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疗效评估的临床分析论文_杨琨

杨 琨

湖南省永州市中心医院 425000

【摘 要】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影(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年经我院收治40例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40例患者分别进行螺旋SCTA检查和DS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比较两种不同检测方法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的符合率,结果 40例高度怀疑对象中均经两种影像检查后行介入手术和随访,终确诊为39例颅内动脉瘤,1例为动脉硬化,其中SCTA影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7.44%显著高于DSA检查的84.62%。结论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疗效评估的临床分析效果显著。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诊断疗效评估;临床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and clinical value of spiral CT angiography(SCTA)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s. 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highly suspected intracranial aneurysm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7 to May 2018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 All 4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spiral SCTA examination and 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examination,comparing two different testing methods on the accuracy of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the results of 40 cases with highly suspected in the object are the two types of intervention after surgery and follow-up imaging,eventually diagnosed with 39 case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1 case as the hardening of the arteries,including SCTA imaging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diagnosis coincidence rate of 97.44%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4.62% of the DSA examination. Conclusion spiral CT angiography is effective in the diagnosis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Key words] spiral CT angiography;Intracranial aneurysms;Evaluation of diagnostic efficacy;Clinical analysis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内外壁的一种瘤状突出[1]。是神经系统突发的危险性疾病,致死率高,若不及时确诊和治疗会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目前国内脑外科对颅内动脉瘤术前的辅助确诊主要采用DSA影像成像技术,该技术临床反馈有一定的漏诊率[2]。因此探索更精准的术前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方法,减少因未及时确诊和治疗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成为目前医学界研究的重要课题。CT血管造影(SCTA)是一种快速、无创性影像检查手段,可以进行多个维度观察,同时具备强大的工作站对图像进行经后期处理和重建,此项技术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应用于心胸外科和神经外科等治疗。我院根据国外成熟技术以及其它外科借助SCTA技术辅助治疗的经验,选择SCTA影像技术辅助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为下一步介入手术治疗的主要判断依据。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年经我院收治40例临床高度怀疑颅内动脉瘤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进行螺旋CT血管造影和DSA检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纳入标准:①均具有典型颅内动脉瘤典型症状;②均在我院接受治疗和诊断;③患者及家属均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中途放弃治疗和转院者,②患者已处病危状态、严重精神疾病和无法正常沟通者;患者男性17名,女性23名,患者年龄24~62岁,平均年龄(44.28±2.54)岁;体重56-87kg,平均(69.28±2.54)kg。

1.2检查方法

1.2.1DSA检查:所有患者均利用德国 SIEMENS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检查,嘱患者平卧位,采用股动脉穿刺技术置管,行双侧颈内动脉、椎动脉及全脑血管造影,以3-5ml/s速度自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总量10-12ml,电压:62~82KV,电流12.5~20mAs,旋转角度15~65°,确保所有患者的焦片位180cm;三维重建方法为表面遮盖显示模式,检查后胶片处理时间为40-60min。

1.2.2螺旋CT检查:利用德国螺旋SIEMENS somatom emotionCT扫描仪采集原始图像,嘱患者平仰卧位,头部置于头架内,自然平呼吸。扫描参数:管电压130Kv、管电流200mAs、螺距1.264、速度1.5s/圈,层厚5mm,宽度15.00mm×0.725mm。以4-5ml/s速度自动注射非离子型造影剂,总量10-12ml,在注射17-20s开始扫描,扫描范围第2颈椎至顶结节水平,扫描方向自下向上,在获取平扫图像后利用仪器自带工作站进行薄层VR、MPR和MIP重建、容积再现,图像后处理时间为20-30min。

1.3观察指标

经影像学主治医师和主治医生会诊,对所获取的成像图像分别进行判断,对意见相左者进行共同判断并确定。并将诊断结果与后期介入治疗手术或随访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版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n或%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不同检查方法对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诊断符合率的比较

40例高度怀疑对象中均经两种影像检查后行介入手术和随访,终确诊为39例颅内动脉瘤,1例为动脉硬化,其中SCTA影像技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诊断符合率为97.44%显著高于DSA检查的84.6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小结

颅内动脉瘤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临床病因概括可分为:先天性因素、动脉硬化、感染和创伤等[3]。主要内在表现为动脉瘤血管鼓起,发展一定程度会破裂出血;外在表现为严重的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急剧,患者剧烈头痛和体温升高;但仍有部分颅内动脉瘤患者会表现为隐匿性,部分就医后虽有临床症状表现,但往往会因部分未发现异常导致漏诊,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和预后,甚至可能因此而产生不必要的医患纠纷或矛盾[4]。而本研究结果显示经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重建技术诊断外伤性肋骨骨折的诊断符合率达到97.44%,显著高于DSA的84.62%。

SCTA技术特点以及与DSA成像技术相比的优势:①SCTA完成整个过程仅需20-30min,其中扫描前准备3min,扫描2min,重建约15min;而DSA最快约50min,为重症患者争取宝贵时间。②SCTA可以多角度和维度清晰观察血管结构,并完成三维血管重建图像,而DSA不具备三维立体显示功能,观察位置和成影图像数量有限,对后上位及俯视位的观察不理想。③SCTA利用工作站的减影技术,对后交通站动脉瘤及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的判断具有明显优势,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轮廓,可以准确评价动脉瘤的病灶严重程度,在后期介入治疗前,为医生采取最佳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5-6]。

综上所述,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疗效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鲍志国,严金冈,李静静,等.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价值分析[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6):1141-1143.

[2] 朱金奇,朱炎.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应用价值[J].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7,27(5):808-810.

[3] 张金灿,胡丹,贺礼进,等.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6,9(29):102-103.

[4]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9):131-132.

[5] 曾辉. 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诊断脑动脉瘤的临床价值[J]. 世界临床医学,2016,10(16):237-238.

[6] 候殷杰.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在脑内小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9):137-138.

论文作者:杨琨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9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疗效评估的临床分析论文_杨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