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郑州
摘要:在复杂地质条件下,要提升对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要点的重视,进而在根本上保证其整体施工作业质量,为其今后的使用奠定基础,在根源上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文章针对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仅供参考。
关键词:复杂地质;铁路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1铁路隧道施工技术优缺点的比较
1.1台阶开挖法技术优缺点分析
所谓的台阶开挖法,是将掌子面从横向上分成2-3部分,然后对这些部分分别开展开挖工作。该技术有着较强的适用性,需要的开挖设备简单,并且施工便捷,能够提高施工效率,施工空间比较广阔,有着较为稳定的效果,是隧道开挖中重要的一种施工方法。当前,台阶开挖法技术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是这种技术在应用中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那就是施工中上下容易出现干扰,所以如何解决互相干扰问题成为该技术未来需要解决的一项内容。
1.2分部挖掘技术优缺点分析
软弱围岩是当前隧道施工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在这种地质情况下,就无法进行大断面开挖工作,可以采取部分开挖的施工方式。分布开挖主要包括唤醒开挖、双侧壁导坑法以及交叉中隔壁法(中隔壁法)。三者各自有着各自的特点。①环形开挖。这种方法有着较为稳定的工作面,施工安全性良好;②双侧壁导坑法技术。施工中从两侧到中间,在两侧进行支护,保证支护安全后进一步向中间开挖。这种施工方式可以避免软弱围岩地质承载力不足的问题,能够有效控制地表沉降,但是其施工工序比较繁琐,所需要花费的资金也较高;③交叉中隔壁法(中隔壁法)。这种施工方法主要将所需要开挖的部分分成两到三步进行挖掘,通常从上到下地挖掘,每步挖掘后都要及时做好锚喷,设置仰拱,进行中隔墙的设置和联结,然后进一步开挖中隔墙另一侧。
2复杂地质条件下铁路隧道施工及对策
2.1浅埋偏压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方法
在浅埋偏压地质条件下进行隧道施工,隧道的埋深不足,覆盖层的厚度也相对较薄,这就会造成隧道的独立成拱存在较大的难度,极有可能造成地面的塌方,进行施工时可能会因地层的损失产生地面的位移,不但影响隧道的施工质量,而且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的影响。在进行铁路隧道施工时遇到浅埋偏压地质条件,施工中需要应用的开挖、支护以及排水等方面的施工技术均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进一步增加了隧道施工的难度,不利于施工质量的控制。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在开始施工前,必须了解这类地质可能存在的危险性,掌握其具有的特征,明确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问题,制定详尽合理的施工方案以及突发问题的解决方案,将突发问题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防止因其造成严重的后果。在进行开挖施工时,必须根据围岩的相关地质信息,明确不同位置的地质特征,同时对变形情况进行随时监测,避免因地质变形而影响隧道施工的正常进行。此外,还要对围岩的变形状态进行分析,掌握变形发生的时间与规律,采取最准确的参数进行施工,并且随着施工的进行以及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参数进行及时的修改,保证工艺参数符合施工状态的要求,做好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
2.2软弱围岩地质条件下的铁路隧道施工方法
由于地质的不同,围岩的特征存在较大的区别,所以,在软弱围岩上进行隧道施工前,必须对这种地质进行研究,按照地质特点的区别来选择适合的施工方式,有效地提高围岩的稳定性,保证产生的应力更加合理,应用先进的施工及时,保证隧道施工能够实现最佳效果。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具体的地质条件与工程需求,明确围岩需要承受的荷载,以确保隧道的荷载可以满足结构的要求。此外,还需要科学的分析隧道中的衬砌结构,有效控制衬砌的类型与尺寸,并以此确定围岩隧道的消耗标准。根据软弱围岩的地质特征,在进行这类隧道的施工时,必须不断提高施工技术水平,特别是施工地点周围的地质鉴别技术。提高地质鉴别技术能够对隧道施工的顺利进行产生积极的影响,是一项关键的施工技术。然而,在目前的阶段,地质鉴别技术仍处于发展的最初时期,在这个阶段中,地质鉴别技术还不够成熟,大部分的鉴别还需要使用地质判别仪器进行零星的鉴别,并且结果的系统性较差。因此,只有不断地发展地质鉴别技术,提高这类技术的应用水平,才能够满足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需求。
2.3具体施工策略
2.3.1提高地质勘察技术水平
在目前的铁路隧道施工中,我们还未对地质条件引起足够的重视,施工前的地质勘察力度不足,一般情况下只是初步的了解地质类型,再按照现有的经验进行盲目的施工,无法针对地质条件发生的变化做出及时的反应,提高了地质灾害的发生率。想要对隧道施工区域的地质条件进行全面的了解,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在隧道施工开始前进行地质状态的预测,由专业的地质勘察人员与施工人员共同使用勘察仪器,采用地面调查的方式对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进行大致的了解,以确定隧道工程的施工可行性以及应采用的施工技术。第二,在施工进行时,需要对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全面监测,探寻适合围岩具体情况的施工技术,并深入调查这一区域内的岩石结构、受力状态以及地质情况。第三,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突水、塌方等灾害的检测工作,并对不稳定岩溶与岩层破碎带进行试爆,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2.3.2合理改进隧道施工技术
为了有效地降低复杂地质条件可能对铁路隧道施工造成的危害,我们必须对隧道施工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应用最直接的方式解决复杂地质问题。在改进施工技术的同时,还要按照遇到复杂地质的实际状态,与现有的地质状态相关资料,为地质条件的处理制定更加合理、更加完善的处理策略。为了做好地质灾害的预防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充分了解施工地区的整体地质条件,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事前的预防,有效减少施工中地质灾害的发生。第二,如果在施工中已经发生了地质灾害,必须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地质灾害对工程施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第三,在完成对地质灾害的处理工作后,需要对整个处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并做好相关记录,以便为以后的处理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结束语
本文主要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技术以及相关维护模式进行了分析,对于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的关键技术以及相关维护手段进行了简单的探究,在实践中要想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工程的质量,就要加强对浅埋偏压隧道地质环境的重视,及时进行过程中,要增强其整体工作质量,要加强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养护工作的重视,加强对于技术要点的探究与分析、提升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工程施工作业人员的技术应用素质与能力的重视、提升对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工程的混凝土的重视,进而提升公路隧道的整体安全性以及稳定性,促进我国公路行业的稳定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何喜湘.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7):129-130.
[2]王晓佳.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7(6):146-147.
[3]李渊.复杂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施工关键技术分析[J].建筑技术开发,2016(9):49-50.
[4]叶立刚.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公路隧道施工技术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6(2):71,73.
论文作者:何开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地质论文; 隧道论文; 围岩论文; 条件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公路论文; 技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