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的“情感障碍”及其消除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英语学习论文,对策论文,障碍论文,情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美国心理语言学家和教学法教授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CI问题(Comprehensible Input)即理解输入,二是解除心理障碍问题。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学习的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语言的习得。因此,深入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对教学活动的组织及提高教学效果是相当必要的。本人就学生情感障碍的产生和课堂教学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些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减少或消除“情感障碍”的对策。
二、“情感障碍”的成因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束定芳等,1996.P46)这里说的情感因素是指学习者由于某些心理因素所引起的对外语学习的阻力,Dnlay等指出:"When a student is exposed to a new language,the first internal hurdles are posed by the individual's emotional state and motivation."这里说的internal hurdles就是本文所说的“情感障碍”。它是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直接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第一阻力。那么,哪些情感因素会导致学生学习障碍的产生呢?Krashen认为主要有三种(我也持此观点):(1)动机(Motivation);(2)自信心(Self-confidence);(3)焦虑(Anxiety)。
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动机及态度与目的有直接关系,而当前学生的学习目的是相当明确的,其学习的动机无论是为了考大学还是出于对英语的热爱,其动机都是明确的,总的学习态度也是正确的。而学生的动机、自信心、学习过程中的焦虑是与教师的课堂组织活动息息相关的。我认为学生的“情感障碍”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的个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气质类型在行为方式上可分为四种类型,即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质和多血质的人具有外倾性,而粘液质和抑郁质则具有内倾性。外倾性的学生好动,反应敏捷,课堂上积极参与、大胆发言,学习的积极性易被唤起;而内倾型的学生自信心不足,课堂上极少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易被唤起。但实际上每个班的学生中,纯粹外倾型和内倾型的学生是少数的,大部分学生都是介于内倾型和外倾型之间。只有少数是大胆发言或沉默内向的,而大部分学生都不是明显的外倾型或内倾型,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需要教师通过巧妙、有趣的课堂设计去调动。
其实,无论是什么性格类型的学生,学习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挫折都会给他们带来心理压力。既然是压力,就必然会有正面和负面的影响,正面的影响有利于学习,而负面的影响所带来的焦虑是影响学习的主要感情因素之一。况且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在学习、生活上普遍依赖性强、意志薄弱,承受挫折的心理素质差。因此,学习过程中因挫折而产生的负焦虑会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这在高中一年级的学生身上尤为明显。由于初、高中的知识跨度较大,学生对新的题型(如改错、写作、错综复杂的完型填空)不适应,他们觉得即使复习了课文的内容,考试成绩仍然不理想,因此挫败感尤为强烈。
2、教师及家长的态度与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态度与评价直接影响学生的信心。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科学、客观、肯定的评价,是学生自信心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我们许多教师都认为学生的优点不用夸奖,一夸学生就会骄傲,但缺点却不批评改不了。因此他们总是不断地批评、训斥、否定学生,而很少鼓励、表扬、肯定学生。当学生好不容易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被表扬的机会、满怀期待地想得到老师的嘉许时,他们得到的却不是冷漠就是否定。有个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在一次测验中得了60分,眼巴巴地盼望得到教师的肯定,谁知教师却说试题太容易,没什么可信度,这学生好不容易树立起的自信心一下子就被抹杀了。若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总是持怀疑的态度,学生就会以“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对待学习。因此,教师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随意嘲讽、挖苦、斥责、甚至侮辱和惩罚,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抱怨、管教过严或放任自流,都会使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从而产生消极作用,令他们用少动手、少说话、少参与来避免暴露自己的短处,以便保护自己,日久就形成了内向、自卑懦弱、主动性差等消极的自我表现意识,甚至对学习产生畏难情绪。这种怕学,甚至厌学的消极学习态度一旦形成,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负面影响是深远的。
3、强制性的课堂管理模式
强制性的课堂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喜欢以“静”来压制学生的“动”,以所谓标准“答案”来压制学生的不同见解,用一个中学生的话来说,就是“问简单了,老师笑话你;问复杂了,老师讽刺你,挖苦你”。或是讥笑学生的不同见解,来显示自己的权威;或是讥笑学生重复出现的错误;或是将学生当成一个刻板、机械的容器,采用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或是过分地讲究教的权威,把课文中的每一处语法、句型、词组都讲得点滴不漏;或是缺乏创造的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如每单元的授课只是不断重复的听录音、答问题、讲语言点等等。把他们认为重要的每一个短语、每一点信息都灌到学生的耳朵。这些统一、服从、规范、单调的课堂氛围是一种紧张的教学氛围,它使学生的心灵丧失了安全感和自由,从而产生“负焦虑”。它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的言语质量降低,言语动力遭到严重破坏,以致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或注意力涣散,操作记忆变坏,效率降低。长此下去,学生们便不喜欢独立思考,不愿刨根问底,对学习失去兴趣。
三、消除“情感阻碍”的对策
上述的三个令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情感障碍”成因之中,其中"1"是内因,是源于学生本人,"2、3"是外因。内因、外因又是互相作用的。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其教学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与动机,而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认为要消除影响学生学习的“情感障碍”,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激发、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授学生以“渔”来成就其学习中的“成功感”,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构建师生间良好的沟通桥梁,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以减少学生学习中的焦虑,即要通过外因起作用改变内因。可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
1、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动机在英语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克拉克(Clark.L.H)说:“每个教师都有把有价值的商品要卖给有时是不情愿的‘顾客’。”因而对教师来说,找出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很重要的(胡春洞等,外语教育心理学,P23)。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最佳方法是要令学生感到教师所教的东西有价值。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人格力量的重要内涵,甘做红烛燃尽自己,照亮他人,这是一种奉献,一种境界。广博深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扎实、系统、精深的专业学科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科学知识和心理科学知识是形成教师人格魅力的知识结构。因此,教师要重视终身学习,更新知识,开阔视野。通过教师自身的优秀品格吸引学生,使其不自觉地将对教师的喜爱转化为对学科的喜爱。这种“喜爱”就是学习的动机(外在动机)。它必须通过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有效的可理解性的输入去强化,使其得到充分的激活和满足,从而调动学生学习中最重要、最稳定的内在动机。
教师应创造性地设计和驾驭课堂教学,如有效地唤起学生做好进入教学过程的导入,采取易为学生接受的方式处理教材,有目的地把教材与课外资料结合,有针对性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课堂问题和练习等等。总之,课堂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而不应固定于某个模式。我认为可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讨论或小组竞赛。如"The Merchant of Venice"一课中四个主要人物(Antonio,Bassanio,Portia,Shylock)的个性特点的讨论:如"Necklace"一课的结局设计及表演;"Travel"这一单元学习后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旅游线路;或就"Saving the Earth"这单元的内容谈谈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收集保护环境的措施;从《21st Century》中摘录的有关英语学习的文章,指导学生阅读并写读后感;每周两篇的课堂快速阅读等等,都能有效地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并给他们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供了机会,不仅使学生的兴趣得到了满足,还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地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教师还应结合课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品格的培养。如"Olympic Games"一课,可结合文章的线索(奥运会的不断变化,奥运精神的永恒不变)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内容是不断变化的,永远不变的是勤奋的精神;同样在学Martin Luther King,Disability,Walt Disney,Albert Einsten等课文时,都可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尤其是Steven Hawkin、Walt Disney的勤奋品质,特别值得当今的中学生学习。而这些品格在英语学习中是致关重要的。
毅力在英语学习中也是非常必要的,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学不好。毅力是意志品质,能使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去完成既定目标。教师不断地鼓励和适宜的压力是培养学生毅力的有效途径。
2、构建一个融洽的学习环境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教育、心理方面的水平。《外语教育心理学》、《外语教学心理学》、《现代外语教学》、《心理语言学》、《外语教育学》等书籍要细看、深入研究,并认真领悟其中的理论内涵,在实际工作中加以运用,更好地指导教学工作。
首先,融洽的师生感情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之间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地对话,学生才能充分地显露个性,实现师生间知识同步、思维共振、感情共鸣。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中,会释放出巨大的学习潜能。教师灿烂的微笑、幽默的语言,年轻活泼的心态,是师生间沟通的重要桥梁。要构建这座桥梁,需要教师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与学生接触、对话、交流,以情诱导人,以情感化人,以情启发人。一旦建立起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师生情,就会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使学生解除思想顾虑,学得轻松,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应;其次,教师还应以弹性的教育来面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能力差异,个性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为大学生、科学家,但我们培养的学生应该都学有所长。因此在教学中应该对学生予以宽容、赏识的态度,多鼓励少批评,多发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还要注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鼓励学生大胆地质疑,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使其思维始终处于自由灵活的状态。教师和学生平等交流,双向沟通,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除此以外,耐心地帮助家长正确地对待子女的学习成绩,使他们配合教师的工作,尽可能地减少学生的“负焦虑”也是非常必要的。
3、真正发挥教师“导”的作用,授学生以“渔”
多年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意识到,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更多地依赖于学生的“学”,而不是教师的“教”。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教育的问题不在于告诉他一个真理,而在于教他怎样去发现真理。”21世纪的文盲不再是缺乏知识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因此,教师要在指导学生如何学,如何获得知识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其中包括:①要求学生坚持每天朗读课文或其他材料;②强调课前预习,预习内容包括独立查阅词典及查找课文有关的内容,如学Mark Twain的《At the Tailor's Shop》一课前,可要求学生查找有关Mark Twain的资料包括其代表作、写作风格、早期的生活、作品。在学Disney Land一课时,要求学生讲讲有关的卡通人物故事等,要求学生预习要有具体的内容,并要教会学生如何有效地预习;③善于发现问题;④课后复习,总结归纳,加深印象;⑤根据遗忘曲线定期复习,及时复习。
其次要鼓励学生发问,问题不论难易,都应尽量由学生讨论,教师耐心启发,提示后解答。
第三,每节课都要求一位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一个佳句或一道难题。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鼓励学生看课外书,学会如何获取信息,增加积累。
另外,还定期分派任务给不同的学习小组,如要求某组同学在一个月内,大量地读,或写、或听或说,然后检查其效果,再要求他们总结各自的得与失,并向全班同学作分析。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找出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改进,使学生逐渐养成为追求知识而自觉学习的习惯。
此外,教师还需让学生感受到“美好的人生是由爱所唤起,并为知识所引导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充分展现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既要让学生感受教师在分析、处理问题时所遇到的困惑、迷惘和痛苦,又要让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是为了不用教,授学生以“渔”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教师注意总结、积累,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有步骤地训练,定会令学生受益匪浅。事实证明,“成就感”是学生学习中最持久的驱动力。教师应努力成就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成就感”,从而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本文对中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情感障碍”作了初步的探讨,并结合教学实践就消除“情感障碍”的对策作了论述。我认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并要想方设法减少或消除学生的“情感障碍”。消除“情感障碍”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始终离不开课堂,即如何“教”?如何教会学生“会学”?尤其是学法方面,值得我们花大力气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