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论文_张海艳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论文_张海艳

密山市逸夫小学 张海艳

每当提到数学一词,人们便常常会和枯燥乏味相连,会认为数学本身就是数的组成,不可能有太多的趣味性和生动性,其实不然。数学本身也是源自于生活,凡是和生活相关的内容,都应该是形象的,都应该能带动人的思维,从而让人们爱上这门学科。

在多年的教学总结中,我发现属于数学的魅力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尤其是数学语言,不但具有准确性、生动性,更具有规范性和简洁性,当然,也不排除优美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都应该认真思索并付诸实践的,因此,现针对此项目标,做出了一些自己的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从把握准确性入手,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数学语言。

以前,在听许多名师或优秀教师讲低年级的数学课时,常常会要求学生说完整话,因为是年龄较小的原因,对学生的要求也只是把一句话表述清楚。一开始,我并不以为然,我想,这是不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浪费资源呢?比如说,你问学生,妈妈有几元钱?学生答:3元。这不挺好的吗,简单明了,答案正确。可是老师偏要让学生说完整话,得说“妈妈有3元钱”这才算是完成。对此,我很不放在心上,所以在自己的数学课上,我很少或从不要求学生这么繁琐地回答问题,只要答出来,答对了就行。长久下来,我发现,学生养成了一种不会复述问题的习惯,这种习惯直接导致学生的读题能力,以及在解决问题等环节的薄弱。由此可见,语言的准确恰恰是在学生的反复练习中练就的一项本领,是不可忽视的。

学生单一的表达,使得学生的思维不能与课题同在,不能与问题相互吸引,久而久之,学生的语言问题就出现了许多漏洞,说白了就是跟不上了。由此可见,名师们、专家们的这种方式,一定是在许多课堂中积累总结而来,逐渐形成的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

这种语言的疏导是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的,每当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够把问题与答案相结合,这是对问题的又一次加工,又一次重现,也是对所学内容的加深巩固。

另外,学生在回答时,语言一定要准确,要简洁,不能有偏差,但力求多样性。就像一年级学生在学习比多比少的问题时,老师就一定要在谁比谁多也可以说成谁比谁少的问题上多下下功夫,这样的练习要多做,让学生一遍遍地重复着鸭比鸡多就是鸡比鸭少,自然而然地他们就会明白这两句话在说法上有何不同,在意思上却完全一样。老师眼里看似简单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未必不是一种好的锻炼方式,因此,老师要把握好这个度。

二、扎根于多样化,让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繁杂与拗口。

其实,在教数学这么多年中,我们为师者不难发现,学生有时候做题,就是读不懂题,每当老师给他们一读题时,他们会茅塞顿开,会齐呼:原来是这个意思。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原来就是这个意思,可是他们自己读题时,为什么就不是这个意思呢?我们不能将错归于语文老师,说语文老师没教好,这说明我们数学老师在教学时,没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语言的魅力所在,不能准确把握句意,进而就不能理解题意了。

一切数学语言都是来自于生活的,我又一次重申这句话,是想告诉大家,我们的数学课堂,就应该是为学生解决生活难题的课堂,把生活中的事例一件件搬到数学课上,利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一一排解,这是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体会到了数学语言的多样性。例如:在比多比少的习题中,男生比女生少5人,又可以说出女生比男生多5人,同样是5人,为何说法不同。一开始教学时,学生在此环节可以说是漏洞百出。老师在此处教学时,不能简单略过,要不厌其烦地让学生一遍地说,一次次地比较,要让他们真正地明白,什么是多,什么是少。而在上了高年级学数学时,学生在运用分数比多比少时,就恰恰与上述的截然不同。例如:女生比男生多五分之一,而不能说男生比女生少五分之一。你看,同样的比多比少的问题,为何整数和分数就有了不同呢?

数学语言就是如此,不可以含糊不清,精准、精确是先决条件。在学生多次的练习后,他们就会明白数学本身就是存在这种严格的规定,不可以有丝毫的差异,继而对数学语言有了体会。

三、开辟趣味性,改善学生对数学语言的感观。

在到高一些的年级时,面对定义概念类的语言,是学生最难理解和接受的。常常有学生是死记硬背,但真正地记住却太难,导致学生对定义有了惧怕心理。许多学生在学完定义时,会问老师是什么意思。老师对于这类问题的回答,如果只是用另一种数学语言来代替此句话,那大可不必,因为学生同样是不懂,记不住。这就要求教师想办法把繁杂的、拗口的语句,用通俗的,甚至是幽默的生活小语调给它分析出来,这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学。

曾记得一位名师在讲相遇问题时,他没有照本宣科地提出概念,让学生理解记忆,而是在课始,引导学生做了一个游戏。他让学生分明举出自己的两只手,然后再慢慢地让两只手靠近,最后拍在一起,这个过程的演示,即为相遇的过程,这时候,再把拗口的概念拿出来读,是不是就太简单了。

趣味数学,趣味语言,以趣激学,以趣引智,每位数学老师都应该努力提升自己课堂的趣味性,从而用富含趣味的语言来吸引学生学学数学。

由此可见,老师在数学课堂上,绝不能让数学语言绊住了自己的脚,而是应该培养学生养成说规范的数学语言的习惯,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记忆,去体会,就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数学是思维的见证,数学语言则是逻辑思维的折射,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我个人的几点不成熟的小见解,希望能更多地应用于实际教学之中。

论文作者:张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9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9/7/31

标签:;  ;  ;  ;  ;  ;  ;  ;  

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论文_张海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