命。孔繁建也强调,“运用基础科学技术,网络电子保健成为另一波新潮流。”根据统计资料显示,在现在的上网人数中,第一搜寻目标为财经相关消息,而察看保健信息成了第二位。由此可见,保健与网络结合是既成趋势,未来远距保健会更成熟,也就是说,生化科技与网络、软件、硬件的结合将为人类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为产业界带来更大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