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虱”新药———“滴便杀”在皖问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药论文,滴便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日前,笔者从安徽省农科院获悉,由该院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朱启升研究员研制的环保型农药“滴便杀”,防治稻飞虱效果显著,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据介绍,“滴便杀”为硝基亚甲基内吸杀虫剂,活性组分为吡虫啉,对水稻田的稻飞虱、叶蝉、蓟马等刺吸式口器害虫均具高效杀灭作用。使用时,只要田间有水层,就可不用下田,不用喷雾器,在害虫发生量达到防治标准时,将该产品按每亩40毫升的用量滴在稻田四周
水面,或每亩滴10~20个点,就可以自动在全田均匀扩散,达到防治稻飞虱、稻叶蝉等害虫的目的,其扩散速度比国外同类产品提高10~20倍,扩散半径提高5~10倍。运用“滴便杀”(5%吡虫啉)水面自扩散剂45毫升,药后14天,防治效果为95%以上,优于喷雾的效果。它选用的活性组分均为易降解农药,在自然界几无残留,具有安全、低毒、高效、无污染等特点,使用简便,减轻了田间劳动强度,省工省时,可提高劳动效率10~20倍。由于这类农药只在水体运行,可以减少大气污染、谷粒污染和人体污染,为生产绿色食品稻米提供了技术基础。今年江西省使用“滴便杀”对稻飞虱进行立体防治,在水面使用“滴便杀”,在稻子
上面喷药,大大减轻了损失。据悉,该省农科院的实验田今年使用“滴便杀”后没有发生稻飞虱。
但由于“滴便杀”一般在半个月至一个月后才能完全显示效果。因此,业内人士提醒广大农户,“滴便杀”的使用时间要适时,一般在稻子抽穗期使用效果最好,也可以按照植保部门提供的防治适期在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开始使用。
联系电话:020-87373998转3400
标签:稻飞虱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