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的各方面不断的发展,我国水资源的开发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来说,开发率还是比较低的。与此同时,目前的大型水利工程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明显,并且已经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不久的将来生态问题将会成为制约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所以,在以后的水利工程建设中,一定要实事求是,科学分析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会产生哪种生态环境问题,相关的部门要正确的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保证我国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利建设;环境;影响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对于水环境的影响
水利工程在建设中会严重破坏水环境,改变了水环境的质量,对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影响,而且水利工程是属于人为的改造水资源的活动,然而水资源一般都是在自然的生态环境下各方面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水利工程改变了水资源原有的现状。并且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和河道的改造会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系统的稳定性,对河道和河流当中的动物、植物和生物等等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1.2 对于生物的影响
随着水利工程建设的推进,就会影响到河流当中的生物物种,河流当中的各种微量元素和含量量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生存在河流当中的生物和植物来讲,这些影响可能会致死。水利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植物和生物不能够完全适应新环境,导致出现死亡的现象。由此可见,进行合理安排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生物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应该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1.3 水文生态系统的影响
针对水利工程建设来说,水利工程不仅仅只是对于所要施工的河流环境产生影响,它还会对整个河道或者是相连的水域造成不可避免的影响,一般这种影响是基于施工的部门对水环境的影响产生的,因此,其影响的效果和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区域来说影响的效果还是比较小的,但是,还是不可忽视水利工程建设对于水文生态环境的影响。
1.4 对于陆生植物的影响
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储水用水的作用,水利工程的设计一般都在山地地区,施工过程中极其不方便,并且还要根据现场的情况进行修路以运输材料,由于是采用混凝土的方式进行施工,就会导致土地出现大面积被占的情况,就会使当地很多的植物出现了被覆盖的情况,当地环境的稳定性就会降低,水土流失情况严重。在建设工程进行后,对其进行大量的储水,也会造成很多的植物被淹没,很多比较稀有的植物就会消失,这时候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都会产生影响,一些正在生长中的植物会因为水利工程的建设将会受到严重的损失,降低了植物的延续能力。
1.5 对于陆地动物的影响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中道路施工、河槽疏通、开渠填基筑坝等进行的机械设备的操作,在施工运用的材料和开采量过大以及场地的布置都会严重破坏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野生动物的窝被破坏,以及捕食的地方也被破坏,严重影响到了整个生态环境的平衡。蓄水后很多区域的现状将不会被保持,出现很严重的破坏情况,动物之间交通的通道被切断,不利于动物之间的交流以及基因的配对,并且还会因为截流而改变水源当中的营养,从而影响河流的整体生产力,对湿地动物造成不利的影响。由于大量的土地行为水利工程的蓄水导致出现集中淹没的情况,造成水里面一些细菌进行大量滋生,严重影响了自然环境,成为了一些疫源性疾病的传播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 水利工程建设中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措施
2.1 水利工程生态设计理念
为合理改进水利工程在建设中引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不善的问题,工作人员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前期,应做好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充分利用生态环保的理念,选择施工地点、制定建设方案。在水利工程的建设全过程,设计阶段的环保方案选择至关重要,对项目建设阶段践行绿色施工理念、竣工后的安全验收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项目设计方案的选择上,相关人员应综合考察施工所在地的区域生态环境,并对其生态环保价值做出科学有效的评估,使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水利工程的建设有机结合。
在项目的具体设计阶段,应坚持和谐发展的理念,为植物与动物提供必要的栖息环境,避免破坏当地的自然生态结构。同时注重水库储水量与水质温度的控制,为鱼类的繁衍生息提供条件基础,还应保护水禽鸟类的栖息地,构建水利工程项目与河流生态环境和谐共处的发展机制、在水利项目的建设实践中,应坚持绿色施工理念,采取生态环保的作业技术与材料,避免对局部生态环境造成工业废料污染。
2.2 构建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
对水利工程项目的评价应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在具体的工作中,应建立完善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体系,对项目所在地有关的地质结构特点、生态环境资源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评价,并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问题进行广泛调研与评价,以此保证水利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仅具备经济效益,更具有社会效益,为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提供有益的帮助。
在评价体系中,应融入气候、水文、地质、土壤、生物以及人类活动等多方面的信息,通过对相关要素的科学分析,选择最具环境保护要求的制度,促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的合理性,完善有效的水利工程评价体系可全面反映人们现有的认知水平,进而促进人们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水利工程项目相关人员应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考量各项因素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影响程度,进而方便相关人员对环境保护工作作出量化标准,以此促进评价体系构建的合理性。
基于工程水利项目的评价体系构建,应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价值进行科学有效的研究,合理研究水利项目建设对周边生态环境建设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不利影响,并对相关的研究结果做出可行性的实施报告,保证相关环保理论的具体落实。同时,水利工程建设基于环保角度考虑,应在项目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以及竣工验收阶段,形成完善的环保制度体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与工程实际施工过程相挂钩,加强环保建设措施的应用力度。
2.3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应用
为促进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理念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式,因此,技术人员应在水利工程的施工中,注重科学与技术相结合,为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具体实施提供有力支撑。在具体的工作中,相关人员应利用最新的技术手段,例如,大数据技术,合理分析区域内水资源的需求总量和需求结构,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水利工程的蓄水量和调水规模,通过对周边区域的技术分析,调节补水量,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工程项目对水资源的利用应坚持适度原则,避免过渡开发导致区域内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对水资源的利用,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方法,例如,云计算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合理分析周边的经济发展状况、工业和生活用水量以及相关的抗洪抢险蓄水要求,进行水资源的供给与储存,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
3 结语
水利工程的生态影响问题,实质上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水利工作上的具体体现。任何一项水利工程其本质都应该是生态工程,在改变自然的同时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保护生态是水利工程应有之义,水利工程建设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认识和处理水利工程生态影响问题,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和谐目标。
参考文献:
[1]田丰.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版),2009(02):104-107.
[2]方广友,高建华,高立山.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生态工程环境措施问题[J].大众科技,2017(05):105-108.
论文作者:王静
论文发表刊物:《城镇建设》2019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1
标签:水利工程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水利论文; 工程建设论文; 生态论文; 水资源论文; 植物论文; 《城镇建设》2019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