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_陈丽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内科中微量泵的应用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59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患者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微量泵,观察微量泵的临床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59例患者中54例应用微量泵效果良好,优良率91.5%。患者均未产生不良反应。护理满意度为94.9%。结论 微量泵应用于心血管内科安全有效,有助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但同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护理人员需增强责任心,熟练操作规范,提高业务水平,强化对微量泵的认知,确保应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微量泵;应用;护理体会

微量泵是一种携带方便的新型泵力仪器,其在药物注射过程中精度高,注射量控制好,在小剂量、长时间给药治疗方面颇具优势,在危重患者的抢救方面也可提高效率,并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1]。资料显示,心血管内科应用微量泵治疗效果显著[2]。本研究则主要回顾性分析59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探讨心血管内科微量泵的应用及护理体会。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59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病例纳入标准:治疗过程中均采用微量泵;年龄>40岁;签署知情同意。59例患者中男女分别33例、26例;年龄44-76岁,平均(60.8±4.6)岁。心力衰竭患者26例,心肌梗死患者13例,冠心病患者14例,心律失常患者6例。

1.2 方法

1.2.1 应用方法

根据需要进行注射器的选择,遵照医嘱充分调配药液并摇匀,连接泵管以及头皮针、排气,固定注射器于注射泵中;通电源,将注射泵开启,并进行速度调整,完成静脉通道的连接,启动键按下之后,指示灯显示为绿则视注射泵运行正常;微量泵应用结束,则将静脉通道和泵管的连接断开,将电源关闭,并撤出注射器,擦拭干净微量泵。

1.2.2 护理方法

(1)心理护理:心血管内科疾病大多病发突然,病情严重,患者易产生恐惧、不安、焦虑等心理,护理人员在给予充分的心理疏导及精神安慰外,还需针对微量泵的应用功能、优点以及相关注意事项等向患者展开介绍,使患者对治疗具备一定了解,缓解不安的心理。(2)掌握微量泵操作:护理人员需掌握并熟练微量泵的操作,熟悉相关药物的剂量与使用,功效及不良反应。(3)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药物使用:关注患者心率、血压等情况,一旦发现不良变化,及时调整用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对多巴胺等药物的使用进行监测,包括药物泵入前、泵入时,泵入后的用药监测。(4)细节护理:微量泵使用时加强监测,关注其工作速率、工作状态等是否正常维持;观察患者输液部位是否红肿,药液是否外渗,若出现不良情况及时更变穿刺部位;观察泵管和针头是否出现脱落,若遭受污染则及时进行更换;需改变速率或更换药物需做详细记录,嘱咐患者及家属关于微量泵使用的相关注意事项,以避免不良后果产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微量泵的临床应用效果:优、良、差;患者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2 结果

2.1 应用效果

据表1知,59例患者中54例应用微量泵效果良好,优良率91.5%。患者均未产生不良反应。

表1 微量泵的临床应用效果

3 讨论

3.1 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

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使用多类血管活性药物,在液体药物输注中需严格控制输注速度及药物剂量,单位时间内给药速度过快会引起血压骤降,甚或休克、死亡;药物剂量使用过多会一定程度增加心脏负荷,导致心衰加重[3]。当前,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通常使用扩血管药物,要求用药准确,并匀速、缓慢注入患者体内。而人工控制药物剂量误差偏大,亦无法对液体量加以限制,人工推注不仅不能控制好用药,而且会增加护理人员工作量。在这一方面,微量注射泵则既能够控制药物剂量,又能够维持最佳血药浓度,很大程度避免了误差,增强了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资料显示,微量注射泵可维持恒定压力,能够按要求准确泵入药液,且当发生故障时,报警系统会给予明确的提示,护理人员能够及时处理,这也是确保微量泵治疗安全的关键[4]。另有研究表明,心血管内科应用微量泵能够避免因药物浓度变化而引发的副作用[5]。本研究中,59例患者中54例应用微量泵效果良好,优良率91.5%;且患者均未产生不良反应。提示微量泵安全有效,有助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实际操作中,微量泵也存在一定应用风险,操作过程中稍有差错便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甚或危及患者生命,故护理人员需熟练操作规范,提高操作水平,确保应用安全有效。

3.2 护理体会

本研究中,61%的患者对护理表示满意,33.9%表示基本满意,护理满意度为94.9%。提示多数患者对微量泵的应用护理满意。基于此,得出护理体会如下:

一是微量泵应用前需进行心理护理。为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高治疗配合度,护理人员需在微量泵应用前进行相关心理护理及教育,主动建立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讲解微量泵的应用优势,治疗必要性以及应用时间、注意事项等,使患者易于接受,主动配合治疗。

二是注意配药操作。配药过程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范,微量泵在未应用前填充口帽为关闭状态,提示无热源/无菌,若包装已被损坏,则不可进行使用[6]。配药过程中,先将填充口帽取下,以针筒轻柔接入填充口,并灌注药液,这一操作中避免过于用力而损坏填充口,且禁止以针头刺入。此外,对未经稀释的药液需防止进入泵内,药液灌入时需排尽空气。

三是正确选择给药途径。尽量以深静脉留置针注射,解决药物外渗造成的血管疼痛/损害;外周血管留置针需尽可能选择粗直大静脉,尽量避开硬化静脉、关节等。

四是预防化疗药物毒副作用。为减轻患者胃肠道反应,预先应用镇静止吐剂。化疗期间引导患者摄入易消化、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食物,并注意不良反应。加强基础护理,预防感染。此外,化疗药物外渗易造成局部红肿,或组织糜烂,故需做好有效预防。

综上所述,微量泵应用于心血管内科安全有效,有助于达到预期治疗效果,但同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护理人员需增强责任心,熟练操作规范,提高业务水平,强化对微量泵的认知,确保应用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董文,史艳云,邢毅.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5(1).

[2]靳秋月.微量泵在心内科病房中应用的护理安全[J].医疗装备,2010,23(5):82-83.

[3]李新梅.微量注射泵在心内科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07,15(11):859-860.

[4]胡晓宁,关红,代仲.微量注射泵在临床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5):148-148.

[5]郭宝环.微量注射泵在心血管内科的临床应用[J].河北医药,2003,25(12):960-961.

[6]张淑存,姚琴琴.微量注射泵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护理[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4(7):524-525.

论文作者:陈丽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9

标签:;  ;  ;  ;  ;  ;  ;  ;  

微量泵在心血管内科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论文_陈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