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宜兴市张渚人民医院普外科 江苏 宜兴 214231)
【摘要】 目的:探究上消化道穿孔临床治疗中腹腔镜技术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1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观察分析31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后,3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31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10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有1例患者出现有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结论:腹腔镜探查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具有手术创面小,患者恢复时间短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病率,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关键词】 腹腔镜;穿孔修补术;上消化道;穿孔
【中图分类号】R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6-0228-02
上消化道穿孔是临床腹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临床多表现为全腹压痛、全腹弥漫性疼痛、反跳痛,较为严重的还伴随呕血、休克等表现[1]。严重时可危害患者的肾脏功能,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死亡。外科手术治疗可以及时阻断患者的病情发展,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治疗方法。临床有学者指出,上消化道穿孔的早期诊断通过各项检查辅助诊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腹腔镜探查可明确诊断患者的消化道穿孔,在操作过程中创面小且患者恢复较快,腹腔镜下视野清晰,有效提高穿孔修补治疗效率,预后较好。[2]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7年3月收治的31例上消化道穿孔患者,患者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45.29±8.05)岁,其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临床临床表现为突发性上腹痛,继而出现全腹疼痛,经体格检查后及辅助检查后确诊为急腹症,经腹部立位平片和/或CT检查显示患者腹部腹腔有游离气体。患者均无肝肾功能不全、严重的心肺功能不全、凝血功能障碍等手术禁忌症,给予腹腔镜探查进一步诊断,腹腔镜确诊胃穿孔14例,十二指肠球部穿孔17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术前指导患者禁食,进行胃肠减压后,均给予气管插管麻醉,患者取平卧位,建立人工CO2气腹。从患者的脐部缓慢置入腹腔镜,在腹腔镜引导下对患者全腹腔进行扫描检查,仔细探查有食物残渣残留或有脓苔部位,判断患者的上消化道的穿孔部位、穿孔性质及穿孔大小。用吸引器吸干腹腔渗液,处理消化道的穿孔。用3-0可吸收线进行纵行、间断全层缝合3~4针。一并打结后覆盖大网膜进行固定。在结扎操作中避免力度过小导致患者穿孔未完全结扎或力度过大切割周围组织到导致边缘破裂、修补失败等。缝合结扎完成后,彻底冲洗腹盆腔,留置引流管,取出腹腔镜,适当给予抗生素类药物用于预防感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疗效评判指标
根据上消化道穿孔治疗治疗目标将31例患者的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等临床症状消失,腹腔镜下穿孔痊愈且无并发症发生;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腹腔镜下未出现再次穿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或病情恶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31例患者诊断结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相关指标,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治疗前后VAS评分的比较采用检验水准α=0.05进行分析。
2.结果
观察分析31例患者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显示, 31例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不同程度改善,治疗前VAS评分(7.20±3.26)分,治疗后VAS评分(2.04±0.93)分,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415,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1例患者显效20例,有效10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6.77%;1例无效患者由于穿孔面积较大,在术后出现再次穿孔,给予再次手术缝合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在并发症方面,有1例患者出现有皮下气肿并发症,发生率为3.23%,经及时干预治疗后,患者并发症症状消失、痊愈出院。
3.讨论
腹腔镜手术是新型微创手术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腹腔镜探查技术和其他医疗器械辅助进行手术的治疗方法。腹腔镜手术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况,在患者的腹部选择合适的小切口,腹腔镜手术的手术切口较小,创伤小,患者的感染发生率较低,可较快恢复[3]。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穿孔修补术治疗患者在腹腔镜的指引下进行切口选择,手术创伤小,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目前,腹腔镜手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上消化道穿孔的治疗中,但不适用于所有患者[4]。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需要患者生命体征较为平稳,血液流变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患者的白细胞上升,红细胞系数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行腹腔镜手术上消化道穿孔患者要求无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可耐受全身麻醉,对于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禁止行腹腔镜手术[5]。腹腔镜探查在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治疗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外科手术医生在手术操作过程中,不可用手触摸患者的病变部位,使其在对患者探查病变中缺乏手感;对于病情较为危机、合并有脏器大出血的外穿孔患者,采用传统的开腹胃切除手术可更为及时地挽救患者生命,对于此类患者临床救治上更存在优势[6]。有国内研究报道显示,腹腔镜探查并不能完全替代上消化道穿孔其他检测辅助诊断方法,应当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各项生化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学资料,可提高上消化道穿孔诊断的确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7],对于晚期癌症或无法进行穿孔修补术治疗的患者要及时中转给予外科开腹手术治疗。
综上所述,腹腔镜探查下行穿孔修补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手术视野好,准确判断患者的穿孔部位,针对性制定修补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时间快的特点,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发病率少,减轻患者痛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蔡浩武.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溃疡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4,1(19):63-64.
[2]宁宁,马冰,彭勃等.腹腔镜技术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4,1(7):537-540.
[3]石书宏.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中的应用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1(2):279-280.
[4]李启荣,龙仁平.腹腔镜在急性上消化道穿孔治疗中的应用[J].微创医学,2012,1(5):524-525.
[5]李天武,覃怀成.腹腔镜修补术在上消化道穿孔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2,2(4):137-138.
[6]覃怀成,钟先荣,孔勇等.腹腔镜探查术在消化道穿孔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2(1):4461-4462.
[7]张传宝,安慧玲,张海涛等.腹腔镜在上消化道穿孔手术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0,1(4):1913-1914.
论文作者:张棉成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患者论文; 消化道论文; 腹腔镜论文; 手术论文; 并发症论文; 腹腔论文; 症状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9月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