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经济现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述评_劳动价值论论文

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经济现实——对一元论劳动价值论的评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价值论论文,当代论文,现实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价值论必须是二元论

价值作为反映生产关系的经济范畴,必须买卖双方同时出场,缺一不可。售卖(供给)者的使用价值哪怕接近无穷大,没有购买(需求)者,其价值也等于零。把价值“决定”与价值“实现”分开,即价值先由生产领域劳动耗费的加权平均数“决定”,市场价值(价值的表现形式)由供需双方去“实现”是错误的,因为“决定”与“实现”在同一个过程完成,二者是分不开的。马克思所说“社会必要劳动”指的是,某商品成千上万个经济行为主体在剧烈竞争中共同认为的因而是银货两讫的劳动量。假设供求平衡时的1尺布=10元=10小时,它表示卖方不得不认可,要卖出1尺布只能收进10元钱,买方不得不同意,要想买进1尺布,必须掏出10元钱。因为这是人们认为必要的劳动。等价交换的价值规律,不是任何个人意志可以改变的。

二、对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的评论

1.谷书堂、柳欣在《新劳动价值论一元论》一文中提出的公式:“……劳动量=劳动时间×劳动生产率”,实际上是给“劳动生产率”这个众所认同的名词下定义的定义性恒等式:劳动成果(20尺布)=劳动时间(4小时)×20尺布/劳动时间4小时;又如设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则有:劳动成果(40尺布)=劳动时间(4小时)×40尺布/劳动时间4小时。谷、柳二同志之所以能够把这个定义性恒等式变成表达变量因果关系的理论命题,是因为他们不仅把劳动成果(10尺布)、劳动量(10小时)与价值(10元)等三个名词混淆不分,而且实际上是“三位一体”等同为一了。其目的正如他们所指出,是通过给“劳动”一词下定义的方法,把对象化即凝结在生产资料(实物资本)的“物化劳动”同“活劳动”一样,二者在协同生产的过程中都会创造价值。

2.谷、柳两同志的新论,结构完整,逻辑严谨,试图把马克思静态均衡分析,通过引进技术进步及其体现在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工具原材料等,再引进我们社会主义也无法回避的人们的“利益冲突”,进行动态的非瓦尔拉均衡的均衡分析,确实是完全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探索,特别是用来解释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的大量新现象,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但是,明确断言“物化劳动”也创造价值,虽然逻辑推理确无懈可击,但总有美中不足之感,所以我建议谷、柳两同志把他们的新论换个名称:探索研究不变价格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价值论。与斯密、李嘉图的“不变价值(尺变)”相比,其新意在于,用价格代替价值,一字之差,因为前者讲的是90年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者讲的是两个多世纪以前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

三、两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

假设社会总资源(总劳动)=100小时,分别配置于两种产品的生产,粮(生活资料)750公斤,钢(生产资料)25吨,再假设1元=1小时。

D=需求曲线,S=供给曲线 MU=边际效用,MC=边际成本

(A)第Ⅰ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

粮0.1小时=0.1元 均衡产(销)量=750公斤

钢1小时=1元 均衡产(销)量=25吨

(B)第Ⅱ种涵义的社会必要劳动:

粮=0.1小时×750公斤=75小时

钢=1小时×25吨=25小时

合计=100小时

四、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与庸俗经济学价值论和分配论的比较

1.亚当斯密价值的二重性。

劳动价值论: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100元分解为(三)工资75元+利润25元(剩余价值论);萨伊生产费价值论:由收入构成的价值量100元构成(三)工资75元+利润25元(“三位一体”公式)。

2.马克思对庸俗经济学的定性分析。

(1)价值是看不见摸不着不可感知的东西:是通过科学的抽象分析法,揭示了隐藏在事物表面现象下面的事物的实质(价值的实质,源泉)。“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2)庸俗经济学的特质:用描述现象的手法代替科学的抽象分析法,以达到有意识地为资本的剥削和资本主义辩护的目的。所以不宜给约翰·穆勒戴大上庸俗经济学家的帽子。

五、马克思两种涵义的市场价值量等于瓦尔拉一般均衡

这个标题,P·萨谬尔森大概没啥话可说。但是,国内同行朋友们乍一看来,一定大吃一笃,很难接受,所以必须补充两点使同志们放心:第一,《资本论》第一卷第223页关于“劳动过程”与“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即1958年我们大批平心同志的“生产力的二重性”问题。第二,约翰·穆勒曾经谈到:“资本并不具有生产性,唯一的生产力是劳动力。”马克思指出:“这里说穆勒的论断正确,也仅仅就所指的是价值的生产而论,要知道,如果指的是使用价值,那自然界也是会生产的。”①

鉴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规范性与实证性统一的知识体系,笔者必须做到这一点,否则,就与萨缪尔森“趋同”了。所以,适应二战后科技革命、信息革命新特点,应把90年代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起来的中国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称为人力资本价值论,或称90年代的马克思劳动(或屹立于国际经济学界的中国学派或中国重农学派)价值论。

注释: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3册,第258页。

标签:;  ;  ;  ;  

劳动价值论与当代经济现实:劳动价值论一元论述评_劳动价值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