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洛酮在急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邓行云

邓行云

广西藤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543300

摘要:目的 探究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加用纳洛酮静脉滴注治疗。并对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苏醒时间以及后遗症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64.71%,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94.12%,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1.14±0.33)小时,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2.95±0.92)小时,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2.94%,对照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20.59%,对照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 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缩短苏醒时间,减少后遗症的出现,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纳洛酮;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应用效果

一氧化碳急性中毒主要是由于人们在燃气热水器洗澡时,通风不好,年轻人懂得享受,洗久了就会引起一氧化碳中毒[1]。按照吸入一氧化碳量与患者自身素质,一氧化碳中毒可分为三类,分别为轻度、中度以及重度。轻度中度患者通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身体无力以及头昏脑涨等表现,产生轻度一氧化碳中毒马上呼吸新鲜空气能够使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中度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存在昏迷与意识模糊的表现,若未及时发现与抢救,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直接威胁;重度一氧化碳中毒会引发患者缺氧,若发现不及时,未能及时抢救,患者抢救成功会产生意识模糊以及肢体不协调等表现[2]。纳洛酮作为一种解毒片,能够使急性中毒患者的呼吸频率显著增加,因此,纳洛酮在一氧化碳患者抢救中应用,可使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3]。为了探究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一组予以常规治疗,另一组予以纳洛酮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性与安全性进行比较,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全部患者都排除严重心脏病与心肌梗死等疾病,排除意识不清以及合并多种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均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并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最小6岁,年龄最大70岁,平均年龄(38.84±11.63)岁;昏迷程度:深度昏迷20例,浅度昏迷14例。观察组34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最小7岁,年龄最大71岁,平均年龄(38.96±11.74)岁;昏迷程度:深度昏迷22例,浅度昏迷12例。两组患者在昏迷程度等方面基本资料的对比并无明显差异(P>0.05),这表明2组之间可以比较。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使患者及时脱离一氧化碳环境,予以其平躺姿势卧床,并对患者的呼吸道中的阻塞物及时清理,确保呼吸道的顺畅。应用面罩输氧,把输氧量控制在6~8L/min,给予患者维生素C以及地塞米松等药物,使患者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并使患者脑细胞代谢速有效增加;把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环境中,还可以使患者吸入高浓度的氧气;患者如果产生并发症,需马上采取措施进行针对性的处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前提下实施纳洛酮(生产厂家:康哲(湖南)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437,规格:1mg)治疗,选择纳洛酮1mg与5%葡萄糖溶液100ml混合进行静脉滴注。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与后遗症发生情况进行有效观察与准确记录。

1.4疗效评定标准[4]

临床症状缓解表示表示对患者进行抢救过程中,对其呼吸、意识以及心跳等指标密切观察,患者在半小时内相关生命体征恢复到正常水平,且意识清醒;临床症状没有缓解表示抢救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心跳以及呼吸等指标,发现患者在半小时内生命体征没有恢复到正常水平,意识模糊。

1.5统计学分析

借助SPSS21.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如苏醒时间等表示用(),检验差异性选择t,计数资料如临床症状缓解率与后遗症发生率等表示用%,检验差异性选择X2,P低于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

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22例,缓解率64.71%;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30例,缓解率94.12%,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如表1:

2.2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

观察组患者的苏醒时间(1.14±0.33)小时,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2.95±0.92)小时,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t=10.798,P=0.0000)。

2.3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后遗症发生率

观察组患者产生1例迟发型脑病,后遗症发生率2.94%;对照组患者产生7例迟发型脑病,后遗症发生率20.59%,对照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X2=5.1000,P=0.0239)。

3讨论

一氧化碳中毒会引发人体缺氧,进而使患者机体β内啡肽释放量明显增加,引发患者出现呼吸不畅,产生昏迷或者窒息等症状表现[5]。在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抢救过程中,常规手段就是给予患者吸纯氧或者人工呼吸等,抢救时间越早其治疗效果越显著,可对患者由于机体缺氧而产生的循环性恶性损伤有效预防。重度一氧化碳中毒并合并深度昏迷患者,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抢救,不仅会使患者的苏醒时间延长,还能够使患者后遗症发生率显著增加,使患者的病死率显著提高。所以,常规方法虽然有效,但临床效果不显著,特别是针对重度昏迷患者来说,予以常规治疗不能及早使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6]。

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患者出现脑细胞水肿与脑损伤的情况,脑损伤主要是由于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增多,抑制患者的呼吸循环中枢,使脑水肿的出现。纳洛酮属于阿片受体拮抗剂之一,主要作用有如下几方面:首先:可对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对患者脑部的损伤起到阻止作用,还可以使患者缺氧后的脑血流量与脑灌注量明显增加,使患者临床症状显著缓解,如偏瘫与昏迷等;其次,纳洛酮可以结合分布在心脑气管的阿片受体,将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对交感肾上腺素系统与呼吸心跳的抑制明显解除;最后,可使患者的神经细胞三磷酸腺苷代谢明显改善,保护细胞,对患者的缺血再灌注现象起到有效的预防。此外,还有学者表示,纳洛酮可将患者体内氧自由基有效清除,对脑细胞有保护作用,使患者的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7]。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64.71%,低于观察组患者的94.12%;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后遗症发生率2.94%,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0.59%,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急诊抢救中应用,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使患者的苏醒时间明显缩短,还可以使后遗症发生率有效降低。

参考文献:

[1]游伟星,江倩华,张杰雄.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5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21):104-106.

[2]邱少聪.纳洛酮在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的临床价值研究[J].药品评价,2017,14(5):27-29.

[3]梁立峰.高压氧联合纳洛酮治疗87例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的疗效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553.

[4]曾志祥.一氧化碳中毒急诊抢救中纳络酮的应用效果研究[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6,10(5):28-29.

[5]蔡军.丹红注射液配合纳洛酮治疗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所致迟发性脑病的疗效[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5):21.

[6]贾晓博.纳洛酮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抢救的临床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5):158-159.

[7]刘芬.纳洛酮用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院前抢救的临床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67):132.

论文作者:邓行云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6

标签:;  ;  ;  ;  ;  ;  ;  ;  

纳洛酮在急诊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探讨论文_邓行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