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_甘沛旋

浅析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_甘沛旋

广西省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 儿科一病区 530022

摘要:目的 观察分析小儿肠道病毒(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该院2016年2月—2017年2月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检测其脑脊液标本,分析其中49例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临床特点。结果 共检出EV感染49例(70.00%),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脑炎患儿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后遗症;脑膜炎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呕吐、头痛、腹泻、畏光、乏力、肌痛,治疗后全部康复。结论 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脑膜炎和脑炎症状较轻,预后良好,重症脑炎可遗留不同程度后遗症。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肠道病毒;临床特点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of children enterovirus(EV). Methods 70 cases of aseptic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in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and CSF samples were detected.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49 cases of enterovirus infection in central nervous system were analyzed. Results there were 49 cases of EV infection(70%),17 cases of encephalitis,32 cases of meningitis encephalitis;clinical manifestations were fever,headache and vomiting,3 cases of Coxsackie virus type B3 encephalitis in critical condition after treatment,1 cases recovered,2 cases of sequelae;meningitis mainly manifested as fever,headache,vomiting,diarrhea,photophobia,fatigue,myalgia,all recovered after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common pathogens of children'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s are enterovirus,mild meningitis and encephalitis,and good prognosis. Severe encephalitis can leave various sequelae.

[Key words] 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enterovirus;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儿童中枢神经系统病毒性感染临床常见,临床表现和脑脊液检查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通常病毒分离技术难以从血液或脑脊液中检测到病毒,而对脑脊液中病毒核酸的聚合酶链反应检查已成为常用的诊断方法[1]。肠道病毒是导致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为减少和预防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该院对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分析,检测患儿脑脊液标本,并探讨EV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临床特点,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住院部收治的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儿进行研究,该次研究已取得该院伦理委员会知情同意。其中男性27例,女性43例,年龄12 d~11岁,平均年龄(5.12±1.17)岁。经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符合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断标准[1],排除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带状疱疹等传染性疾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患有癫痫、免疫缺陷和其他神经系统基础疾病的病儿。同时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收集标本

收集患儿10 mL脑脊液(CSF),分装后在零下70 ℃环境下保存。常规检查和细菌培养后,根据ECHO30、COXB3、EV71标准病毒株为阳性对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选择26例脑外科手术患者CSF作为阴性对照。

1.2.2 引物设计与合成

引物包括分型、通用引物,均由上海生物公司自动合成仪合成。

1.2.3 EV RNA提取和RT-PCR扩增

采用经改良过后的酸性胍-酚-氯仿一步法,对肠道病毒中RNA进行提取。采用通用引物逆转录合成cDNA,应用常规方法进行PCR扩增。

1.2.4 EV分型

若通用引物PCR扩增结果呈阳性,根据肠道病毒VP1基因,采用分型引物进行RT-PCR,由上海博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琼脂糖凝胶回收系统对产物进行回收、纯化,将产物构建载体连接入质粒后转染进入大肠杆菌,克隆测序,采用M13R(-48)、ABI3730型DNA序列自动分析仪(_3730型基因分析仪为48道毛细管基因分析仪,可以升级为96道毛细管的3730XL,它是高通量基因分析的首选技术平台),采用NCBI网站中BLAST程序翻译,GenBank输入,比较序列并分析结果,同源性最高序列则为相同型别[2]。

2 结果

2.1 RT-PCR检测

该组70例患儿CSF标本经PCR检测,获得阳性结果49例,占70.00%,其中32例脑膜炎,占65.31%,17例脑炎,占34.69%。对脑炎患儿CSF标本2次PCR扩增,14例阳性结果,占82.35%,其中埃可病毒12型7例,埃可病毒7型1例,柯萨奇病毒B5型1例,柯萨奇病毒B3型4例,柯萨奇病毒A9型1例。4例柯萨奇病毒B3型中,3例为重症脑炎,7例埃可病毒12型患者病情较轻,其他病情均较轻。

2.2 EV脑炎临床表现

年龄<5岁者13例(76.47%),年龄≥5岁者4例(23.53%)。在发病早期,发热16例,呕吐17例,14例头痛,且症状迅速加重。根据症状可分为精神障碍型1例,脑干脑炎型1例,小脑炎型1例,癫痫型2例,昏迷型2例,混合型10例。治疗后,大多数完全恢复,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患儿病情危重,昏迷评分<7分,经综合治疗后,1例完全康复,1例遗留运动障碍,康复训练后生活自理,1例癫痫,需长期服药。

2.3 EV脑膜炎临床表现

年龄<5岁者21例(65.62%),年龄≥5岁者11例(34.38%)。发热28例,呕吐16例,头痛28例,腹泻7例,乏力15例,畏光9例,肌痛4例(12.50%),脑膜刺激征阳性14例。针对性治疗后,全部康复。

3 讨论

目前,临床发现肠道病毒(EV)高达近70个血清型[3],包括柯萨奇病毒(CVs)、脊髓灰质炎病毒(PVs)、埃可病毒(Echos)、新型肠道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多表现为乏力、低热、倦怠,严重者全身感染,对患者脑、心、脊髓、肝等器官造成严重的损伤,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人是肠道病毒唯一寄主,可通过餐具、食物、手指、飞沫等传播,感染风险较大。肠道病毒疾病分布于世界各地,温带以夏季较为常见,热带、亚热带全年均有,尤其是在卫生条件差、潮湿、人群拥挤地区,发病率相对较高。肠道病毒常寄生于肠道,少数可进入血流、神经组织,以隐性感染较为常见[4]。EV是导致病毒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原体之一,该院从70例无菌性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检出EV基因49例,比例为70.00%,其中17例脑炎,32例脑膜炎,两种疾病发病年龄多<5岁,李鹏等[5]报道显示,EV脑膜炎40例患儿中,26例在5岁以内,5岁以上14例;EV脑炎患儿,21例EV脑炎患儿,16例5岁以内,5例5岁以上。该文研究结果比李鹏等[5]报道的EV71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爆发流行患儿年龄偏高。EV脑膜炎临床症状较轻,多表现为头痛、呕吐、发热、乏力等,部分伴有肌痛、畏光,婴儿可伴有皮疹、腹泻。该组结果显示,<5岁患儿脑膜炎发病率高于≥5岁患儿,这可能与患儿年龄小、机体器官发育不成熟有关。多数病毒引起脑炎为急性发病,损伤程度根据病毒种类、机体情况、感染条件等因素判断[6]。肠道病毒导致的脑炎患者,多数病情较轻,也有脑实质局灶性、弥漫性损害所致的意识障碍、持续惊厥、局灶性神经体质报道。该次研究中,17例脑炎患儿发病早期发现为呕吐、头痛、发热等,急性期表现为精神障碍、语言障碍、吞咽困难、抽搐、昏迷等,积极治疗后可完全恢复。该组有3例柯萨奇病毒B3型患儿病情严重,昏迷评分在7分以下,治疗后1例康复,2例遗留功能障碍,被药物控制。该组3例柯萨奇病毒B3型脑炎为重症的原因尚未清楚,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7-8]:①EV基因变异诱导T细胞活化异常,引起淋巴细胞增殖、炎性递质释放,进一步损害神经元功能;②肠道病毒程度决定簇基因变化,使病毒毒力变化;③温度、湿度、气候影响EV基因突变,影响毒力;④免疫功能、抵抗能力低下。

综上所述,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体为肠道病毒,重症脑炎会遗留后遗症,轻度症状者预后良好。该组研究样本量较少,还需引入大量样本,进一步探讨确切机制,更加准确地了解小儿肠道病毒感染特点,掌握其导致小儿中枢感染发病机制提供新思路,为临床疾病诊断、治疗、预防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郑雪,黄巧冰.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4,13(5):534-536.

[2]陈冉冉,何颜霞.肠道病毒71型感染致中枢神经系统损害预后的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5,30(4):318-320.

[3]薛清彬,吴泽彬,黄海川,等.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河北医药,2014(12):1806-1807.

[4]余向文,蓝锋,候萍萍,等.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18):4292-4293.

[5]李鹏,陈宗波.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特点[J].齐鲁医学杂志,2011,26(1):28-30.

[6]李杰.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并发神经性肺水肿临床情况研究[J].医学信息,2012,25(12):86.

[7]周小桢,陈平洋.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及脑脊液乳酸脱氢酶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中外医疗,2015(12):184-185,188.

[8]郝立成,彭建霞,张双,等.乳酸脱氢酶、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检测在小儿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价值[J].现代预防医学,2014,41(4):644-646.

论文作者:甘沛旋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8

标签:;  ;  ;  ;  ;  ;  ;  ;  

浅析小儿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观察论文_甘沛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