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美国:如何发展我们的业务_商业论文

参观美国:如何发展我们的业务_商业论文

访美观感:我们的商业如何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观感论文,访美论文,商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一个商业王国。置身于美国各种类型商场、商店之中,你不由得不觉得这的确是购物的天堂。马克思曾经说过,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国家展示的是后者的未来景象。美国的成熟商业形态或许也是我国商业发展的未来趋向。

分层互补、充分竞争的商业体系

美国的商业从总体上看最引人注目的是其各具特色、层次分明、充分竞争的商业体系。在美国的几乎所有城镇,你不仅能见到装饰富丽堂皇、典雅高贵的商场,而且能寻到朴素无华、合理分布的杂货小店;不仅可以看到较为均匀配置的大型连锁超市,而且可以找到货柜式大型零售商场(象价格俱乐部、

批发俱乐部之类);

不仅在大中城市的Downtown看到密集的商业街,而且能在高速公路的郊外出口及城镇道路网联结点看到许多购物城(Shoping Mall);不仅有极豪华昂贵的名品店遍布各地,亦有散落于各地的廉价商店、二手货商店随处可见。这些类型各异、特色不同、定位不一的商业形式既构成一个互相补充的有机体系,又相互竞争形成有利于消费者的商业格局。

连锁超市是美国商业革命和流通现代化的最重要标志。由美国率先形成和迅速扩展的连锁超市早已越出国界,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仿效。美国的连锁超市营业面积之大、商品门类之多、价廉物美是其它国家难以相比的。总体来看,连锁超市有全国性连锁(象西尔斯公司)和地区性连锁(象菲林斯等公司)。不论是全国性,还是地区性连锁超市,都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规范、统一供货,均有自己大型的配送中心和计算机管理网络。其经营特色是规模经济,最大限度地节省场地、办公、仓储、工资等费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用薄利多销的方式吸引消费者。由于连锁超市的充分竞争,其利润率很低,在5%左右。 连锁超市的商品,其价格比小的杂货店、小商店等要低10%左右。

继连锁超市之后,美国近十几年来一些采取会员制形式(象征性收每年30美元的会费)的货柜仓储式连锁百货店迅速崛起。它们通常区位于地价远比连锁超市更低的地段,有的利用廉价收购原来的大仓库等改扩建而成。商场没有装修,货物分类分片堆放,商品均没有分包,连大塑料袋或纸袋也不为顾客准备。但是,这里的商品价格比连锁超市还要低5~10%不等,生意很好。目前美国的价格俱乐部(Price Club)、 批发俱乐部(B.J.S)和赛姆斯三家大型连锁仓储式商场极为走红。

购物城的快速发展令人印象极深。散落于高速公路出口和郊外居住区及小镇之间的连成一体的各类商店集群,创造了Shoping Mall的购物新天地。便捷的交通,免费的极宽敞的停车场、各种各样商店云集,象磁石般地吸引着周边居民和过路的消费者。这类购物城的地价比大城市中心或市区便宜得多,又比分散的超市、商业网点具有集中优势、密集效应,非常适合时间观念很重要的美国人味口。

尽管大规模、现代化商业组织迅速发展,较为传统的商业形式,从最豪华的百货店、专门店到廉价店、二手店及跳蚤市场仍然继续存在和发展。形成分层竞争、相互补充的完善的商业体系。

但是,美国商业形成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现代商业组织和销售方式是主流形式。伴随人口从城市中心向边缘和郊区小镇不断迁移,交通和通讯的充分发展,大城市的传统型密集商业不断被局边缘扩散的现代大规模分销商业组织替代,连锁超市、批发俱乐部长足发展,郊外和高速公路的城外枢纽点附近的购物城取代都市的密集商业街成为新购物天堂。同时,这种大规模、现代化商业组织的长足发展还迫使传统型商业为了生存必须不断创新,显示个性,促进商业组织、销售方式的多样化。

我们的商业发展亟待转型

美国的商业体系的演进大概预示着现代市场经济中商业发展的基本趋向,尤其是疆域辽阔,人口较多的大国商业发展的趋势。实际上我国沿海发达地带,特别是大都市商业已经进入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依笔者之见,上海的传统商业形式已经走到尽头。

首先,传统的综合型、专业型大中型商店、商夏密集于一条街、一道路的商业形式已经再难上新台阶,继续下去,只能是衰落。上海近几年最明显的商业变化是南京路、淮海路、四川北路等商业街的商店、商厦几乎全部进行了大规模装修、改造、扩建。无疑这些商店、商厦在硬件设施,甚至装潢布置等方面,都足以同美国的豪华商店相比。然而竞相攀比的装修、改造、扩建必然大幅度增加了这些街区商业的成本,同时装修、改造、扩建也带来特色店、小店、廉价店的萎缩、消失、千孔一面的豪华商厦拥挤在一条街、一条路上过度竞争。于是,这些购物街的商品售价居高不下,各商厦特色却渐趋消失。

加之近年来中心城区,特别是中心商业区的人口不断向城郊迁移,日常居民购物、消费也相应外移。特别是周边省市、上海郊县商业发展很快,大量商业购买力基本上被截留在本地。因此,上海的商品零售额增长出现了周边市县快于上海,上海郊县快于市区,市区边缘快于中心城区的新态势。面临外部挤压、内部成本上升、人口大量外迁等种种压力,上海大商厦云集的街(路)型商业的边际成本递增,难以为继。

上海的中心商业街区销售总体增长趋缓,越来越相对慢于边缘城区和郊县增长率,实际上预示着上海商业组织形式、销售方式、布局结构等将面临根本转型。很象美国大中城市的中心商业街区从集中向分散,由城区向郊区和周围城镇扩散的过程一样,中心城区商业相对衰落,边缘和郊县增长日益加快。目前上海老式商业中心区经过前一轮高成本装修、改建、扩建后,再度大规模投入翻新基本上不可能。局部的、个别的大商厦改建、扩建不仅耗资巨大,且只会增加过度竞争。而边缘区和郊县的商业设施发展,商业网点扩散以及现代化商业形式的出现,必然不断截留本区域购买力,甚至随市区同边缘、郊县交通的改善,还会不断用低成本、低价格和同样质量的产品吸引市中心区购买力向外转移。目前城区边缘的一些大综批发市场已经吸引许多中心区居民前来采购。

依笔者之见,一些中心区的大商厦勉强支撑,不如乘目前地价房产昂贵,将“黄金宝地”楼面出售(包括部分或全部),再用该笔钱在边缘区吃下价格低的楼盘、商店、仓库、工厂等,加以改造、扩建,创新零售组织,适应发展大势,抢占商业先机。

其次,上海的传统商业组织、零售方式过于单调,越来越不适应大上海的发展需要,亟待进行多样化、现代化的商业体系创新。近年来上海商业发展成效不小是有目共睹的。上海商业零售组织、销售方式方面的创新不断也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同上海经济发展阶段变化、上海城市形态变化相比,与上海构建商贸中心及同国际接轨要求相比,与上海居民收入分配结构、消费需求结构演进状况相比,上海的商业组织、销售方式等仍然比较单调、原始。

一是综合型、无特色的大商厦过多、过于豪华,且在狭小的空间地域过度竞争,造成资源、资本闲置、浪费,商业成本不断上升,利润逐步减少。专业店、特色店和层次不同的商店相对缩小和减少,难以适应居民多样化需求。

二是连锁超市、货柜仓储式商场虽有迅速发展,但总体水平不高、规模不够、连锁超市的优势并未达到真正发挥,货柜仓储式商场大都有名无实,整个走样。目前上海连锁超市已经有十几家,规模不等、水平各异,总体素质不高。冠以超市之名的商店有700多家。 然而从整体上看,这些超市品种不多,特别是居民经常性、大量购买的食品、肉类、果蔬等供应不多,尤其是价格上并无薄利多销的吸引力。连锁超市的综合方便、物美价廉的优势没有得到什么体现。至于几家所谓货柜仓储式商场,其低成本、大规模销售的本意根本没有表现出来,除了少数饮料、食品整打、整箱购买价格略低之外,实在看不出有多少价格优势。而美国的货柜仓储式商场的商品价格比连锁超市要低5~10%, 连锁超市比一般商店又要平均低5~10%呢!依笔者之见, 上海连锁超市在今后几年里将逐渐形成5~8家平行竞争的局面,其中2~3家应是全国性连锁,其余为地区性(区域性)连锁,品种要上去、布局要合理、价格要下来,真正发挥大规模采购、集中管理、连锁销售的优势。

同样,货柜仓储区商场也要连锁,其场地选址、商场建设、装修、内部用具购置、员工工资总额等均要比超市还低,运输、分销等流通费用也远低于超市和其它商业。上海要把这种货柜仓储式商场办到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省市去。当然,同美国不同,我们的百姓绝大多数没有小汽车,货柜仓储式商场选址不能离居民区太远。依笔者之见,只要有公共交通终点站、地铁、高架轻轨站口,即使远点也无妨,关键地价(房价)要便宜。同时其辐射吸引范围内的居民人数可达10万左右即可。上海的几家大型连锁超市最好用股份制方式联合组建一家面向全国的货柜仓储式连锁商业公司,真正形成一只可以打向全国的商业拳头。这一新型公司同时为几家投资参股超市提供货源,兼做配送货中心,可谓一石二鸟。这里关键要转变观念,那种都想为龙头,宁愿单干、相互搏杀,绝不合作、互惠互利的习惯思维。我们必须记住,上海轻纺工业由盛变衰,目前在国内市场已无规模优势,就是因为各家企业都认为自己强,最后全军覆没,没有一家进入全国强者之列。上海的商业发展再也不能重蹈覆辙了!

最后,同中心城区几条街商业大厦过度集中相反,边缘城区和郊县的商业设施过于分散,也是不经济的。从上海城市形态发展“多心、多团”组合格局来看,考虑国际上大都市商业布局演变趋势,结合上海人消费、购物特点变化,在郊县,如市区内环之外,外环线内若干处,郊区、郊县交通相连之处等兴建一些布局合理的集中连片的购物城,类似美国的Shopping Mall,我以为是有前景的。这种购物城要有一、 二家实力雄厚的商业、金融财团牵头领航,所在区、县政府鼎力支持,市里有相应政策扶持,吸引市内外、国内外企业、商贾共同开发、共享收益、共谋发展。购物城占地面积要大,商场、商店类型各异、集中连片,旅游、餐饮、休闲、服务等与购物一体化联动。也就是要吃、喝、玩、乐、买应有尽有,各类商店云集连片,几乎所有商品皆可买到。特别要指出的要预留大型的停车场和设计同城市干道相连的放射状进出道路。笔者看到美国许多的Shopping Mall,各店连成一片,楼裙互通, 商场相接,大小店互补,各色店呼应,既有一两家连锁超市相隔不远,亦有豪华的专业商店、综合商场相聚一块,还有许多小店以及货柜仓储式商场掺在其中。据笔者所知,美国这种购物城为圆心的半径为10公里的区域内人口一般不足15万。考虑到上海的收入水平, 放大一倍, 上海每30万人口的边缘区域可有一个购物城。上海的郊区和六县至少可合理布局二十多个购物城。发展这种购物城,无论对商业的规模经营,还是城市景观改善,或是提升郊县商业层次,都极有意义。在这方面要有点未雨绸缪,超前筹划。

标签:;  ;  

参观美国:如何发展我们的业务_商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