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事业_图书馆论文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事业_图书馆论文

我国现阶段的图书馆事业,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阶段论文,图书馆论文,事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阶段的我国图书馆事业,有许多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如:图书馆事业的成长环境、图书馆事业的基本特点、发展战略及变革趋势等问题,都应深入研究。本文试就这些问题谈一粗浅看法。

我国图书馆事业立足于走向信息时代的社会,其成长发展环境从宏观上说,包括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既要与国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又要与国际范围内蓬勃开展的新技术革命相适应。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日益扩大,信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被列为第三产业发展的重点之一。党的十四大胜利召开和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发表之后,迅猛勃兴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使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快更广,而且发展潜力未可限量。形形色色的信息中心和咨询公司数量之多难以让人相信,越来越多的机构已经或者将要从事信息的存贮、研究、开发和传递。这种情况不只发生在和图书馆血缘关系较近的文化部门,许多与图书馆“不搭界”的企事业也纷纷跻身于信息产业,同图书馆抢“地盘”。图书馆碰到的竞争对手与日俱增,所受的诸种压力日渐加大。在信息产业所创造的价值中,图书馆所创造的只占一小部分,如果弄得不好,还有进一步减少的可能。说得严重点,图书馆被逐出市场经济竞技场正由潜在危机向现实危机转化。

国际上,席卷全球的新技术革命极大地加速了图书馆的现代化。在经济发达国家,已将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资料的自动检索,形成了包括自动化编目、自动化外借管理和信息情报中心网络化的完整的自动化系统。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已拥有130多个国家的约1万个图书馆的联机用户,我国有近四十个城市开通了此项业务。同时,缩微技术的问世和发展,又解决了藏书空间小的困难。随着社会的日益信息化,信息产业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发展信息产业,掀起了发展信息产业的热潮,充分显示了信息作为现代文明“三大支柱”之一的价值。

由此可知,处在国内外大环境和大背景中的图书馆事业是挑战和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而且现实地看,挑战多于机遇,图书馆面临的困难会更严峻,竞争会更激烈。图书馆如果不改变落后的管理体制和传统的工作模式,将难以在群雄拚抢的信息产业中立足。图书馆要抓住难得的机遇,大胆革除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多年形成的积弊,更新观念,转换机制,开发自身资源,增强自我发展的实力。

现阶段的我国图书馆事业具有哪些鲜明的基本特点呢?

1.服务的全社会性。 各级各类图书馆均有公益事业的性质,理所应当地供全民享用,不言而喻要向全社会开放,为全社会服务。图书馆应通过自己卓有成效的活动,努力在全社会逐步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的、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和谐的生活方式,摒弃那些愚味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尊重知识、重视信息的风尚和振奋起积极的、向上的、进取的精神,克服那些安于现状,惧怕变革、墨守陈规的习惯势力。图书馆拥有最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不仅有可能而且有必要提供给全社会成员开发利用。在我们国家里,人人都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人人都要关心图书馆的建设。正如列宁所说,图书馆的努力“在于如何使图书在人民中间广泛地流传,吸引了多少新读者,如何迅速地满足读者对图书的一切要求”。图书馆的一切活动和改革,都必须在全社会的范围内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有利于调动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开发智力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人们获取和利用文献信息的能力和情报意识,有利于增强民族素质。

2.读者的多层次性。 图书馆面对的服务对象中包含着有各种年龄的、各种文化程度和各种文献资料需求的人。因此,图书馆读者群类型复杂,各种各样,呈多层次性。读者以年龄来划分,有儿童、青少年、中青年、中老年、老年;以文化程度来划分,有小学文化程度、中学文化程度、大专文化程度和研究生文化程度;以社会职业来划分,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或工、农、兵、学、商),甚至还有来自境外的的读者;以文献需求来划分,可分为:

(1)鉴赏型读者。这一类型是指读者在工作和学习之外的个人业余爱好和兴趣(以娱乐和消闲为动机)的需要。这是图书馆恒定的、大量的、对文献利用率高的读者群。

(2)专业型读者。这一类型读者主要是以自己从事的工作和学业为主要需求范围,文献阅读与自己的专业紧密结合。

(3)研究型读者。这一类型读者一般指研究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他们的阅读目的主要是为了系统猎取最新情报信息,以增强科研能力,提高自身科研水平。

(4)攻关型读者。这一类型读者往往来自生产、设计、科研第一线,负有攻关破难任务,对图书馆要求较急较高。

此外,图书馆还要接待各种思想状况的公民,向他们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有的图书馆甚至还为正在服刑的罪犯送精神食粮。

3.价值的非直接性。 一般说来,各种文化事业在两个文明建设中所产生的作用具有非直接性的特点,即具有一定的模糊性、隐蔽性、间接性、长期性、中介性,而图书馆的这些特性显得更明显、突出。

图书馆的出现,是社会文明的需要。人类需求有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之分,图书馆只是向社会成员提供属于精神范畴的文献即知识和信息。图书馆对物质文明建设的作用是间接的,非直观的,而人们特别重视和关心与自己生存直接相关的物质文明建设,故对间接满足自己物质需求的图书馆认识往往产生隔阂、障碍,利用的紧迫感和自觉性相对减弱,往往对图书馆的社会价值看得肤浅,估计不足,缺少重视和关注。

图书馆产生价值具有一定的待显性和非直观性。图书馆加工好的书刊可提供给读者反复阅读,且阅读方便快捷,实际上图书馆工作人员劳动的价值就隐含在节约了读者劳动的价值之中,这一点常常被人忽视或不承认,这很不公平。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非直接性可能遮住人们甚至一部分决策者的视线,使他们看不清楚图书馆的重要作用,造成了对图书馆意识的淡漠,这一与信息时代不合拍的状况亟待改变。自上而下地变革思想观念,强化图书馆意识,十分必要。

4.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地域辽阔,情况复杂,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也不平衡。一是地区间的不平衡,在图书馆发展道路上有先后、多少、快慢的差别,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就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也还存在这种差别。就拿市场经济起飞较早的广东省来说,目前仍有个别市、县尚有公共图书馆的空白,一些中心城市还未建区馆,图书馆的类型也比较单一,服务网点少。至于藏书量和馆舍、设施,差别悬殊可能更大。所以,经济文化比较发达地区和比较不发达地区,沿海、内地和边疆,以及城乡之间,图书馆界要按照扬长避短、形式多样、协作互惠、共同发展的原则,大力促进横向联系,促进文献、人才和设备的合理交流和共享,加速我国图书馆业发展。

5.职能的可转变性。 客观世界处在永恒的变化中,一切都随时间、地点、条件而转移。图书馆的职能是可改变、可转换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开展,要求图书馆与社会的发展同步,追赶时代潮流,适应广大人民的需要,及时而果敢地转变职能。事实上,这些年来图书馆的职能、观念、工作结构和活动方式均发生了变化,产生了新的职能,这是图书馆有生命力和发展后劲的表现。当然,图书馆新的职能的产生并不意味着旧的职能的消亡。

6.事业发展的易滞后性。 我国图书馆事业是比较落后的,近十多年来虽有较大进展,但与国外相比,差距仍很大。有人戏称,“图书馆在我国属于第三世界”。图书馆事业一般而言,不仅要在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置于后列的地位,而且在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中也是摆在次要的位置。在高校系统,往往是装备实验室重于装备图书馆。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易滞后的最大问题是资金投入不足。图书馆资金不足,最深层的原因是不被重视。有的决策者不肯把钱花在图书馆事业上,“非不能也,是不为也”。观念更新是当务之急,但要改变根深蒂固的旧观念却非易事。

7.文献资源的待开发性。 众所周知,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利用率较低,这与文献资源开发不够直接相关。要大规模地深层次开发文献资源,必须运用现代化手段,这就要有相应的资金和设备投入,否则,只能“心有余而力不足”。要使开发出来的信息产品受人欢迎,一定要优质高效,这就要配备较高素质的开发人员,不搞好人才建设也是一句空话。培训相应人才是文献资源顺利开发的根本。开发与利用密不可分。必须大力提高读者利用文献资源的意识与能力,文献资源的开发才会趋向充分。文献资源的开发显现出图书馆新旧职能的和谐发挥和整体功能的日益增强。新旧职能的关系是继承与发展、主次地位相互转化的关系,这是保持图书馆职能的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所必须的。今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入开展,图书馆的职能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将标志着图书馆事业的兴旺发展和功能的进一步发挥。

发展图书馆事业一定要制定长远规划和战略目标,借以明确奋斗方向、凝聚人心、振奋精神、鼓舞斗志,既能稳定和优化图书馆队伍,又能教育和鞭策那些轻视图书馆的人们。发展我国图书馆事业的战略方针可以概括为:“面向未来,保持特色,深化改革,开拓前进”。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指导思想是:遵循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抓住机遇,借鉴国外经验,解放思想,艰苦奋斗,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经过长期努力,把图书馆逐步办成开放型、多功能、现代化、高效而有活力的文献信息中心,与国际接轨,实现图书馆的社会化、网络化和产业化。

必须指出,并不是全国大大小小所有的图书馆都要达到上述文献信息中心的水准,这不现实也无此必要。这里只是要求省级公共图书馆和大多数科研院所及普通高校图书馆达到上述水准,它们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管理上都可以实现上述目标。

开放型。 这是指图书馆要全面履行“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原则上实行不附带任何条件的向社会各界开放,(有偿服务不算附带条件)。(1)最大限度地公开和开放馆藏文献,不断扩大馆藏开放面;(2)最大可能地延长开放时间;(3)切实保障读者自由利用馆藏文献的基本权利;(4)简化利用手续,方便读者;(5)减少读者借阅文献的限制。同时,图书馆要进一步破除狭隘观念和封闭思想,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拓宽与外界沟通和交流渠道,灵敏反映社会动态;广泛开展公关活动,加强横向联系和对外交流,增加透明度,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本馆的情况,接受社会的监督。

多功能。 这是指图书馆要发挥优良传统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多种功能和作用,造福于社会,为国强民富作贡献。图书馆的传统职能主要有:继承和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的功能,传播和发展知识与信息的功能,社会宣传教育的功能,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功能。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图书馆以提供智力服务为主要特征的信息开发与经营功能必将日益强化和显露。它与传统功能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使我国图书馆昂然屹立于发达的信息产业之林。强化多种功能的关键在于解放思想,开拓进取。

现代化。 这是指图书馆从内质到外貌都与现代化社会相称,毫不逊色。一般说,图书馆技术装备的现代化、图书馆事业组织的现代化和图书馆经营观念的现代化,构成整体意义上的图书馆现代化。也就是说,图书馆现代化有这三层含义,缺一不可。图书馆技术现代化以电子计算机为核心;图书馆事业组织的现代化以图书馆内部结构和运转模式科学化为标志;图书馆经营观念现代化以产业观为首的观念群的确立作特征。图书馆现代化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的渐进过程,各个地区、各种类型的图书馆现代化发展程度和速度是不平衡的。

高效。 这是指图书馆在文献信息服务中既要讲高效率,又要讲高效果,也要讲高效益。讲效率,就是要加快文献信息传播的速度,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提高文献的利用率,缩短图书流通周期。讲效果,就是要使传播的内容精、真、准,给读者以切实可用的信息,让读者达到预期的目的。讲效益。从一定意义上说,图书馆是信息商品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强化投入产出,在坚持把社会效益置于首位的前提下追求经济效益是无可非议的。

有活力。 这是指图书馆有一定的自主权,干群有较高的积极性,开发经营的功能得到增强而不是削弱。图书馆自主经营的能力、干群的经久不衰的创造力和长期奋斗形成的综合馆力,决定了图书馆生机勃勃的活力。有人说, 图书馆的活力的源泉,在于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智慧和创新精神。这是千真万确的。图书馆如果能做到每个员工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主人翁的姿态勤奋工作,人人关注本馆的经营,个个重视本馆的效益,事业肯定能兴旺发达,没有任何困难可以阻拦。而这要在改革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和动力机制,理顺馆内外各种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人事和工资制度的改革尤其要先行搞好,把工作成果与物质利益和社会荣誉紧密结合起来,增强大家的责任感、紧迫感、光荣感和归属感。

文献信息中心。 这是对图书馆整体形象和全部价值的概括。当今时代,信息作为社会三大资源之一,为世人注目,特别是受到经济发达国家的广泛重视。图书馆作为人类的“第二课堂”,现代社会的大脑,日益成为知识和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图书馆通过自身持续努力和外部长期支援,成为社会集聚和贮存文献的殿堂,传播和开发利用信息的中心,源源不断的知识的喷泉。

我国图书馆事业由于受前面所述的种种因素的制约,前进的道路不可能平坦,发展的速度不会很快,面临的困难仍很多,出路在于改革。它将在不断变革过程中,逐步完成“十个转变”,坚持“五个不变”。

“十个转变”是:

1.馆藏资源: 由独享到共享。资源共享是图书馆现代化的体现和发展方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49年通过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提出,自由地利用图书馆是人类共有的权利。各级各类图书馆的文献及其他资源决不能本单位本系统独享,决不能只供一部分人开发利用,也不能单位或部门所有。资源不共享的思想和做法是错误的,要逐步消除读者在书刊借阅、文献利用上的种种差别。要实行开架管理,向单位内外、系统内外的读者开放。要破除本位主义和狭隘观念,馆与馆之间要互通有无,互相支援,使馆藏资源尽量得到最充分利用。

2.文献载体: 由单元到多元。现今我国图书馆的文献载体基本上是单一的印刷型的纸质文献,非印刷型载体很少。随着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非印刷型载体将越来越多,极大地丰富馆藏。非印刷型载体有光盘、磁盘、录音、摄像等。非印刷型载体完全取代印刷型载体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我们应立足于现实,着力于印刷型载体文献的收集,不放松非印刷型载体文献收集的努力,积极为非印刷型载体的丰富创造条件。

3.政策法规: 由欠缺到配套。图书馆的政策法令是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图书馆政策的内容一般包括:事业拨款政策、文献资源政策、读者服务政策、有偿服务政策、人才管理政策、科学研究政策、国际交流政策、技术设施现代化政策、图书馆学教育政策及事业发展政策等,图书馆法作为图书馆政策的最高体现,具有更大的效力。可是目前我国没有一部图书馆法,其他政策法规也不健全,要提上议事日程,逐步完善配套。

4.经费来源: 由单渠道到多渠道。事业经费是维持和发展事业的首要物质基础,多多益善。现在图书馆经费来源比较单一,几乎全部依赖国家拨款,其他来源甚少。图书馆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今后看来主要还得国家拨款扶植,但不排斥且要争取经费来源的多渠道。要采取馆内创收一点、地方和企业及个人(包括海外华侨)赞助一点等办法多渠道集资,缓解经费短缺困难。

5.社会投入: 由很不足到较充足。任何社会性事业的发展,都须得到社会足够的投入。社会投入包括物质投入和精神投入。精神投入主要指社会各界的关注、重视、推崇以及舆论和道义上的支持等。而这些对图书馆来说,都显得很不够。当人们对信息重要性的共识达到如一位美国前总统所说的阳光、空气和水分那样时,社会投入必定会大增。

6.工作手段: 由手工操作到自动化。当前我国绝大多数图书馆基本还停留在手工操作阶段,工作效率不高,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我国相当一部分图书馆将逐步电子化,图书馆工作象链条那样由计算机连结了起来,采购、编目、流通、检索、行政管理、电子邮通和财政结算等都已自动化了,只有极少数工作尚需手工,如上书、贴标签等。

7.人员结构: 由不尽合理到比较合理。很久以来,我国图书馆人员结构失调,年龄、学历、职称三大结构不够合理,必须适应调整,优化组合,改变先天不足的从业人员的构成,淘汰冗员,实行聘任制,最终形成群体优势。同时,要端正馆风,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向心力和战斗力,树立自身的良好形象,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素质和地位声誉。

8.图情教育: 由不够发展到比较发展。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包括中、高层次的专业(学历)教育、普及性的常识教育和经常广泛性的读者教育三大部分。专业教育要合理布局,提高档次,有超前性,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以满足各类图书馆对人才的不同需求;常识教育主要是增强公民的图书馆意识;读者教育则以提高读者利用图书馆能力为主。

9.服务模式: 由单纯服务型到经营服务型。这是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变革,是新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经营的实质是筹划营谋,追求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的管理,不一定与“钱”相联系。经营服务意味着图书馆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积极发挥信息开发与服务功能,大力开展以创收补文、多业助文活动,大胆搞有偿服务求发展。

10.理论研究: 由经验图书馆学到新型图书馆学。图书馆要生存、发展,非搞理论研究不可,因为没有科学的理论便没有自觉的行动。图书馆事业的蓬勃发展必将带来图书馆学的理论研究的繁荣。图书馆界人士必将通过长期艰辛努力,完成从经验性的图书馆学到科学的、理性的新型图书馆学的转化,推动图书馆事业朝着正确方向前进。

“五个不变”是:

1.“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图书馆精神不变。 图书馆人员要把代表图书馆优良传统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发扬光大,同时要在新的形势下注入新的血液,赋于新的内容,使之始终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闪耀出新的光彩。

2.文献为本的基本特色不变。 无论在目前还是在今后,都要保持这一特色,决不要丢掉这一优势。要在文献信息的深度开发利用上多下功夫,大见成效。

3.“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宗旨不变。 读者永远是“上帝”,图书馆从上到下,都要主动、热情、耐心、周到地为读者服务,同时求得广大读者的了解、支持和协助。

4.社会效益居首位的原则不变。 图书馆要讲经济效益,但绝对不能“一切向钱看”,唯利是图,这是不容置疑的。

5.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不变。 图书馆实行馆长负责制,但党组织要起监督保证作用。就是今后与国际接轨了,图书馆内党组织的地位作用也不能有丝毫的削弱。

标签:;  ;  ;  ;  ;  

现阶段我国图书馆事业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