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经济形势与经济预测检验_经济模型论文

当前经济形势与经济预测检验_经济模型论文

当前经济形势与经济预测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形势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在中国历史上是难忘的一年,收回香港,洗雪了百年耻辱;十五大的胜利召开,描绘了迈向21世纪的宏伟蓝图;经济运行继续处于“适度高速增长、低度通货膨胀”的良好状态。

一、关于经济形势的若干问题

1.关于“软着陆”

1996年GDP增长9.6%,零售物价指数上涨6.1%, 人们普遍认为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预计1997年GDP增长10.3%,零售价格上升6.7%。实际情况是1997年GDP增长8.8%,零售价格仅仅上涨了0.8%, 这两个指标的预测出现了“转折点误差”,预测比1996年上升,实际却是下降。 如果“软着陆”成功是指把通货膨胀率压到可以接受的范围, 1996年实现了“软着陆”。如果“软着陆”成功是指经济运行从谷底开始回升,那么1996年还没有实现“软着陆”。如果1998年经济增长率又比上年继续下降,也不能说1997年实现了“软着陆”。有人说1997年是巩固“软着陆”的成果,事实上1997年经济系统还在向下滑行,1998年可能继续向下滑行,GDP的计划值为8.0%,低于1997年的实际值,没有巩固下来。

2.关于经济运行的惯性

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果机械地理解,当年经济总量是上年惯性值与当年变化值的合计,当年总量为负增长,则当年的变化值为负;当年总量为正增长,则当年的变化值为正。在“硬着陆”年份,GDP的增长率从1988年的11.3%降到了1990年的3.8%,零售价格指数从18.5 %降到了 2.1 %。如果1989年第四季度不采取宏观紧缩政策,1990年不加大紧缩的力度,让经济惯性自动地发挥作用,1989—1990年的经济增长率无论是比上年上升还是下降,都会高于这两年的实际增长率。如果当时经济运行的惯性是下降的,紧缩政策起了“火上浇油”的作用。从1993年开始实行的“软着陆”政策,与“硬着陆”政策存在原则性的区别。在用宏观紧缩政策扭转经济运行的方向后,紧缩的力度不大,在1993—1998年的经济运行中,惯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96年对1997年的预测出现“转折点误差”,可能是与在“软着陆”的情况下,没有考虑经济运行惯性的特点有关。

3.关于“买方市场”

目前非常流行中国初步出现了买方市场的说法,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呢?有人认为是宏观紧缩政策导致有效需求不足,政策是主因;有人认为我国经过20年的改革,经济正在从资源约束型向市场约束型转变,市场是主因。我们认为,以上两个因素都在发挥作用,但第一因素是主要的。

买方市场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把现实需求分为三部分:一是国内外有购买力的消费与投资需求(有效需求);二是生产发展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过剩;三是为了开展市场竞争所需要的过剩。我国居民除现实需求外,还有潜在需求。潜在需求不是有效需求,当供给超过现实需求时,就会出现买方市场。但是,从动态的角度来看,潜在需求可以变成有效需求,买方市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最后是供给的绝对过剩,表现为供给不仅超过现实需求,而且超过潜在需求,在目前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情况下,绝对过剩的产品不多,其中纺织部门的生产能力超过现实需求的25%左右,属于这种情况。

目前部分产品出现买方市场,主要原因是供给仍然是计划控制(国有企业不是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而需求却由市场决定,这种体制上的矛盾日益突出。其次,企业的技术进步慢,新产品开发能力差,在银行放松银根的情况下,企业不敢贷款,1997年实际贷款额低于计划值,因为它们生产原有的产品,就会形成新的积压,出现新的亏损,但又找不到新的投资方向。再次,商业银行加强信贷管理,提高贷款质量,也是一个原因。最后,1997年大批职工下岗,许多企业不景气,城镇居民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仅增长了2.9%,居民储蓄比上年少增加1099 亿元,才使商品零售额增加了10.2%。下岗职工收入减少的“波及效应”比其收入减少本身的影响更大,在职职工在考虑下岗的威胁后,会减少消费支出,增加投资(储蓄、债券、股票)。

4.关于金融危机

1997年7月从泰国开始的金融危机,迅速波及东盟各国;10 月香港进行了联汇制保卫战;11月韩国又发生了严重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风波除对中国的出口和引进外资有些影响外,没有动摇我国的金融系统,其原因是我国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波堤”,人民币不可自由替换,使国际投机资本不能拿它兴风作浪;股票市场不大,主要依靠国内资本购买,外资不能拿它炒买炒卖;外资的64%是直接投资,投资者不能随便抽走资金;在1300多亿的外债中,88%为中长期债务;1400多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是防范金融风波的重要武器。但是,我国潜在的金融危机是严重的,主要表现为不良贷款。1997年末各项贷款余额7.49万亿元,不良贷款按20%计算,就是1.5亿元左右, 大大超过银行系统的自有资金。虽然发行了2700亿元的金融债券,补充银行的自有资金,如果不尽快解决不良贷款问题,它的自有资金维持不了多少时间。

二、经济预测检验

1997年10月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会议提交预测值的主要有以下模型:模型1,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国家统计局综合司;模型2,国家计委综合司预测监测处;模型3,国家经贸委信息中心;模型4,国家体改委经济体制改革研究院;模型5,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710所。现将实际值和预测值列于表1。

表1经济预测检验

指标名称 实际值 模型1 模型2

预测值 误差

预测值 误差

GDP增长率(%)

8.8 9.5 0.79.6 0.8

第一产业增加值(%) 3.5 3.5

04.8 1.3

第二产业增加值(%) 10.811.7 0.9

11.7 0.9

第三产业增加值(%) 8.2 8.9 0.78.5 0.3

名义固定资产投资(%)

10.113.0 2.9

13.0 2.9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

26843

28300 5.4 28120 4.8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 0.8 1.8

12.0 1.2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 2.8 4.1 1.34.0 1.2

财政收入(亿元)864286800.04

财政支出(亿元) 9197.069200

0.003

出口总额(亿美元) 182717802.57

进口总额(亿美元) 142414803.93

指标名称 模型3 模型4

预测值 误差

预测值 误差

GDP增长率(%) 9.3

0.5 9.7

0.9

第一产业增加值(%)4.8

1.3

第二产业增加值(%)

11.8 1

第三产业增加值(%)8.2 0

名义固定资产投资(%)

15

4.9 13.0

2.9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 27400

2.129000

8.0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1.6

0.8 2.5

1.7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

5.0

2.2

财政收入(亿元)

财政支出(亿元)

出口总额(亿美元)1800 0.15 1800 0.15

进口总额(亿美元)1500 5.33 1490 4.63

指标名称 模型5 平均

预测值 误差 误差

GDP增长率(%)

9.45

0.65 0.71

第一产业增加值(%)

5.11.6 1.05

第二产业增加值(%) 11.70.9 0.925

第三产业增加值(%)

8.60.4 0.35

名义固定资产投资(%)13.33.2 3.36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亿元)281444.8 5.0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 1.175

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 1.567

财政收入(亿元) 8913

3.13 1.59

财政支出(亿元) 9354

1.70 0.85

出口总额(亿美元)

1810

0.09 0.74

进口总额(亿美元)

1434

0.07 3.49

表1的数字说明,1997 年的预测值普遍偏高, 特别是预测1997 年GDP增长率高于1996年,实际是相反的情况,出现了“转折点误差”。

三、对若干政策问题的思考

1.关于产业结构调节的机制

如上所述,目前出现的买方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是产业结构与需求结构扭曲的结果。如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国至今没有形成产业结构自动调整的机制,当经济运行进入谷底年份时,许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很少进行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一旦经济运行进入恢复、特别是进入繁荣阶段时,企业又将原有的设备和人员投入生产,生产原有的产品,产品更新、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速度都很慢。由此可见,调整产业结构的主要动力不是政府,而是市场,是企业。1993年以来,经济增长率连续下降,许多企业深感困难。1997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实际增长8.3%,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增长14.5%,而更新改造投资仅增长6.8%,说明盲目铺新摊子、 上新项目的现象十分严重,仍然不重视技术更新和产品更新,产业结构自动调整机制的作用非常有限。因此,加快国有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造,明晰产权,加强管理,开展竞争,形成产业结构自动调整机制,是加快这种调整的基本要求。

2.关于再就业问题

据估计,1993年以来,下岗职工已达3500余万人,其中一部分已经实现了再就业,还有很大一部分没有找到工作,生活比较困难,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需要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逐步解决这个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

——正确理解和处理农业的科技进步。在城市开展国有企业改革的时期内,农业科技进步应把生物技术、种子、化肥、农药、薄膜等放在首位,增加产量,提高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而适当放慢农业机械化的进程,向城市招工单位征收高额城市容纳费,减少农民进城打工的人数。向农业的深度与广度进军,实现农业产业化,发展乡镇企业,可以吸收许多人就业。农村是隐蔽失业,每人有地种,有活干,但劳动时间利用不充分,收入较少,他们十分分散,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力不大;城市职工是公开失业,即失去全部工作,收入大幅度减少,生活困难,他们比较集中,对社会稳定的影响力较大,这是需要采取上述措施的理由。

——妥善处理职工下岗问题。国有企业的多余人员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能在短期内解决,更不能把多余职工推向社会后就撒手不管。裁军使大批军人转业,政府机构改革要重新安排许多公务员就业,就业压力很大。我们认为,应当根据社会吸收再就业的能力,有计划地安排下岗,保持社会稳定。

——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加快城市就业信息网络的建设。目前已有的职业介绍所,数量少,规模小,技术落后,远远不能适应解决就业和再就业的要求。加快城市就业网络的建设,可以使招工单位与需要就业的人员在网上见面,职业介绍所可以利用网上信息向招工单位推荐需要就业的人员,扩大业务范围,发挥更大的作用。

——解决城市“有事无人干、有人无事干”的问题。目前一方面城市就业压力很大,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事情没有人做。造成这种扭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职工择业观念脱离实际,不顾劳动市场的变化、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年龄状况,总想找到环境好、工作轻、收入高而又稳定(铁饭碗)的职业;另外,有些脏活、险活、累活的报酬偏低,也是一个原因。今后除提高一些部门的报酬外,凡是经过职业介绍所三次介绍职业仍不愿就业者,可计入自愿失业的行列。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形成教育产业,扩大各类学校的招生人数。这既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又可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当他们就业时,可以增加收入,提高消费水平。

——禁止退休人员重找工作和在职人员搞第二职业。在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多一个退休和在职人员找到一份工作,拿两份工资,意味着一个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没有工资(失业救济金除外)。

3.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需求量大,物耗与能耗低,运量少,可以安排大量人员就业,还可以减少环境污染。1994年中国第三产业在GDP 中所占的比重为31.8%,印度为41.8%,孟加拉为51.8%, 巴基斯坦为49.8 %, 1991年美国为71.1%。这充分说明,我国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不仅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虽然1992年6 月中央作出了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但5年来的情况不能令人满意, 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始终落后于GDP的增长率,但1997年的差距有所缩小, 是一个好的迹象。第三产业包括许多部门,铁路,公路,水上,航空,管道运输,邮电通信,国内外贸易,饮食,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卫生,体育,社会福利,教育,文化艺术,广播电视,科学研究,技术服务,金融,保险,行政机关。例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需要许多关怀老人的机构,可以安排大量人员就业;又如,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旅游业将会迅速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是打破垄断,放宽政策,拓宽领域,取消各种不合理的限制。

4.大量增加基础设施投资

最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大量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是非常及时的。公共投资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重要手段,当民间需间不足时,增加公共投资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减轻、甚至扭转经济运行的惯性,拉动经济的增长。用什么技术来建设基础设施,是需要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我们不能每个建设项目的技术都在西方发达国家的后面爬行,应当选准一些工程,集中资金,采用高新技术,一举赶上,甚至超过西方发达国家。1998年下半年将出台房改政策,取消福利分房,住房建设将出现大发展的局面,真正发挥支柱产业的作用,但问题是如何提高住房建筑和住房的科技含量,提高质量。居者有其屋,是家庭实现信息化、知识化的前提条件,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标签:;  ;  ;  ;  ;  ;  

当前经济形势与经济预测检验_经济模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