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无定专有名词的语义*
杨 锐
(浙江大学中文系,浙江 杭州 310028)
摘 要: 文章主要讨论汉语中无定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隐喻用法和示征用法。同时,通过添加数量词、量化词以及修饰语等句法手段考察以上三类用法在句法上所表现出的差异。基于汉语无定专有名词的句法和语义表现,文章试图证明汉语里无定专有名词句法和语义上跟普通名词仍有一定差别。尽管谓词主义的研究指出对于英语、德语、意大利语等语言来说,谓词用法是专有名词的基本用法。但本文就汉语的无定专有名词而言,倾向于认为指称用法仍然是专有名词的基本用法,而谓词用法是部分专有名词在向普通名词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现象。
关键词: 无定专有名词;语义指称;谓词主义;名词提升;专有名词泛化
一、引 言
汉语里的普通名词可作主语或宾语,独立充当论元,如例(1a)。同时也可充当谓词,位于指示词、数量词、人称代词等限定成分之后,如例(1b)。相反,专有名词与生俱来就是论元性成分,它们自带“有定性”这一语义特征,如例(2a)(3a)。从句法上看,专有名词是有定成分,因此通常不与其他限定词共现,也不能被数量成分修饰,句法上一般认为专有名词应处于限定词(determiner)的位置,如例(2b)(3b)(3c)。
倒不是因为他没考好,按分数,他比我们都高,上个重点本科没问题。但我们无法理解学霸的想法,他说:“要做就做到最好,要读就读最好的大学。”
(1)a.我今天吃了苹果① 文中部分例句已标明出处,其余没有特别标明出处的例句都源自作者内省。 。
b.我今天吃了所有/那个/六个/他的苹果。
(2)a.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
[12]BARTOLI DE SAXOFERRATO, Commentaria. Tomus Tertius, In primam Digesti Novi, Basileae, 1562, ad D.39,2,13,13, n. 3, fo. 71 r.
b.(*所有/#这个/*六个/*一个)中国是“一带一路”的倡导者。
(3)a.韩雷喜欢李梅。
b.(#所有/#这个/*六个)韩雷喜欢李梅。
c.韩雷喜欢(#所有/#这个/*六个)李梅。
尽管如此,朱德熙在《语法讲义》中明确指出专有名词并非绝对不受数量词修饰,例如: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② 参见朱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42页。 黎锦熙在《新著国语文法》中指出例(4)(5)中专有名词可添加数量词的原因是其中专有名词已经相当于普通名词,表示一种人或事物。③ 参见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92-94页。 但我们认为“一个杨二嫂”和“一个李公仆”不一定解读为“一种人或事物”,专有名词前附加数量词的现象其实十分复杂。
(4)豆腐店里李终日坐着一个杨二嫂。(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5)你们杀死一个李公仆,会有千百个李公仆站起来。(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
利用式(19)计算得出的最小防护层厚度,对超高速动能武器打击下典型花岗岩掩体的防护效能进行评估。图5计算给出了打击速度为1 700,3 400, 5 100 m·s-1下,最小防护层厚度与超高速弹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吕淑湘进一步观察到了“(一)个+专有名词”有四类不同情况④ 参见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汉语语法论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9-169页。 ,如例(6)—(9)所示:
(6)精神,浑似个西王母。(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汉语语法论文集》)
(7)我们同行有个金振声。(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汉语语法论文集》)
(8)孔门只一个颜子合下天资存粹。(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汉语语法论文集》)
农民通过对其土地的占有,在土地上进行相关的生产和生活,也通过生产取得的利益满足他们衣食住行以及娱乐生活的需要,这是农民对占有土地的主要需求。农民的土地收入权也可以分为增值收益的权利和获得孽息的权利。
(9)只这一句,把个蒋平唬了一跳。(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汉语语法论文集》)
吕先生认为例(6)中专有名词代表了具有某种特性的人物;例(7)是初次提及一个人或地方的情况,一般需要动词“有”;例(8)强调数量的时候,“一个+专有名词”包含了“仅、只”的意思;例(9)把字句的宾语位置也可以允准“一个+专有名词”① 参见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汉语语法论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9-169页。 。
对专有名词前附加数量词(本文亦称之为无定专有名词)现象,汉语研究者们② 王绍新《谈专名泛化》,《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3期,第136-143页;刘安春《“一个”的用法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学位论文,2013年,第79页;黄亚萍《汉语人名的意义泛化研究》,南京: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18-24页;崔应贤《说专有名词前面的“一个”》,《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第1期,第51-57页;黎梅《“一个NP”研究》,杭州:浙江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第38-45页。 从专有名词语义泛化的角度,把这类专有名词看作是语义泛化后的普通名词。本文则试图从专有名词本身的语义特征来解释这类现象,因为若简单借助“专有名词语义泛化”解释,并不能涵盖所有无定专有名词的情况。比如,在例(10)(11)中,无定专有名词仍然指称唯一个体,语义上表示有定指称。包括前文例(4)(5)也是如此,显然跟所谓的专有名词泛化后的语义(一种人或事物)或普通名词的语义(个体的集合)不一样。
安阳河流域上游山区段界线分明,产汇流过程简单,人为活动强度小,因此把1981年前后安阳河水文站的实测径流深的差值作为气候变化对流域径流量的影响量。基于此,本研究采用了董雯提出的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年径流量影响的分离方法。背景值为流域天然时期的实测径流深,则1981年后实测径流深与背景值之间的差值作为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对流域年径流量的影响量。气候变化与人为活动对流域年径流量影响的分割方法为:
(10)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11)中国出了一个毛泽东。(朱德熙《语法讲义》)
但这样的语义差异,目前在汉语学界并未得到广泛关注。我们认为有必要对汉语里无定专有名词的语义,甚至句法,都进行深入的考察分析。本文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问题展开讨论:(1)汉语无定专有名词的情况应该如何界定?是否有一定的句法手段可以帮助我们区分其中的不同用法?(2)汉语无定专有名词的不同用法的语义内涵是什么?是哪些因素触发专有名词产生不同的语义解读?(3):汉语中无定专有名词的谓词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之间的关系是如何建立的?哪一种是专有名词的基本用法?
本文第二部分将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无定专有名词现象,第三部分将具体讨论汉语里面无定专有名词的三类不同用法——通名用法、隐喻用法、示征用法。
二、跨语言视角下的专有名词考察
专有名词的指称问题历来颇有争议。一般认为,指称主义(Referentialism)所提倡的专有名词是强指别词(rigid designator)且指称唯一个体的观点,无法解释专有名词的谓词用法;而谓词主义(Predicativism)将专有名词视为谓词性成分用于表示个体特征的观点,相反能为专有名词各种不同用法提供统一的解释。③ Jeshion Robin,“Names not predicates”, in Blanchi Andrea(ed.), On Reference(Oxford: Oxford Scholarship Online,2015),pp.225-250. 语义学家或哲学家们一般采用指称主义的观点,而句法学家则更倾向于后者,即将专有名词同普通名词一样都处理为谓词成分。
(18)隐喻用法(metaphorical use)
该观点在意大利语中得到了证实,如例(12)所示,意大利语人名Gianni既可以单用,也可以和定冠词ill 连用。Longobardi 提出,当出现定冠词时,定冠词占据限定词D0的位置,而专有名词跟普通名词一样充当谓词成分,是一个NP,如例(12a);而专有名词单用时,必须进行名词提升,从名词中心语的位置N0提升到限定词中心语的位置D0,只有提升后专有名词才能获得定指的特征,指称唯一个体,如例(12b)。⑤ Longobardi Giuseppe,“Reference and proper names”,Journal of Philosophy,25(1994),pp.609-665.
有些凶手为避免留下线索,对死者进行清理是有的,但仔细到这个份上还真不多见。秦明月皱眉说:“还有其它线索吗?”
(12)a.[DP限定词短语ill[NP名词短语Gianni]]
b.every Mary I met in my life
从跨语言的考察来看,这一假设在英语、德语等语言中也都能够得到验证,因为这些语言中专有名词都可以附加不定冠词或定冠词。比如,英语中那些从普通名词转换来的专有名词必须附加定冠词the,如the White House,the Great Wall,the Philippine 等。此外,尽管专有名词通常都是论元性的,以光杆形式出现,如例(13a)(13b),但是如果专有名词被限定性定语从句修饰,则需要定冠词,如例(13c)。可以看出,英语中专有名词也有两个句法位置,既可以在N0位置(即普通名词位置),也可以提升到D0(即限定词的位置)。相对而言,英语专有名词倾向于作名词提升,在N0位置则须受到更多的句法限制。反之,意大利语中专有名词无论是在N0或者D0位置,都较为自由,没有过多的句法限制。
“强化防”即健全重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监测网络,提升专业预警预报水平。结合“互联网+”理念,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在线自动监测试点。加强专业监测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体监测水平。
(13)a.Paris
b.我今天见到了宋可儿。
c.The Paris that I visited 20 years ago
其实相较于定冠词,专有名词前附加不定冠词现象在世界语言中更具普遍性。比如,英语、德语里专有名词前都可以附加不定冠词,我们称之为无定专有名词。例(14)(15)中,无定专有名词作为不定冠词的补足语,类似于普通名词,语义上不再指称唯一个体。
其次,知识产权评议是技术进出口管制的有效措施。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技术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日益扩大,各国不约而同地加强了对于技术贸易的管制——技术引进管制,主要是保证技术引进与本国发展目标相一致,防止技术提供方施加各种不合理的限制;而技术出口管制则具有双重目标,既要把技术出口作为拓宽和占领世界市场的重要手段,通过适当输出技术,营造国际市场,又要严格控制关键技术、核心技术以及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流向其他国家。④ 参见詹宏海著:《知识产权贸易》,上海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22页。
(14)英语无定专有名词
a.I met a(certain)Mary① 例(14)(16c)(16d)see Van Langendonck Willy,“Theory and Typology of Proper Names”,in Bisang Walter(ed.),Trends in Linguistics Studies and Monographs(New York: Mouton de Gruyter Berlin,2007),p.168.例(15)(16a)(16b)(17)(18)(19)see Von Heusinger Klaus and Wespel Johannes,“Indefinite proper names and quantification over manifestations”, Proceedings of Sinn und Bedeutung,11(2007),pp.332-345. .
b.She is a veritable Mary Poppins.
c.The museum acquired a Rembrandt and a Corot last year.
(15)德语无定专有名词
(16)a.I visited the(two)Marys yesterday.
A George Bush does not break his word.
b.Dich hat gerade eine gewisse Carmen Müller angerufen.
Some(a certain)Carmen Muller just phoned for you.
此外,这些语言中的无定专有名词也可以跟数量词、量化词、指示词、人称代词等限定成分共现,如例(16)。例句中限定成分无疑是位于限定词的位置,因此无定专有名词只能是作为限定成分的补足语。这就表明无定专有名词不可能生成于限定词的位置,而只能是名词中心语。
a.Ein George Bush bricht nicht sein Ehrenwort.
b.[DP限定词短语Giannii[NP名词短语ti]]
反观汉语里的“一个+专有名词”及后文将提到的“量化词+专有名词”等无定专有名词现象,语义或句法上的分析都十分匮乏。无定专有名词的语义内涵是什么?是否跟英语、德语一样,可以有多种语义解读?句法上,无定专有名词有哪些特点?甚至,无定专有名词的句法位置如何?这些问题,汉语学界都没有直接探讨。
三、汉语无定专有名词的三类用法
事实上,汉语里无定专有名词也具备附加数量词、量化词、修饰语等句法表现。并且,在不同句法结构中,无定专有名词的语义内涵也各不相同。关于语义问题,von Heusinger&Wespel 已经提出无定专有名词的语义大致有三种情况② Von Heusinger Klaus and Wespel Johannes,“Indefinite proper names and quantification over manifestations”,Proceedings of Sinn und Bedeutung,11(2007),pp.332-345. ,如例(17)—(19)所示。
(17)通名用法(denominative use)
I visited the two Marys yesterday.
Longobardi 从生成句法的角度证明了“谓词主义”的观点,他提出专有名词基础生成在名词中心语的位置,即N0,但是它可以通过中心语提升,移位到限定词D0的位置,从而获得有定指称。④ Longobardi Giuseppe,“Reference and proper names”,Journal of Philosophy,25(1994),pp.609-665. 换言之,专有名词跟普通名词一样,它们最初都是谓词性成分,必须附加不定冠词、定冠词、量化词、指示词等限定成分才能做论元成分。
No serás nunca un Picasso, por mucho que lo intentes.
You will never be a Picasso, however hard you may try.
2.整合。课程整合是超越不同知识体系,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安排学习的课程开发活动,目的是减少知识的分割和学科间的隔离,把受教育者所需要的不同知识体系统一联合起来,传授对人类和环境的连贯一致的看法。课程整合的方法有开发关联课程和跨学科课程两种。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开发跨学科课程。如周杰伦的《青花瓷》就可以与相关美术、语文内容整合,通过美术作品感受青花瓷的曼妙和美丽,通过语文朗读以及理解感受歌词的魅力和意境。
(19)示征用法(manifestation use)
Der junge Isaac Newton zeigte keine Anzeichen von Genie.
The young Isaac Newton showed no signs of genius.
据此,我们希望对汉语无定专有名词的语义内涵作深入的剖析,一方面要分析无定专有名词在语义上表现出来的差异,另一方面也要考察这些语义的不同在句法上是否也有不同的句法表现。
综上所述,脐血瘦素、IGF-1、血脂水平的降低均与胎儿生长受限有关,且这一过程与母血IGF-1、血脂水平的降低有关,瘦素、IGF-1、血脂水平的相互影响可能共同参与调控胎儿生长发育过程。
(一)通名用法
通名用法(denominative use)中,无定专有名词的语义内涵是“拥有相同名称的个体的集合”(set of individuals shared the same name),一般解读为“叫XX名字的人”。
例(20)中光杆专有名词和无定专有名词都能充当宾语。例(20a)(20b)中光杆专有名词指称唯一个体,而例(20a’)(20b’)中的无定专有名词指称“任意的名字叫做王华或宋可儿的个体”。需要注意的是,无定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中数量词“一个/两个”不能被省略。换言之,无定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须附加数量词才能实现。
(20)a.在北京认识了王华。
a’在北京认识了一个王华。
老邓为了慎重起见,最后把卸货的米九,措姆和登子都喊了过来。这三人一头雾水,大家都觉得太多余了,这些人除了把货物背到仓库里外,什么都不可能干,也什么都干不了,因为他们的整个卸货过程有甲洛洛和丁主任监督,而且还不能带任何有包的东西进出仓库。
b.*The Paris
b’我今天见到了两个宋可儿。
“大人比小孩有更多本领,如果一个大人要帮忙,一定会找其他大人,而不是小孩。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一定要拒绝,并且第一时间告诉妈妈。”
相比之下,光杆专有名词和无定专有名词做主语时,情况略有不同。光杆专有名词可以充当主语,如例(21a)(21b),但附加数量词的无定专有名词在主语位置则会受到一定限制,如例(21a’)(21b’)。在例(21a’)(21b’)中无定专有名词附加数量词后不能直接作句首主语,必须在“有”的允准下才合法。这就进一步表明无定专有名词已经不再具备有定性,而只是一个无定成分。这其实跟普通名词的情况是相符合的,一般数量名短语也须被“有”允准才能作主语。因此,例(21a’)(21b’)中的无定专有名词的确类似于普通名词的用法。
(21)a.王华学英语。
a’#(有)一个王华学英语。
同样地,在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中,无定专有名词和数量词、量化词之间还可以插入修饰语,从以下例句中可以看出,通名用法中修饰语其实是可有可无的。
b’#(有)两个宋可儿表演舞蹈。
除了数量词外,量化词也可以附加在无定专有名词前,如例(22)。其中无定专有名词指称“名叫西湖或南京路的地方”,也是普通名词的用法。并且,这里的无定专有名词同普通名词一样,既可以作宾语也可以做主语。
(22)a.并不是所有西湖都那么有名气。
b.大多数/很多南京路都没名气。
无定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在句法上表现为,无定专有名词前可附加数量词、量化词,如例(20)—(22)。这些句法语义上的表现,其实也是普通名词的基本句法语义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的语义如下:
(23)a.||王华||=WangHua,即光杆专有名词“王华”表示WH这个唯一个体。
(3)企业存续时间。重污染企业生存时间越长,整个企业的组织结构稳定,各部门分工明确,该企业生产经营相对来说就更为稳定。从其环境行为的角度来说,良好的环境行为是重污染企业能够长期存续下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若企业对环境保护持消极态度,迫于各项环境规制以及市场导向的压力,企业很难维持稳定的经营。而成熟的重污染企业在维持稳定经营生产的同时,会在生产技术提高、研发产品等方面做出创新,注重提升产品环保属性,把塑造绿色环保品牌作为一大卖点,顺应公众绿色消费的倾向,借此得到社会公众广泛的认可,将环境规制的压力巧妙地化解,并转变为竞争优势之一。[4]
b.||一个王华||通名=λx.x 叫 WangHua,即无定专名“一个王华”表示通名时,它解读为“叫Wanghua的个体的集合”。
b.宋可儿表演舞蹈。
(24)a.在北京认识了一个(有才华的)王华。
b.我今天见到了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宋可儿。
(25)a.并不是所有(面积大的)西湖都那么有名气。
b.大多数/很多(修建霸气的)南京路都没名气。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数量词在无定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中起重要作用,无定专有名词附加数量词之后,一般不再指称唯一个体。但在焦点结构中,却存在例外情况,如例(26)。
(26)a.(仅)一个诸葛亮更是撑起了蜀国半个历史。
b.(只)一个张亮都打不过,还说什么自己很厉害哦。
c.(仅)一个鹿晗就把她的魂都勾走了。
d.两个宋可儿都表演舞蹈。
e.五个王晓就坐一起吧。
例(26)尽管附加了数量词,但无定专有名词仍然指称唯一个体。因为句中都包含了显性或隐性的焦点敏感算子(focus-sensitive operator)—仅、只、连、光、都、就等,这些焦点敏感算子的作用是强调“小量”① 任鹰《“个”的主观赋量功能及其语义基础》(载于《世界汉语教学》,2013年第3 期,第362-375 页)指出句首的“一个NP”已经成为用来表示“主观小量”义的句法格式。周刚《表示限定的“光”、“仅”、“只”》(载于《汉语学习》,1999年第1期,第12-16页)指出“仅”和“只”都可以用在数量短语前面,对数量加以限定,常表示数量少。 ,所以例(26)中的数量名短语不仅可以作主语,同时无定专有名词仍然为有定指称。但例(26a)(26c)和例(26d)(26e)略有不同,例(26d)(26e)中的无定专有名词还是解读为个体的集合。
总体而言,专有名词的通名用法已经基本符合普通名词的句法语义特点。比如,句法上可附加数量词、量化词,且附加数量词时一般不能位于句首主语位置;语义上都表示“个体的集合”等。因此通名用法中的无定专有名词,其句法位置也跟普通名词一样,这符合“谓词主义”对专有名词解释。此外需要指出,通名用法中无定专有名词前的“一个”的性质是数量短语,这跟下面两类用法中的情况可能不一样,后文会再次回到“一个”的问题。
(二)隐喻用法
汉语里无定专有名词的隐喻用法(metaphorical use)在俗语中经常使用,诸如“三个臭皮匠抵过一个诸葛亮”之类。“诸葛亮”不再指称历史上特定的那个诸葛亮,而是某方面(如聪明过人)类似诸葛亮的人。
除了俗语,在自然语料中也经常出现无定专有名词的隐喻用法,如例(27)—(29)。所谓隐喻用法就是基于专有名词所指对象在某一方面的显著特征,用来比喻或指称其他具备类似特征的人,可解读为“像XX那样的人或事物”。但实际上,并不需要“像”这样的词来实现该用法。我们认为这是无定专有名词“一个+专有名词”特有的一种语义解读。
(27)你总这样愁眉苦脸,整个一个林妹妹。
(28)你这打扮活脱脱的一个玛丽莲梦露。
(29)不用多说,他就是一个陈世美。
例(27)—(29)中,“林妹妹”“玛丽莲梦露”“陈世美”都不是指称其本人,也不是“叫XX 名字的人”(见通名用法)。我们把具有隐喻用法的专有名词看作是“具备专有名词所指个体的某个显著特征的其他个体”。比如,“林妹妹”表示具备林妹妹的某个特征(如体弱多病)的个体,“玛丽莲梦露”可以理解为具备梦露那样美丽性感特征的个体,“陈世美”则表示像陈世美那样没有责任心的个体。隐喻用法中的专有名词的所指一般须具有一个显著的特征。相反,如果专有名词所指的特征不显著,如例(30)(31)中,就很难将其解读为“具备某种特征的人”,因为无法得知这个特征到底是什么。
(30)#中国还会出现第二个杨文吗?
(31)#你就是新时代的王晓雨。
基于以上讨论,我们认为专有名词的隐喻用法可以表示为:
(32)a.||林黛玉||=Lin Daiyu,即光杆专名“林黛玉”指称《红楼梦》中独一无二的个体Lin Daiyu。
b.||一个林黛玉||隐喻=λPλx.[P(x) & C (P,d)],即无定专名“一个+林黛玉”表示具备林黛玉某个特征P的个体。
例(32b)所说的特征P 是通过该专有名词的知名度激活出来的。其中C 表示特征P 跟林黛玉这个特定个体d之间的关联,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该名称的知名度。很明显,隐喻用法中的无定专有名词和通名用法中的无定专有名词语义上有很大差别。同时,二者在句法表现上也有差异:第一,隐喻用法中数量词主要使用“一个/个”来允准专有名词作谓词,如例(33a)(33b),但有时也可以是其他数量词,如例(34a)(34b);第二,在隐喻用法中,无定专有名词一般只能附加数量词,但不能附加量化词或者其他限定成分,如例(35a)(35b)。
(33)a.事实上我娶了一个林黛玉做太太,偏偏我又不是贾宝玉,对眼泪真是怕透了!。(琼瑶《在水一方》)
b.那长相,活生生的(一个)范冰冰呀。
(34)a.接过雷锋的枪,千万个雷锋在成长。(《湖南新闻》2012-02-27)
b.孙尚香你这么浪,十个扁鹊也救不了你呀。(《百度网》2018-10-11)
(35)a.给你#很多/#所有张飞,你都打不过他。
b.三个臭皮匠抵过#所有诸葛亮。
第三,虽然隐喻用法中无定专有名词前也可以插入修饰语,但通常是较为特殊的修饰语,比如“新”“下一个”“21世纪”“新时代”“第二个”等等,如例(36)所示。这些修饰语并不是强制性的句法成分,可以省略。
(36)a.他是(我们家里的)希特勒。
b.今天《永远的雷锋》带您认识(新时代的)雷锋。(《北京新闻》2013-03-04)
c.孙杨被称作(第二个)刘翔。(《山东新闻》2012-08-25)
d.我们要讨论的是(21世纪的)达芬奇。(《铿锵三人行》2011-08-31)
e.更期待全球60亿人中,能有第二个爱因斯坦出现。(《文汇报》2005-04-20)
f.警告你们,别回来打倒一个老萨,又蹦出一个(新)老萨来。(《话说天下事》2009-04-08)
综上,我们发现无定专有名词在隐喻用法中的语义和句法表现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比如,隐喻用法中专有名词必须具备显著的特征,但通名用法中没有这样的要求。同时,通名用法中无定专有名词必须同数量成分共现,但隐喻用法中数量词可以省略,且量化词在隐喻用法中不能出现等。此外,隐喻用法中的“一个”并非刻意强调数量,是可以被省略的,因此更像是不定冠词的用法。
(三)示征用法
所谓示征(manifestation),可以简单理解为个体在可能世界中的“替身”(stand-ins)① Mantushansky Ora,“Why Rose is the Rose:On the Use of Definite Articles in Proper Names”,Empirical Issues in Syntax and Semantics,6(2006),pp.285-307. 。比如,“法国”指称现实世界中的特定个体d,[法国]w=d;但是“十九世纪的法国”指称的是可能世界中的特定个体d’,[法国]W’=d’。d’不完全等同于d,而只是d在可能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① 参见 Partee Babara Hall,“Privative adjectives: Subsective plus coercion”, in Bauerle Rainer, Reyle Uwe, Zimmermann Thomas(eds.),Presuppositions and discourse:Essays Offered to Hans Kamp(Amsterdam:Elsevier,2003),pp.273-285. 无定专有名词的示征用法跟通名用法、隐喻用法最大的不同在于,示征用法所关涉的个体就是专有名词所指称的对象,而通名用法和隐喻用法中所涉及的个体都不是特定的个体。
(37)我昨天遇见了一个张倩。(通名用法)
(38)张梅今天简直就是一个林妹妹。(隐喻用法)
(39)工作中我看到了(一个)踏实认真的赵军。(示征用法)
从例(37)可以看出,通名用法中无定专有名词表示“任意一个名字叫张倩的人”,并非特定的一个张倩;隐喻用法例(38)中的无定专有名词表示“像林妹妹一样(楚楚可怜)的人,但不是林妹妹本人”,也不是特定的个体;只有在示征用法例(39)中,“赵军”还是“赵军”,附加修饰语之后,只是突出了“赵军”这个个体在可能世界中的一个表象或示征。换言之,“踏实认真的赵军”其实是另外一个可能世界里的“赵军”,而不是现实世界里的这个“赵军”。但无论是“踏实认真的赵军”或者“积极向上的赵军”,都是指谓“赵军”这个相同的个体。这是三种用法语义上最大的区别。
此外,无定专有名词的示征用法,相比前两种用法而言,受到了更多的句法限制:(1)修饰语是限制性的,不可或缺;(2)不能附加量化词,数量词一般用“一个”,或者不用数量词;(3)可以附加“这个/那个”,但也可省略。
(40)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自信的孙杨,不是现在这样的你。
(41)除了漂亮之外,我还希望她是(一个)有内涵的林志玲。
(42)印象深刻的是(那个)作为父亲的奥巴马,而不是总统奥巴马。
例(40)—(42)里的无定专有名词“孙杨”“奥巴马”“林志玲”仍然指称特定的个体。附加修饰语,只是突出了该个体在可能世界里的表征,所以前面的数量词可以省略不说。但例(43a)(43b)是例外情况,其中无定专有名词前的数量词不能省略。
(43)a.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现实中关于游戏的正负影响,言人人殊。(《人民日报》2017-01-04)
b.看完红楼梦,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林黛玉。
示征用法中专有名词的语义可以表示为:
(44)a.||孙杨||=SunYang ,即光杆专名“孙杨”指称可能世界中的唯一个体SunYang。
b.||(一个)+MOD+孙杨||示征=SunYangw,即无定专名“(一个)自信的孙杨”表示的是在其他可能世界中的特定个体SunYang② 英语、德语中,专有名词附加修饰语时,定冠词、不定冠词等限定成分不能省略。但是汉语的情况不一样。简单来讲,英语、德语等语言中无定专有名词的示征用法,跟汉语中无定专有名词的示征用法,语义上有明显的区别。前者是谓词成分,后者是论元成分。 。
示征用法中的修饰语都是限定性的修饰语,功能是区分现实世界的个体及其在可能世界中的个体示征。但也可直接通过“另一个”、“同一个”来体现二者的区别。
(45)让我看看另一个杨洋。
(46)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西湖吗?我看到的好像没这么美呀。
但是,例(45)是有歧义的。“另一个杨洋”有两种解读:(1)可能存在“另外一个叫杨洋的人”,因此“杨洋”在这里可能是指向现实世界中的两个不同个体。这是类似于专有名词的第一类通名用法,不属于这里讨论的示征用法。(2)“另一个杨洋”是指“杨洋”在可能世界的示征,这才是专有名词的示征用法。这也表明“另一个”既可以区分现实世界中的不同个体,也可以区分现实世界中的个体及其在可能世界里的示征。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修饰语在专有名词的示征用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有时候专有名词前附加修饰语却不属于示征用法,如例(47)。其中修饰语只是对现实世界中专有名词所指的个体进行特征描写,没有突出可能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对立。因此,均不属于示征用法。
(47)a.一个乐观、开朗的王玲就在眼前。
b.真是一个美丽的杭州。
除此之外,根据Von Heusinger&Wespel,专有名词还有一种阶段用法(stages use),① Von Heusinger Klaus and Wespel Johannes,“Indefinite proper names and quantification over manifestations”,Proceedings of Sinn und Bedeutung,11(2007),pp.332-345. 独立于示征用法,如例(48),但本文将二者一并归入示征用法。所谓专有名词的阶段性用法,其实跟示征用法类似,也需要借助于修饰语,突显特定的个体在可能世界中的示征。不同的是,阶段性用法中修饰语都是跟时间相关的,因此示征也是时间轴上的示征。但事实上跟“示征”(manifestation)没有本质区别,只是使用了不同的概念。
(48)a.科技的发展使我开始想象一个未来的中国。
b.我们谈论的是那个18世纪的英国。
c.一个年轻的维多利亚正在向我挥手。
总体上,无定专有名词的示征用法跟通名用法、隐喻用法有较大差异。通名用法和隐喻用法中的专有名词不指称个体,都是谓词用法;而示征用法中专有名词指称个体,是指称用法。此外,示征用法中的“一个”数量意义不明显,可以省略,类似不定冠词的用法,这一点吕叔湘、ChenPing都有谈及② 参见吕叔湘《吕叔湘全集:汉语语法论文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39-169页;Chen Ping,“Indefinite determiner introducing definite referent:a special use of‘yi‘one’+classifier’in Chinese”,Lingua,113(2003),pp.1169-1184. 。隐喻用法中也是如此,但在通名用法中,“一个”明显是数量短语,而非不定冠词。
四、结 语
汉语的专有名词同样存在指称用法和谓词用法两种情况。其中指称用法包括示征用法中的无定专有名词、光杆专有名词,它们一般充当论元成分;而谓词用法包括通名用法和隐喻用法中的无定专有名词,它们跟普通名词一样是谓词成分。基于本文的句法和语义考察,汉语专有名词通常都以光杆形式出现,包括本文讨论的无定专有名词的隐喻用法和示征用法都可以表现为光杆形式,句法上不需要作为冠词成分的补足语,这跟英语、德语、意大利语有所不同。因此,我们认为汉语中指称用法应是专有名词的基本用法,而谓词用法是部分专有名词在向普通名词发展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特殊现象。但是本文限于篇幅,尚有问题不能具体展开讨论,在今后的研究中会进一步深入探讨。
On the Semantics of Indefinite Proper Names in Chinese
YANG Rui
(Department of the Chinese Language,Zhejiang University,Huangzhou,Zhejiang,310028)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appellative use, metaphorical use and proxy use of the indefinite proper names in Chinese according to their different references.Each of these functions is characterized by distinct syntactic characteristics with respect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numerals,quantifiers,or modifiers.Meanwhile,there are both referential use and predicative use of Chinese proper names, the former being the primary use and the latter being a stage that proper names are just developing towards common nouns.
Keywords: Indefinite Proper Nouns,Reference,Predicativism,N-Raising,Generalization of Proper Nouns
DOI: 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9.04.019
中图分类号: H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820(2019)04-0137-07
*收稿日期: 2018-09-14
作者简介: 杨锐(1995—),女,四川广元人,浙江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责任编辑:王正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