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绵城市具有良好的环境适应力,自然降水后,可进行吸水、蓄水和净水,在市政给排水规划中应用海绵城市理论,能提升水资源利用率,还能缓解水资源污染和浪费问题。因此,对海绵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要点进行详细探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海绵城市;市政;排水
引言
现阶段,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市政工程项目数量逐步增加,总体工程质量有很大提升,但就雨水堆积这一排水问题还未得到有效解决,在雨水频发季节多容易出现城市内涝灾害,严重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和生活。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越来越重视市政排水工程设计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并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这一指导理念,不断健全市政排水工程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确保市政排水工程基础建设能够有效发挥渗透性能,推进我国城市化建设进程。
1海绵城市理念概述
海绵城市就吸水程度层面将城市比作像海绵一样具有最大限度吸水能力,把城市按照需求分为不同区域,通过透水、吸水性能较好的建筑材料、带有污染净化功能的生态设施、洪峰流量存储设施充当海绵体,主要运用在居住群众较多以及区域使用性能较强的生活区域和休闲区域,在降雨量较大时,将堆积的大量雨水进行最大限度吸收,有利于防范雨水堆积而产生的洪涝问题。大量雨水被“吸收”后,城市路面的总体雨水会在很大程度上有所减少,此外被吸收的雨水还能够进行循环利用,既解决了雨水堆积成灾的问题,也符合我国水资源循环再利用的发展战略。海绵城市观念,主要是通过海绵设施的应用,对雨水进行更好地吸收、净化以及再利用的循环工作,充分做到了控制雨水流量、防范洪涝以及资源再利用,不仅有利于解决市政排水工程设计存在的隐患问题,也有利于我国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海绵城市概念下排水系统存在的问题
2.1排水设施维护达不到要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排水设施的设计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大部分城市的现有排水设施逐渐不能满足现状的需求,体现为设施过于老化,特别是在老城区,排水设施所需要的新建设用地面积往往不能得到保障。另外,城市建设过程中一直存在“重视地上、忽略地下”的习惯,排水设施往往在建成之后就被遗忘一旁,常规的设施维护基本得不到保障,因此这些排水设施的实际功效更加大打折扣。
2.2排水系统建设时序不合理
排水管网是存在着上下游关系的系统,需要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应注重先干管、后支管的建设顺序,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了先修支管再修干管的情况,导致在一个相对较长的城市片区建设周期中,支管所收集的雨水、污水没有下游出路,无法合理排放到规划的排水口或处理设施,因此衍生出一系列的内涝问题、水环境污染问题。
2.3地表径流量不断增大
城市化建设中,原始“湖、塘、渠、林地”等排水自然调蓄系统遭到破坏,同时城区被大面积硬质铺装所覆盖,这些导致地表径流系数被人为扩大。同时,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异常而经常会引发极端性天气,这种强降雨导致局部地区形成大流量的地表径流,最终多重因素综合导致排水系统需要负担更重的排水需求。特别是在老旧城区面临施工空间狭窄等多重困难,这是海绵城市理念下排水系统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3基于海绵城市中的市政排水系统优化措施
3.1优化城市雨水管渠系统设计
对于传统的道路排水系统来讲,其主要就是采用管渠来对雨水快速排除,这样往往很容易使得道路内涝压力增大,并且还有很大的污染问题以及雨水资源浪费等问题,其所存在的缺点非常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这当中对于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融合基础上,还需要对自身系统实现优化设计。比如,道路排水当中较为常见的构筑物雨水口的布置间距和型式等需要按照经验来设计,还需要按照汇水面积的不同以及道路的横纵坡进行计算并且做好校核,还需要对雨水口自身的堵塞程度和道路纵坡度小等问题加强思考,应用实际要求来做好计算,从而确保路面雨水在排放中通常;在对排水要求满足的基础上,管道终段坡度在设计中需要和道路路坡进行结合起来,以此来将管道的埋设深度降低,然而在这当中还是需要加强对管道衔接位置涌水问题加强思考,在对流量的设计中尽可能的满足要求,将下游管道的坡度增加,使得管道流速方面,下游能够比上游的大。从而使得排水流畅。
3.2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规划设计
对于城市排水系统需要处理的问题主要就是,对城市内涝现状和抗风险能力实施系统的评估。对城市排水系统需要和道路以及景观等多个专业实现合理的协调以及衔接,对超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设计标准的合理规划。在降雨数据以及城市水系以及排水分区等要素的基础上,实现对城市主干水系统模型实现完善,对排水管网的能力有效评估,从而将排涝风险合理分析,对重点范围加强合理的确定,在此基础上提供相应的规划要求。比如,对于二十年一遇的暴雨,将道路作为雨水径流传输的通道,并且在泄流路径科学合理的区域进行雨水调蓄池进行设置,从而将城市内涝压力合理的缓解。
3.3建设完善的海绵排水体系
(1)人行道排水设计。统的市政工程项目在进行防水路面处理时,下雨天就会直接发生雨水堆积或路面湿滑等问题,对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出行造成了很大影响,海绵城市观念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在材料的选择上会选用具备较强透水性的材料,保证降雨过程中雨水通过这类透水性材料更好地渗到地下,有效解决路面积水这一问题,与此同时,及时对人行道路面实施湿度处理,保证地下水资源能够得到补充。假如因个别特殊因素导致市政项目施工区域土质不具有很好的透水性,施工过程中还能够在基层建设中安放排水管道,将管道倾斜程度纵向掌控在小于 2.5%,横向倾斜程度控制在 1%-2%之内,也可以达到路面有效排水的最终目的。
(2)车行道排水设计。在城市道路施工设计中,有效地应用海绵城市理念,能够改善路面积水和地下水供给不足的现象,在实际的道路建设过程中,在车行道上方还要进行透水沥青混凝土的铺设,中层和下层为预防降雨量较大而对路基造成损坏,可以选用透水性较弱或非透水性建筑材料。应用了透水性建筑材料后,雨水会顺着路面横坡流向盲沟,再进入道路两旁绿化区域或经污水井流入地下,有效地解决了车行道积水问题。
(3)绿化排水设计。在海绵城市理念的背景下,市政工程绿化带设计具体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行:一是,充分的发挥雨水过滤的作用。可以通过设置砾石层或者是铺设植土的方式来进行,同时还应该安装好渗透管,这样在雨水季节的时候,雨水也是能够得到充分的过滤,然后在渗透进地下,有效的满足了底层自然水体补给的目的。二是,加强做好雨水收集效果。一般情况下,绿化带的位置应该设置在市政工程道路下方大概十八厘米的位置,这样在设计的时候就能有效的调控好雨水分布,保证雨水能够流向绿化带植土。三是,发挥好排水功效。绿化带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得重视溢流系统的设置,进而保证绿化带超过滞水量时能够溢流至排水管道。这样在降水量比较大的时候,雨水先会进入到一些地势比较低的绿化带中,暂时的被储存下来,然后通过溢流系统将其收进排水管网中。
4结语
综上所述,总而言之,海绵城市理念非常适合现代化城市的设计构建以及发展,并且在市政工程给排水设计规划中应用也是作用重大。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得清楚的认识到设计的方向,结合市政工程实际的情况,深入的挖掘出海绵城市里面的优势,有效的推动现代化城市的持续发展。在海绵城市理念下进行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应该结合城市地理特点,做好面与片与点的规划设计,只有这样给排水规划设计才能符合城市长期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涂满章,郑建阳,郭英远,彭海阳.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6,(01):79-97.
[2]仝贺,王建龙,车伍,李俊奇,聂爱华.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规划方法探讨[J].南方建筑,2015,(04):108-114.
论文作者:林茂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城市论文; 雨水论文; 海绵论文; 市政论文; 透水性论文; 设施论文; 径流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