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证号码:41012219870614xxxx
摘要:当前我国科学技术不断提升,使工程施工技术也得到了进步,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流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招致整个工程的建设质量遭到重大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一定要不断学习并总结国内外先进的施工理念,对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进行探讨,并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钢筋施工、混凝土施工等技术进行分析和说明。
关键词: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要点
1导言
随着建筑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应用,以及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施工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层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总结施工经验,加强对施工细节的处理,从而让框架结构施工技术进一步的完善,真正的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2建筑工程框架施工工艺的特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目前建筑工程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建筑的高度不断提高,因此对于建筑工程框架结构的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随着建筑楼层的不断增加,建筑内部的竖向构件及承载能力也必须要不断的提高,因此需要对建筑工程内部的框架结构尺寸等进行科学的设计,从而使其满足建筑工程支撑能力的要求。并且,建筑工程自身还会受到外界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必须要保证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自身承载力符合抗震、抗风载荷的要求,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得到提升。首先,在对于建筑工程的抗震载荷方面的分析,随着楼层的不断提高,建筑载荷的支撑力也要随之提升,所以必须要严格的控制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设计质量与施工技术要求,从而保证框架结构能够达到相关设计要求。此外,随着先进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化钢结构等一些框架支撑体系的不断完善,需要施工人员在设计时对其进行相应的承载力计算,从而保证建筑自身的安全稳定性。如果仅仅通过增加框架结构的支撑板就能够实现对应要求不够现实,因此必须要结合实际建筑工程情况,选择科学的框架结构施工技术,才能够有效的解决这些问题,从而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控制,从而增加框架结构抵抗较大变形和侧向载荷的能力。
3建筑工程框架施工的发展现状
框架结构在我国建筑工程领域的发展较早,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对于框架结构施工技术也要进行不断的改善,而随着建筑高度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框架结构已经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因此,针对高层建筑的发展,必须要加强框架结构的竖向及侧向的承载能力,从而能够保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保证社会的和谐发展。其次,随着建筑工程高度的不断增加,设计人员在框架结构的设计上,还需要加强对风荷载、地震荷载等非线性的竖向分布荷载研究。此外,还需要从相关安全方面进行考虑,从而保证高层建筑工程的框架结构安全性。随着近年来框架结构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并且在高层建筑工程的应用不断提升,目前框架结构的施工技术已经不断完善,相信在今后的发展中,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将会不断的发展,从而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保障。
4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要点分析
4.1钢筋工程施工技术
在钢筋建筑工程框架施工中,针对具体施工中遇到的问题,首先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在建筑施工中,钢筋是保证建筑坚固性的重要材料。要对钢筋的型号和数量等进行严格的管理,使其符合施工标准要求。同时对置于高空的材料要进行集中管理和分类,按其用途进行归类捆绑、固定。以免发生高空坠物或者影响正常施工。其次,在钢筋工程施工中,要准备好焊接工序的准备工作。焊接工序是确保焊接质量的重要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绝对不能忽视。在焊接前要审查施工焊接技术,并进行相应的检验,对不合格的钢筋材料要坚决杜绝。同时做好力学实验工作,对钢筋进行复检,确保钢筋在焊接时能够确保焊接工艺和焊接质量。对于焊接人员的焊接技术也要进行相关的培训。提高焊接人员的施工技术和专业素质,使其能够确保焊接工作的顺利完成。第三,钢筋笼施工。钢筋在焊接、测量和控制、安装和拆卸方面具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在建筑框架的施工初期,需要使用加固框架来制作最初形成的建筑主体,然后通过核心墙等,使整个建筑主体达到稳定的效果。在安装钢筋框架时,主要应用是加入强力钢成型法。需要做好加固环,然后与钢条对准焊接。焊接完成后,它需要储存在干燥凉爽的环境中。当钢筋骨架完成后,上部结构需要连接到下部结构的钢筋笼。因钢笼的重量很大,如果有巨大的压力,可能会导致孔壁损坏。所以连接时应注意避免其对钢笼造成过大的压力。最后,放样与下料施工。在焊接工作完成后,为了防止工程框架出现收缩变形,需要对放样与下料施工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时要预留一定的空隙,为收缩留出足够的空间。
4.2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分析
在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浇筑过程是混凝土施工的重点环节,因为混凝土中存在着大量的水分,所以,需要控制好混凝土中水分,避免混凝土内部温度变化过大,导致造成混凝土的内部形成一个大的拉力,从而出现裂缝。首先,施工人员需要控制好混凝土材料的配比管理,应用施工标准来规范混凝土的浇筑步骤,确保浇筑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其次,施工人员在拌制混凝土的过程中,还需要做好混凝土的运输管理,因为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非常容易发生泄漏好,所以,施工单位需要做好混凝土的运输管理,保证混凝土的最佳硬化程度。最后,施工单位在进行混凝土振捣作业时,一定要确保浇筑作业和振捣作业是分开进行的,确保振捣过程中,混凝土与柱底部有所接触。另外,施工作业人员在浇筑混凝土时,还需要确定框架模板外部的网柱位置,避免出现浇筑不规范等操作问题。如果发现浇筑混凝土存在质量问题,需要及时进行整改,以便提升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4.3模板工程施工技术
首先需要进行基础模板安装,在进行垫层施工完成后,施工人员需要按照每天测算的轴线来测量水平基础,并且通过借助基础平面尺对需要进行边线测量的位置进行测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基础模板的安装质量,然后根据测量中的标记,有效的控制固定材料的支柱,从而保证模板工程的稳固性,并且还能够提高模板的自身承载力,并且随着混凝土浇筑施工的不断进行,市规划载荷能力也在不断的提升。当进行模板侧面安装时,需要加强对侧板的垂直角度控制,并且尽量的控制在安装过程中的偏差,同时利用一些水泥砂浆来充当垫层,确保不会在浇筑施工时出现漏浆问题。其次,在进行框架结构主体模板施工时,因为其结构的支撑体系是立杆,所以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立杆处于一个坚实的平面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保证上层模板的正常载荷要求,确保整个框架结构主体不会压垮。最后,在进行整体框架结构的模板拆除时,必须要按照相应的施工顺序进行拆除,从而保证模板产出后的支架支持能力不会受到影响,避免对建筑工程框架结构质量产生任何的损坏。拆除的模板等要及时的放置到安全地带,从而避发生不必要的伤害及损失。
5结论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实施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钢筋工程、模板工程以及混凝土工程框架结构施工技术对框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了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框架结构的稳定性,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建筑框架进行完善,重视各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并对施工人员和施工技术进行培训和提升,使建筑行业保持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芳.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阐述[J].科学技术创新,2018(27):127-128.
[2]周婷.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研究[J].居舍,2018(33):39.
[3]楚俊奇,闫荫泉.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J].居业,2015(16):92-93.
[4]张晴.探析建筑工程框架结构工程技术[J].建材与装饰,2017(12):48-49.
论文作者:孟磊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1
标签:框架结构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混凝土论文; 钢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框架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