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通、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杜帅,刘婷,孟新玲(通讯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脑病一科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目的:分析血栓通、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70例,随机分为35例对照组和35例观察组。对照组只给予血栓通治疗,观察组给予血栓通、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两组以14日为疗程。分别对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评价,并对照两组临床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对照组偏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升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血栓通、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使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并有助于改善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疗效。

【关键词】脑梗死;血栓通;丁苯酞软胶囊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分析

【中图分类号】R7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8-0232-02

急性脑梗死是由于脑血流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并引起相关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约占所有脑血管疾病70%左右,致残率与致死率较高,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本研究以我院于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对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栓通、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收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54~73岁,平均(63.51±4.70)岁;观察组男25例,女10例;年龄55~75岁,平均(64.53±4.7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

(1)研究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2)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诊断标准[1];

(3)发病小于24h;

(4)患者家属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研究药物过敏;

(2)严重心、肝、肺、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

(3)出血性疾病;

(4)严重感染;

(5)恶性肿瘤;

(6)临床资料不全;

(7)生命体征不稳;

(8)脑疝形成、脑水肿及昏迷;

(9)精神系统疾病。

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司匹林及阿托伐他汀等常规治疗。

2.1 对照组

单用血栓通冻干粉针治疗,250mL生理盐水中每次加入300mg静滴,每日1次。

2.2 观察组

用血栓通冻干粉针联合丁苯酞软胶囊0.2g,口服,每天3次。

两组患者均治疗为14日。

3.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1)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NIHSS评分标准[2]进行评定;

(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进行评定,包括洗澡,平地行走,修饰,进出厕所,上、下楼梯,进食,床椅转移,穿衣,二便控制等10项内容。每个项目分为0、5、10、15共4个等级,总分为100分。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选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疗效评定

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14日后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并对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1)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未见缓解或加重;

(2)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所缓解,NIHSS评分减分率51%~70%;

(3)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缓解,NIHSS评分减分率71% ~90%;

(4)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NIHSS评分减分率>90%。减分率=(治疗前积分- 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ADL采用Barthel 指数量表,最高分100,0~20分为完全依赖。

最低分0分;25~45分为重度依赖,50~70分为中度依赖,75~95分为轻度依赖。

5.结果

5.1 两组治疗前后NIHSS、ADL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及ADL评分比较存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日后观察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ADL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3.讨论

脑血栓形成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见的类型,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根本病因,最终导致血运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坏死。局部脑缺血是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3-4]。丁苯酞是我国从芹菜籽中提取出来的一种应用于脑梗死的新型药物,可恢复线粒体膜电位,提高线粒体ATP酶的活性,可透过血-脑屏障。目前有动物研究表明:重构微循环和保护线粒体的双重作用是丁苯酞所具有的,它可以重构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同时还能够促进提高线粒体磷酸腺普酶及复合酶Ⅳ的活性的活性,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得以保护,从而加强抗脑缺血作用,减轻脑水肿,改善缺血半暗带和梗死区域血流灌注,进而维持能量代谢减少神经细胞凋亡[6]。中医学认为急性脑梗死可归属于中风范畴,中医治疗原则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三七具有活血化瘀止血的功效,《本草纲目》:“三七,止血,散血,定痛”,血栓通冻干粉是中药三七块根提取物精制而成,三七总皂苷是主要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花生四烯酸(AA)、ADP的生成,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同时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的。王炎炎等[8]研究注射用血栓通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血栓通使高脂血症家兔血脂水平下降;同时使血小板聚集被抑制,降低血粘度及促进纤溶。本研究表明,对于急性脑梗死,血栓通联合丁苯肽治疗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方面是有效的,可行的,它可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已达到使患者回归社会的目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毕成.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4):138-139.

[4]张运超,丘永平,林力敏.依达拉奉联合疏血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5(14):7.

[6]袁晓勇.丁苯酞的药理作用于药动学研究及临床评价.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5:6.

[7]王炎炎,朱会超,许文平.注射用血栓通对高脂血症家兔血小板功能的影响[J].中草药,2015,46(3):396-400.

论文作者:杜帅,刘婷,孟新玲(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5

标签:;  ;  ;  ;  ;  ;  ;  ;  

血栓通、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杜帅,刘婷,孟新玲(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