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口腔科 266041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侧切牙过小错牙合畸形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在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40例上颌侧切牙过小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临床情况分为拔牙组和非拔牙组两种方法治疗,拔牙组20例,采用3种拔牙方式:其一、拔除一个下前牙(8例);其二、上下颌均拔牙,上颌拔12,22代替14、24、下颌拔除34、44(2例);其三、下颌拔除14、24、34、44(8例);非拔牙组20例,根据侧切牙过小程度采用下颌牙减径或上颌侧切牙烤瓷冠修复治疗。结果:通过治疗,40例病例无论是拔牙矫治治疗还是非拔牙矫治治疗均取得了很好的临床及美观疗效。结论:针对上颌侧切牙过小病例,据其临床条件可选择拔牙或非拔牙正畸矫治等方法综合治疗,两者均可取得健康、美观的疗效。
【关键词】牙;错牙合畸形;正畸矫治
侧切牙过小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这种畸形多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由于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分化阶段出现异常而形成的,常见的是牙的大小异常,以上颌侧切牙多见[1]。常导致前牙覆牙合覆盖异常,咬牙合关系异常,明显影响患者的面容美观。为了获得最佳的咬牙合关系,合适的上下牙弓比例是建立良好前牙咬牙合关系的前提条件。临床上主要矫治原则就是恢复上下牙弓的比例关系,由于患者侧切牙过小有程度上的差异,从而应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笔者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40例侧切牙过小的患者的治疗进行系统的总结研究,现报道如下。
1 研究资料
1.1 研究对象 2007年7月至2010年9月我科门诊病例40例。所有病例均为上颌侧切牙大小形态异常,选择病例指标为:
⑴牙列完整,除第三磨牙外其余恒牙均萌出;
⑵上颌侧切牙大小形态异常,其余恒牙无明显形态异常及先天性发育异常;
⑶牙列中除上颌侧切牙过小外,其余恒牙未有明显近远中咬牙合面磨耗;
⑷牙体完整;未有龋坏及充填术治疗。
1.2 研究方法 王惠芸统计的正常上颌侧切牙的宽度为7.0mm[2]。根据侧切牙大小可采取拔牙及非拔牙方法。具体如下:
⑴拔牙矫治
①较小侧切牙患者8例(牙冠宽度减小约1/3),该类患者下颌考虑拔除一个下切牙,利用拔牙间隙,调整上下牙弓比例,获得正常咬牙合及覆牙合覆盖关系,不足之处是下牙列中线无法居中,且其间隙有一小倒三角形,是无法恢复到正常形态的。
②上下颌均拔牙,拔除12、22代替14、24,下颌拔除34、44,内收前牙,获得正常上下牙弓关系。研究中治疗患者2例。
③该项研究中选择10例患者拔除14、24、34、44后,利用拔牙间隙解除拥挤和前突,正畸治疗过程中保留正常12、22空间,后期治疗结束后12、22烤瓷冠修复。未成年患者用临时冠修复。
⑵非拔牙矫治
①选择患者6例。其12、22的宽度为正常牙冠宽度2/3,由于Bolton指数不匹配,下切牙需适当减径,一般下颌33—43共减径6个牙位,利用减径获得间隙建立正常的上下颌牙弓关系。
②12、22的宽度为正常牙冠的1/2,研究中有5例患者不愿修复,下颌需多数牙减径,一般采取下颌34—44共减径8个牙位。
③12、22的宽度为正常牙冠1/3,选择9例愿意通过正畸方法开辟间隙,获得正常的12、22间隙,矫治结束后设计修复处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0例患者均采取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青少年修复方法为正畸治疗结束后用树脂冠修复,待发育完成后再行永久修复;成年人治疗结束后可直接采用烤瓷冠修复治疗。
2 结果
依照本研究方法,对40例患者采用了上述六种不同的矫治方法,其中拔牙病例和非拔牙病例各20例。矫治时间平均21.8个月。通过采用以上六种矫治方法,所有患者矫治结束后均达到上下颌牙量比例关系协调,获得了良好的牙尖交错咬牙合关系和正常的覆牙合覆盖关系。
3 讨论
牙的大小形态异常这种畸形多由遗传因素决定,是由于牙胚在发育过程中形态分化阶段出现异常而形成的。其中常见的是牙的大小异常,以上颌侧切牙和第二前磨牙多见[1]。上颌侧切牙过小在临床上较多见。根据文献报道白种人上颌牙过小及先天缺失可达到1%-9.6%[3]。日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6.6%。如果统计是将上颌侧切牙牙冠小于平均值者计入,其发生率会更高。同时,其性别比例在白种人中大约是女性/男性为3:2。研究表明由于上切牙过小或先天缺失,上下颌牙量不调,导致Bolton指数过小,前牙区覆牙合覆盖变浅,有时还有下颌前牙区拥挤,是影响美观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上对于侧切牙过小临床治疗方法较多,设计拔牙矫正治疗及牙齿近中移动完全关闭间隙或者开辟间隙后修复治疗等均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但其矫治疗效也不尽相同。Nordquist和Mcneiu[4]认为多种移动过小的侧切牙消除间隙是比较理想的方法;并认为从牙周健康的角度考虑,关闭间隙的方法可从避免修复引起的牙周和颞下颌关节问题,易于被患者接受,修复治疗是应该尽量避免的。Robertsson和Mohlin[5]的研究也表明上述观点。Jcondeph研究表明在错牙合畸形矫治中,牙弓的形态尤其是下牙弓的形成的改变难以获得永久稳定。因此矫治应尽量使牙弓形态与错牙合矫治前牙弓形态基本保持一致。矫治过程中改变牙弓形态不利于治疗后的稳定。根据我们的临床研究,每种方法均有利有弊,关键在于临床适应证的选择及与之相配备的处置方法的选择。临床实践告诉我们,只有选择合适的适应证及与其相适应的治疗措施,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临床上对于拔牙矫治或非拔牙矫治的选择除了根据侧切牙本身大小为其影响因素外,患者的面形、年龄、对美观的要求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6]。
上颌发育不足的患者,采用非拔牙矫治修复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侧貌外形,增加其丰满度,达到更好的临床效果。对于本身侧貌较好的,覆盖不大而且下颌后缩不严重的患者,邻面去釉减径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但需注意的是减径后应局部涂氟化物防龋。拔除12,22,32、42的患者,应是面形较突,有一定内收余地,对美观要求较高的患者。如果上颌两侧侧切牙宽度均减小1/3则是拔除下颌一个切牙的适应证,但要注意拔除一个切牙后剩余两邻牙牙间隙的关闭问题,尽量消除影响美观的倒三角形间隙,使其邻接关系更理想。
临床上选择正畸治疗上颌侧切牙过小的患者时,年龄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如年龄过小,其发育还具有一定的潜力,下颌还有生长空间,在制定正畸治疗计划时必须考虑发育潜力,修复治疗采用临时冠修复的方法,待患者发育基本停止后再进行固定修复以达到预期疗效。
还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临床上关闭间隙时,对于支抗的控制要特别引起注意,避免在牙齿近中移动的同时造成上下颌牙齿的不良咬牙合关系的发生。产生不良后果。
综上所述,临床上影响正畸矫治计划的因素很多,制定治疗计划时必须全面考虑各方面因素,结合临床实际与患者及患者家属多沟通多交流,让他们知情从而积极配合治疗。由此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正畸矫治方案,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矫治目的。
参考文献:
[1]傅民魁 主编,口腔畸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37—46
[2]王惠芸 主编,牙合学,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231—233
[3]Nil-Hussein NN.Hypodontia in the permanent dentition:a study of it prevalence in Malaysian children.Aust J Orthod,1989,11(2):93
[4]Nordquist GG,Mcneill RW.Orthodontic VS restorative treatment of the congenitally absent lateral incisor-long-term periodontal and occlusal evalution.J Perodontal,1975,46,:139-143
[5]Robertsson S,Mohlin B.The congenitally missing upper lateral incisor.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orthontic space closure versus restorative treatment.Eur J Orthod,2000,22:697-710.
[6]Zachrisson B.Author's response.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3,124(4):18A-19A.
论文作者:季帅,栾华中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2/10
标签:上颌论文; 下颌论文; 患者论文; 间隙论文; 方法论文; 关系论文; 病例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5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