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之辩证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辩证法论文,为人民服务论文,思想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追悼张思德同志的会议上作了《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是社会主义价值观、道德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成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今天,还要不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怎样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一、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仍然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我们的时代仍然具有客观的必然性。
1.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
为人民服务就要为人民谋福利,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在民主革命时期,推翻三座大山,使劳苦大众得到解放,有饭吃有衣穿,这是为人民服务。在社会主义时期,进一步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这也是为人民服务。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8页)。
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化国家,不是其他的任何一种现代化国家,而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因而,“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同上)。所谓精神文明,不但是指教育、科学文化,而且指共产主义的思想、理想、道德,人与人的同志式关系等等。过去我们凭借革命精神,取得了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今天“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26页)有些人认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个人服从组织”,“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等口号都过时了,并进行“批判”,对于这种错误的态度和做法,邓小平同志表示了极大的愤慨。他并且强调指出:“搞社会主义建设,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大大发扬这些精神。如果一个共产党员没有这些精神,就决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共产党员。不但如此,我们还要大声疾呼和以身作则地把这些精神推广到全体人民、全体青少年中间去,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精神文明的主要支柱”(《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327页)。今天我们就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向新时期的雷锋、九十年代的焦裕禄——孔繁森同志学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既包括物质文明的建设,也包括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而“为人民服务”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因此,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2.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是实行改革开放的要求
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实行改革开放,这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那么实行改革开放要不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呢?
我国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总的说来是相适应的,但又存在不相适应的一面。特别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造成了政企不分,条块分割,统的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以及分配中的平均主义等等弊端。为了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使生产力更快地发展,从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实行了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到政治、从科技到教育等等方面的改革。可见,改革的根本任务和目的在于“发展生产力,逐步摆脱贫穷,使国家富强起来,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64-265页)在改革过程中必然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过去广大党员和人民讲理想,讲纪律,讲为人民服务,团结奋斗,渡过了难关,今天我们要恢复和发扬这个传统,各项改革也才能取得成功。(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18页)而改革也要尊重人民的意愿,要看人民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见《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2、166、313、371页)总之,改革是为了人民,改革要依靠人民,改革要通过人民,所以进行改革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要进行改革也得实行开放。开放可以使我们学习国外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引进资金,促进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但开放也会带来一些坏的东西,影响人们的思想,特别是青年的思想”(《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11页),诸如资产阶级自由化,经济上的犯罪,腐朽的生活方式等等。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通过两个手段,“一个是教育,一个是法律”。(《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48页)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则是重要的防腐剂,因此实行开放也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而且实践又向我们提出了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不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呢?
邓小平同志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市场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服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03、367页)而且需要强调的是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条是公有制经济始终占主体地位,一条是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同上,第149页)可见,我们所要建立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是为了促进生产力发展,建立公有制占主体的、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经济,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当然要求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再则,市场经济本身也要求为顾客服务,为人民服务。市场经济要求增强“质量意识”,要保证并提高产品的质量,不能把假冒伪劣商品卖给消费者,谁昧着良心赚钱就将砸掉自己的牌子,毁掉自己的市场,甚至受到法办。市场经济也要求增强“服务意识”,顾客就是“上帝”,为顾客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我国陕西省宝鸡市人民商场推出“顾客不称心,退货没商量”的销售策略,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尽管这个商场两个月来的退货款高达五十万元,但他们赢得了顾客的信任,全商场的销售额增加了百分之三十。(见1994年3月22日《市场报》)可见,企业向顾客提供了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必然会得到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市场经济呼唤“为人民服务”,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企业腾飞的立足点。
当然,市场经济能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鼓励人们开拓进取,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负面的效应。在一些人当中,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思想有所抬头;过去青年学生毕业后是“到工厂去,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而现在则向往“到公司去,到国外去,到最能赚钱的地方去”。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需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总之,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二、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正确处理的辩证关系
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适应新形势,正确处理一些关系。
1.从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看——要把先进性与层次性统一起来
由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为人民服务思想的内涵与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紧密相关的。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相适应,作为无产阶级人生观和道德观的核心,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必然也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在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原则的共产主义社会,不计个人得失,做出最大贡献,这是为人民服务的最高境界。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原则的社会主义社会,在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平等原则下为社会做出最大贡献,是整个社会主义阶段为人民服务的主体内容,诚实劳动,按劳分配,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是社会主义阶段人们主要的行为规范。在还存在市场经济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等价交换的原则下,对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也是为人民服务。在我国当前奉公守法,努力经营,照章纳税,同时也取得相应的合理利润,同样是为人民服务。这也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合理、合法也合道德的。因为“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文化发展。”(《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12页)可见为人民服务是一个多层次的内涵丰富的概念。
过去,在“左”的思想统治时期,把为人民服务这样一个多层次的丰富概念简单化了,使其可望而不可及,脱离了群众的大多数;当前,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由于种种原因社会上出现了不少消极现象,又使一些人怀疑为人民服务是否过时,思想上忽“左”忽右使认识走入了误区。今天我们在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既要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又要肯定诚实劳动、按劳分配,也不应贬低个体和私营工商业者的贡献;对党内、党外,领导干部及群众也要有不同层次的要求。总之,要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把先进性与层次性、群众性统一起来,有效地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从奉献与回报的关系看——要把为人民服务与照顾个人利益统一起来
要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当然要提倡奉献,尤其是对于共产党员来说,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毛泽东选集》第3卷,1956年版第1095页);但是从社会这个角度来说,又要照顾个人利益,“必须给人民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转引自《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第8页许启贤文章)。邓小平同志指出:“革命精神是非常宝贵的,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但是,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如果只讲牺牲不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36页)可以说,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个人主义与为人民服务是对立的,然而尊重个人利益、照顾个人利益与提倡为人民服务则不是根本对立的,而是应该采取的态度和原则。
给奉献者以回报,是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经济法则所要求的。既然付出的劳动多、做出的贡献大,就应对其付给更多的报酬,这是对于劳动者的补偿,也是对于奉献者的肯定和奖赏。当然奉献者不是为了“向钱看”,奖励也可以贯彻物质奖励为辅、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然而离开了一定的物质奖励,精神奖励也会失去必要的基础和应有的效力。
过去在“左”的思想支配下,往往片面地强调“为人民服务”,不谈物质利益,不关心群众生活,更不给以必要的回报和奖赏,甚至对见义勇为者缺少必要的社会保障,结果势必出现“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以及“各人打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等现象,又从何发扬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现在不少地区设立“见义勇为基金”,一些地方为鼓励大学毕业生到艰苦的地区、行业和岗位去工作,设立了高校分配就业奖,发给荣誉证书和一定的奖金。这些对于鼓励奉献精神将起积极的作用。总之,要正确处理奉献与回报的关系,把为人民服务与照顾个人利益统一起来,把思想教育与物质奖励统一起来,将会有力地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从外因与内因的关系看——要把要我为人民服务与我要为人民服务统一起来
从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看,“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泽东选集》第1卷,1956年版第291页)为了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就要把“要我为人民服务”转化为“我要为人民服务”。
为此就要使人们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懂得什么是人的价值,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关系。价值就是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的关系属性即客体对主体的有用性。人与其他事物不同,人能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出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从而满足他人的、社会的以及自己的物质或精神的需要,对其存在和发展起着积极作用,这就是人的价值。人的劳动创造,满足他人的、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是他的社会价值;人的劳动创造,满足自己的需要,促进自身的发展,是他的自身价值。一个人所创造的一切愈是能满足他人的、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亦即做出了更大的贡献,就愈有社会价值;而社会也会根据一个人的贡献对其进行评价给以回报,他所得到的评价和回报愈高,他的自我价值也愈大。可见人的社会价值与人的自我价值存在辩证的关系,人的社会价值是衡量自我价值的尺度,而且一个人在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过程中也使自身得到发展逐渐完善,从而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人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自我价值,主要是奉献。一个人如果不予“奉献”,只是“索取”,也就没有什么社会价值可言,那还谈得上自身的价值呢?
总之,正确处理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使一个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懂得了人的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辩证关系,就能把“要我为人民服务”这一外部要求,逐渐转化为“我要为人民服务”的自觉行动,现实二者的统一,使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得到弘扬。
4.从做人与做事的关系看——要把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统一起来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做人的根本准则。毛泽东同志高度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并指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毛泽东选集》第2卷,1955年版第654页)培养青少年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是教育的重要任务。
要为人民服务就必须做出有利于人民的事,才能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就要钻研业务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做好自己所从事的本职工作。白求恩同志之所以能对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重大的贡献,在于他不仅有崇高的精神,而且对技术精益求精,具有很高明的医术。为此毛泽东同志还批评了那种见异思迁的人,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强调要正确处理红与专、政治与业务的关系,做到又红又专。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同志更明确指出:“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专并不等于红,但是红一定要专。”(《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226、227页)今天在进行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时,则要正确处理做人与做事的关系,把培养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与掌握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统一起来,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把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落到实处。
总之,“为人民服务”仍然是我们时代高扬的旗帜。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客观的必然性。它关系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大问题。我们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正确处理思想教育中的辩证关系,弘扬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标签:为人民服务论文; 邓小平文选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主义社会论文; 社会主义革命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