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陆丰市人民医院骨科 516500
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与生物型髋关节置换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2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及3周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生物型髋关节置换;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临床效果
骨质疏松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导致骨质疏松发生率呈上升及年轻化趋势,导致由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颈骨折发生率也得到提高,发病后临床表现为疼痛、活动不便等,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该方法能减轻髋部疼痛、改善患者髋功能,提高临床效果,但是临床上患者选择何种假体尚存在较大的争议[1]。为了探讨骨水泥与生物型髋关节置换在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取2015年3月-2017年5月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60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62-87)岁,平均(74.73±5.81)岁。Garden分型:II型14例,III型10例,IV型6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61-88)岁,平均(75.05±5.88)岁。Garden分型:II型12例,III型11例,IV型7例。入选患者均符合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临床诊断标准,且患者均行关节置换术治疗。本课题在伦理委员会批准、监督下进行,患者对治疗方法等知情同意。
1.2 方法
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了解患者骨折部位、骨折的类型及疾病严重程度,根据检查结果制定相应的手术方法治疗。2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待麻醉生效后进行消毒、铺巾,充分暴露股外侧肌群,臀大肌,钝性分离臀下肌群,髋关节内旋后将股骨转子的外旋肌群切开,打开关节囊,充分暴露髋臼、股骨颈及股骨头。将病变离断的股骨头取出,对股骨颈残端保留1.0cm-1.5cm截骨,切除关节囊内粘连、挛缩组织,将髋臼打磨平整,对于髋臼底相对较薄者利用粉碎的骨泥进行填充,提高骨量。控制髋臼假体外展角为40-45?,前倾角25-30?,放置2枚螺钉。对照组:采用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利用开口器在股骨颈截骨面以前倾15?开口,髓腔锉依次从小到大完成髓腔的塑形,最大限度保留疏松骨质,并且根据患者情况置入适当型号的生物型假体柄,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完成前倾角的调节。观察组:采用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髓腔锉依次从小到大完成髓腔的扩大、塑形,避免破坏骨皮质,股骨远端放入髓腔塞。骨水泥利用骨水泥枪管由髓腔底部髓腔塞顶部逐步注入(注意排除空气),根据每一位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骨水泥型假体柄。2组术后均合理使用抗生素,切口48h引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给予肢体功能锻炼。采用Harris评分对两组手术前、术后1周、2周及3周后肢体功能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治疗效果越理想[2]。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行 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 )表示,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3周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术前、术后1周、2、3周后肢体功能评分比较
3.讨论
髋部骨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人员寿命延长而逐步增加,作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病,“人生的最后一次骨折”,严重影响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期寿命。关节置换作为髋部骨折的一种治疗方式,甚至是最后的唯一的方式。在Phillip Wiles1938年施行第一例全髋关节置换术以来很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围绕生物型与骨水泥固定方式的优劣进行了大量比较,但是选择何种假体固定一直存在争议。目前常规假体以生物型为主,该假体虽然能满足临床治疗需要,但是对老年患者体位及活动受限时间较长,近期并发症较多,远期疗效欠佳,难以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3]。随着骨水泥技术及假体工艺进步,目前骨水泥型关节置换逐步增多。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是临床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常用的治疗方法,该假体的使用能让患者早期下床行走,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此外,骨水泥髋关节置换的使用在加压后嵌入骨小梁表面间隙内能形成交织固定,能将骨水泥与骨表面的剪切力转变为压应力,使得界面强度得到明显的增加,从而能避免假体与骨表面之间的微动,能避免界面纤维膜的形成,有助于提高临床效果,促进患者早期恢复[4]。本研究中,2组术前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周、2周及3周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但是,观察随访期较短,对患者远期疗效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临床上选择假体柄时应根据每一位患者实际情况确定,尽可能选择合适患者的假体,使得患者的治疗更具针对性,促进患者早期恢复[5]。
综上所述,将骨水泥型髋关节置换术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颈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有助于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任荣,李凌伟,郭启发.骨水泥型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股骨颈骨折的可行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案[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6,20(48):7261-7266.
[2]王本杰,赵德伟,谢辉,等.骨水泥型和生物型股骨假体半髋置换修复高龄股骨颈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9):1345-1351.
[3]陈善斌,刘智.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中骨水泥型假体和生物型假体的选择[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6,18(5):451-455.
[4]范家强,付海涛,苑举辉,等.老年女性生物型髋关节置换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对假体稳定性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2015,v.35(5):1214-1216.
[5]魏志辉,赵波,何超,等.骨水泥与非骨水泥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6,24(14):1287-1294.
论文作者:罗小东1,王洪2,郭万兴3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4
标签:股骨颈论文; 患者论文; 关节论文; 水泥论文; 老年论文; 骨质疏松论文; 假体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