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特点,接着分析了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最后对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 工程施工; 地基处理; 技术要点
引言
房屋建筑施工需要关注地基施工效益,要把握住工程施工要求,选择更加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施工人员要通过以往的工程实践不断地总结技术经验,并了解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适用情况,对地基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施工人员应将地基处理作为施工重点,确保建设的房屋建筑的根基稳固。
1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特点
1.1复杂性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之间的地质环境具有非常大的差异性,所以产生了多种地基处理工艺,从而大大提高了实际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的复杂程度。
1.2联系性
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地基处理与后期任何一项施工流程都具有一定的联系,若地基处理存在问题,将会给总体的施工质量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就需要有关工作者高度关注地基处理技术,从地基处理的这个特点出发,做好对施工风险的预测与评估,及时找到地基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风险,从而良好的制定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降低高层建筑施工的事故出现率。
1.3 困难性
高层建筑地基处理技术的困难性不但会表现在施工与管理难度上,还表现在工程返修当中,因为高层建筑地基处理工序所涉及到的施工流程比较多,所以进行返修的难度较高,将会产生非常大的经济损失。
2 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的必要性
2.1 增强抗剪强度
在对地基进行施工时,会出现施工剪切力,剪切力会对地基的稳固性产生影响。若实际工程中侧面土有较大的压力,且压力和抗剪强度相比较大,此时建筑就会出现土体偏移。因而,在进行地基施工时,必须加强地基处理,对地基施工中的各个流程加以优化,能够有效增强土体的抗剪强度。
2.2 优化地基荷载
地基本身存在压缩性,工程施工人员需要对地基压缩性有科学的认知,其实质并不类似于建筑的沉降情况。对建筑基础的沉降进行分析可知,其沉降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房屋自身的荷载力较大,再加上较大的填土荷载力,导致地基出现固结,而后沉降;二是重力因素导致的地基的自然沉降;三是在进行地基开挖施工时,没有做好对开挖周边构造的加固处理,导致地面构造出现变化,从而出现沉降。而通过使用地基处理技术,则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地基开挖进行加固处理,同时可以对地基荷载进行优化,避免出现地基沉降。
2.3 改善抗震性能
房屋建筑的基础需要具有良好的抗震性。通过对地基进行强化处理,可以优化土体的动力特性。而动力特性指的是当地震发生时地基的紧密程度。房屋建筑越牢固,地基的动力特性越高,也就具有更好的抗震性。因而通过采取合适的地基处理技术,能够改善土体动力特性,因而可以改善地基的抗震性能,使整个建筑结构更加稳固。
3 地基处理技术在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具体应用
3.1 排水固结技术
部分地基在处理过程中,需重点关注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此时应主要采取排水固结处理技术。在应用该技术时,要关注房屋对软土地的重力荷载,要对其进行充分的利用,以改善软土地基中的水环境。施工人员要合理的设置排水孔,一般要竖向设置。根据工程地基处理需求的不同,可以针对性的采用不同的排水固结处理方式。常用的包括砂井排水固结法、堆载预压固接法以及电渗排水固结法。若使用砂井排水固结法,则施工人员要将砂井设置在软土地基中,在设置好砂井之后,要将砂沟或砂垫层设置好,以有效的排出软土地基中的水分。若使用堆载预压固结法,施工人员要做好处理前的准备工作,要在地基施工场地进行土石重物等的大量堆填,以实现对软土的有效堆载预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若选用电渗排水固结法,则需要施工人员将金属电极插在软土地基中,并对其通电,在电渗系统运作之后,电流会带动软土地基中的水分,并将其向阳极方向引导,使其有效排出,实现地基固结。
3.2 换填处理技术
在采用换填处理技术进行施工时,施工人员要对地基构成进行勘查,了解土层构造,并对需要换填的土体进行标记,一般在进行换填时,要采用高强度的土质,同时要保证换填的材料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且不易被腐蚀,以确保换填后的土层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常用的换填材料为碎石、砂石等。在进行具体的换填操作时,施工人员要借助相关的机械设备,要对地基中的低强度土进行挖掘,确保挖掘时不影响周围的地基构造,借助要将换填土填入土层中,并对填土层进行夯实。通过使用换填处理技术,可以加固地基固结,并显著提升其荷载能力,能够避免在地基施工后期出现塑性变形现象。
3.3联合处理技术
桩基础处理技术在地基处理中较为常用,施工人员可以通过铺设碎石桩和粉喷桩等稳固地基结构。通过布设桩基础,地基上部承受的荷载可以经由桩基础进行传递,并向地基深处传递,能够有效削弱上部荷载对地基的冲击力,避免上部荷载对地基造成的不良影响。在采用碎石桩这种桩基础时,可以将其与水泥粉煤灰相结合,形成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基,能够承受更多地基上部荷载,并可以针对地基上部底层的液化现象,使其有效消除,以避免出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现象。此外,还可以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与粉喷桩的联合处理技术、强夯法与碎石桩的联合处理技术等,通过联合施工,可以显著改善地基承载力,并改善地基的动力特性。
3.4振实挤密处理技术的应用
对软土地基进行处理时,需观察软土地基中的土质构成,若含有杂填土、湿陷黄土等,则需要使用振亚挤密地基处理技术。在应用该技术时,要把握工作原理,通过挤压土体的孔隙,可以实现土体结构的紧密连接,从而全面改善土层密实度。对振亚挤密处理技术进行应用,要求施工人员首先进行地基回填,使用的回填材料应为砾石、灰土等,在回填完成后,形成的地基为复合地基。施工人员要将桩管插入软土地基中,并适当地加入填充材料,对填充后的土层进行振捣,确保捣实。要控制振亚挤密技术的作用深度,使其处于5 ~ 20m 的范围内。
3.5级配碎石 + 低标号混凝土封顶技术的应用
在房屋建筑中,对地基进行处理也会涉及级配碎石 + 低标号混凝土封顶技术,在路面结构中,对级配碎石的应用较为广泛,级配碎石材料中常包含碎石和石屑,且粒径不同,应对其进行拌制,形成级配混合料,在该配合料中,含有各种粗、中、小碎石集料,还包含石屑等,能够对地基进行不同程度的填补。若使用的混凝土材料为低标号混凝土,则其具有较强的渗透性和较低的脆性,在对其进行应用时,不需要考虑预应力技术和纤维增强技术,仅对混凝土封顶技术进行把控即可,通过使用级配碎石 + 低标号混凝土封顶技术,能够保障地基基底材料的均匀性以及地基的顶层结构的稳固性。
结束语
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环节,应受到施工人员的高度重视。在对地基进行处理时,施工人员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选择地基处理技术,包括排水固结技术、换填处理技术、联合处理技术、振压挤密处理技术以及级配碎石 + 低标号混凝土封顶技术等,实现对建筑地基性能的全面优化。
参考文献
[1]张祖国.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J].居舍. 2018(13).
[2]邓毅.刍议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科技创新导报. 2018(34).
[3]李翠萍.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建材与装饰. 2018(29).
[4]崔俊.房屋建筑施工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管窥[J].建材与装饰. 2018(37).
[5]赵霞,张玮.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J].河南建材. 2018(06).
[6]李洁.房屋建筑施工中地基处理技术的应用研究[J].居业. 2018(04).
论文作者:盖卿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
标签:地基论文; 技术论文; 碎石论文; 荷载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施工人员论文; 房屋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