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代以来的传教士形象研究综述
朱振刚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00)
摘 要: 本文以1980年代以来的学术成果为研究对象,梳理传教士形象的不同研究侧重,综述该时期传教士形象判定,以期为当下中国文化发展战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文化交流;1980年代;传教士形象
传教士形象研究历来是众多研究者所热衷的课题。笔者参阅传教士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同时系统参阅中国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和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当中关于传教士研究的论文与文章。就1980年代以来,传教士形象研究的成果进行分类,笔者将其分成了包括教育、医疗等在内的13个大类,并分角度综述如下:
分角度言之,出版事业方面,主要论述了传教士对近代图书出版、报刊发行所起到的作用。“传教士在国内创办出版机构,举办多家报纸,出版图书,此出版活动除了带来先进机械设备与创新出版思路,亦革新了国内出版技术,促进形成了近代出版业,先后培养了中国的出版家人群,客观上催生了民营出版家……使得中国出版领域进入新的征程。”
学术研究方面,因当时中国传统学术研究正在逐步向现代学术过度,论述倾向于“传教士用独特的视角对传统学术进行观察与剖析,厘清了当时学界没有意识到,甚至有意识但不曾提出的诸多有价值的学术研究成果”,具体而言,主要在于翻译介绍中国的经典,对中国传统经典的认识,对中西学术差异的见解,对教育所做的改革和提倡。
专业通道晋升,激发动力。设置纪检专员岗位序列,打通职业晋升通道,有效激发了纪检监察人员的工作动力,提升了监督人员监督工作的主动性。
法律思想方面,“自鸦片战争以后,传教士采取诸多方式,全力引入西方的法律制度与典籍,包括商律、刑法、民法、国际公法等等,客观上为清代末期的法律革新带来了诸多参考,促进了中国近代法律的成长与转型。因此,传教士在沟通晚晴中西方法律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70年来,公司研究人员的研究已经从手工计算发展到了先进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汽车,工作重心也从互联网的哲学基础扩展到了因现代互联网而导致“真相衰退”的威胁。今天,兰德的客观分析、多学科研究方法等将指导其对未来所有问题的分析,包括美国的儿童福利、医疗保险和枪支政策等等。用兰德创始人的话说,兰德一直在努力寻求美国公共福祉和安全之间的平衡。
女子教育则侧重论述传教士办学打开了中国几千年封建教育体制的缺口,促进了女性的思想解放,完善了中国近代的教育体制;英语教育和教学方面,传教士办学培养了中国近代最早的英语人才和英语教育师资,同时,英语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对于英语人才的需求。
科技方面,传教士活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西方科技文献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及其传播对于中国科技建制所产生了影响。他们“在中西方文明之见架构起科技交流的纽带,促进科技信息的交流,把西方先进科技思想、科学成果、价值理念甚至科研组织模式在无形中的引入国内,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科学领域的革新,与此同时,他们还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文明到西方去,使得中国科技成果参与并影响西方科技文明的发展。”
表2显示了在整个研究样本期间,上证综指收益率与各国(地区)指数收益率之间的相关系数。虽然传统相关系数测度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同样也能反映一些基本信息。无论是Pearson相关系数还是秩相关系数(Kendall相关系数和Spearman相关系数),上证综指收益率与香港恒生指数收益率相关性最强,其次是日经225指数收益率,与标普500指数收益率相关性最弱。
图书馆方面,西方传教士通过著述和翻译等活动,对中国的图书馆思想进行启蒙,同时还积极引进西方的文献,在中国开办了新型的图书馆,树立了典型和范本。这样,“逐步打开了西方图书馆思想在中国的影响,启蒙了中国近代图书馆的萌芽与发展……。”
就对中国教育的整体性影响而言,传教士的主要活动在于对中国传统教育的批评及其改革建议,对西方现代教育的宣传和引入,包括教会学校等。他们“引进西方国家的教育模式;热衷于西学的传播,翻译西方经典,启蒙社会整体风尚,促进国内士林阶级世界观与价值观的转变,同时还引入近代西方教科书,使其变得更正规、更科学。”传教士群体成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启蒙者和引路人,促进了中国教育事业向近代化转变,积极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传教士对于中国儒家经典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其对于经典本身的解读上。传教士作为异域文化的承载者,其对于中国儒家经典的审视和关照为我们理解儒家经典、理解自身打开了一扇窗,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识自身的视角。传教士对于中国儒家经典的诠释“对于开掘儒家典籍现代社会价值,重新认识儒家价值观,为定位孔夫子的历史地位带来了全新的研究视角……为儒家文化的认识和解读,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认识提供新的思路”
传教士对于中国习俗改良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教育、出版以及综合论述西方传教士对中国各项事业的促进上。他们的到来,带来了中国传统儒家伦理所不具有的新的思想武器,也就能够站在新的历史高度,对中国的旧的习俗进行批判。传教士们创立大量的报刊、杂志,通过对中国习俗的深刻剖析和批判,对于中国习俗的改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并“借助于批判社会不良风气的契机,打开国人视野,“睁眼看世界”,促进了国人思想观念的开化,同时也将中国民俗引入西方,使西方世界逐步深层次了解神秘的东方中国,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西民俗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彼此认识。”
陆游《游卧龙寺》一诗描述他追随夔州的峒民“晓发鱼复走瞿唐”,游观当地人认为最宏大的卧龙寺,结果却令他十分失望:“过江走马十五里,小寺残僧真蕞尔。投鞭入门一为笑,僻陋称雄有如此。”之所以觉得其寒酸简陋,是因为陆游见过家乡所在的吴越地区更为壮观的寺庙:“君不见天童、径山金碧浮虚空,千衲梵呗层云中”。故乡佛教建筑的雄伟,标志着吴越地区经济、宗教的发达,而夔州,仅从一个小寺庙就可见其各方面的贫穷落后。
传教士在医学方面所起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上,侧重于西医的引入及其附带产生的相关影响。医学传教士将基督教带入中国,带来了整个西方的近代医学体系,“将西方近代医院制度引入中国,同时引入的还有护士教育理念、医学教育制度、甚至包括助产士教育制度等等”;他们“筹建了近代中国最早的一批诊所,开办了妇孺医院,引进疾病救治措施,设立慈善救助,为中西医的交流起到重要的推动性影响。”
基于上述论证,可见不同职业的传教士对于中国各项事业的现代进程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即使某些研究者点出了他们为传教的目的,但也仅是止步于传教本身,论述的根本依然在于传教士在文化交流的进程当中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郑艳红.传教士与近代中国图书出版[D].开封:河南大学,2008.
[2]胡瑞琴.德国传教士安保罗的儒学经典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06.
中图分类号: G649.29;B97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0049-(2019)02-0149-01
标签:文化交流论文; 1980年代论文; 传教士形象论文;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