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国审计文化的内涵探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中国论文,内涵论文,文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审计制度文化
审计制度文化,包括审计法规、审计行为规范、政府审计机构设置方式以及审计约定俗成的习惯等,它是审计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中介;制度层面的审计文化由于在政府的直接管理下更多体现出来的是其规范性,由于管理者在审计组织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审计文化形成以审计组织管理主体意识为主导的、追求和力争实现一定审计目标的一种文化形态。
具体说来,审计制度文化内涵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审计价值现。审计价值观是审计组织对所期求的目标做出的价值选择,对自身存在的意义的认识,确定审计组织行为合理性原则以及指导审计组织健康发展的价值取向等。它是制定审计法规、制度等方面的基础,是审计发展的精神驱动因素。因此,审计价值观在审计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我国新时期的审计价值观表现为:独立、谨慎、依法、公正、公共责任、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崇尚理性与证据、主张证明与公开、建设性等。
(二)审计精神。审计精神是指审计组织在为实现自己的价值体系和社会责任所进行的审计活动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为广大审计人员所认同的一种正向心理定式、价值取向和主导意识。审计精神是审计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审计文化的灵魂。审计精神反映审计群体意识,是群体意识中主导意识的凝聚和表现。
(三)审计心理。审计心理,是审计实践中审计主、客体心理活动的总称。审计心理从其性质和功能的角度可分为审计认识过程、审计情感过程和审计意志过程。如果说审计精神强调的是人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审计心理则强调的是人对外在客观的反映。审计心理对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审计客体、审计目标等都有重要的影响,如能对此展开深入研究,找出其中的规律,并在审计实践中加以运用,自然有利于高质量地完成审计工作。
(四)审计道德。审计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标准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活动的总和。审计职业道德一般指在价值取向上,强化审计人员是普通公民的正确观念;在心理素养和内在修养上,培育审计人员是普通劳动者的健康心态;管理方式上,审计人员要充分吸收来自民间的力量;营造自觉遵守道德规范、廉洁自律的浓厚氛围。
二、审计精神文化
它是审计文化的核心,全体审计人员认可、遵循的带有职业特色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道德规范、职业习惯以及审计人员对审计事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构成了审计文化的特定内涵。其特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不畏强权,坚持真理。众所周知,审计的灵魂在于独立性。因此,作为审计人员,必须具有独立的精神、独立的人格。审计人员不畏强权,不当变色龙、墙头草,不察言观色,不看领导或客户的脸色行事,不会掂量权衡自己的利弊得失。审计人员必须排除权、情、利等因素的干扰,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勇于提出自己的意见,大胆揭露问题。
(二)廉洁自律,无私无畏。审计作为国家一种最高的经济监督、评价和鉴证活动,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廉洁自律、正身守道。审计人员必须有崇高的人生目标及价值取向,对于物质生活应该淡泊知足,生活严谨,不该拿、不该吃的决不伸手;与其浊富,宁比清贫,甘于奉献。俗话说,吃人家的嘴软,拿人家的手软。审计人员只有廉洁自律,才能做到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志在奉公,无私无畏。
(三)执法守法,客观公正。审计作为专司经济监督的活动,依法审计是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因此也是审计人员最重要的职业理念之一。依法审计具有两个指向:一是指向审计客体,即审计人员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判断被审对象的经济活动是否真实、合法,是否有效益;二是指向审计主体,即审计机关和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必须严格遵纪守法,规范自己的审计行为,一切按照法定的程序办理,力求避免随意性,更不允许以权谋私,徇情枉法。客观公正是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的基本价值取向。所谓客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为依据,真实反映情况,尊重事实,实事求是。所谓公正就是对有关事项的调查、评价和判断,既不掺杂个人的好恶和主观意愿,也不受被审计对象干扰和左右。
(四)嫉恶如仇,恪尽职守。国家审计机关和人员监督的对象主要是政府各部门、国营企业单位和各级官员等。因此,在审计工作中必须嫉恶如仇,勇于同不法官员作斗争。由于国家审计对象的特殊性,审计人员很容易招致不法官员的打击报复,特别是对一些铤而走险者进行监督,甚至会遭到杀身之祸。这就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忠于人民和国家,不计个人得失,敢于碰硬,不怕打击报复。审计人员如能这样,就能以正压邪,使贪官污吏闻风丧胆,不敢以身试法。
(五)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审计中常用的查账法、盘点法、比较分析法等都要对大量的会计资料,如会计报表,账簿、凭证、实物进行核对审查,其工作相当繁杂琐碎,工作量很大。随着经济工作的日益复杂化和不法分子作案的手段愈来愈狡猾隐蔽,审计工作的艰巨性也日甚一日。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要有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精神;必须时时刻刻想到一个小数点的失误,一件蛛丝马迹的忽略,都可能招致审计工作的失败,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使一些不法分子逍遥法外。
在上述文化的两个层面中,精神文化是最难改变,也是最难形成的。因而当代中国审计精神文化的形成和完善任重而道远。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有待于全民族和整个社会的努力。
三、审计物质文化
主要指审计组织中所配备的各种物质设施和一些基础设施,如网络设备和宽带接入,它对审计组织的生存、发展以及与外界沟通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它外显着审计文化的发达程度。审计物质文化决定审计精神文化,审计物质文化的发展与完善将推动审计精神文化的发展与完善。由于各地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我们必须承认审计文化物质层面的差异性还是相当大的,因此,必须减少物质层面建设的差异性,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在物质文化上的差距,促进审计文化的协调发展。
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三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审计物质文化是审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载体,它对审计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又起着制约作用。没有审计物质文化,就不会产生审计制度文化。同时,审计制度的维持需要完备的审计物质设备,在现代社会中审计物质文化对审计制度文化的支撑作用愈来愈明显和突出。审计精神文化则依托于审计物质文化而存在,并随着审计物质文化的发展而发展。
目前,是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迈进的关键时期,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时期的审计文化,要用审计精神凝聚人心,使政府审计的“公”、民间审计的“信”、内部审计的“忠”成为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追求和行为准则;要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审计人员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树立恪尽职守、敢于负责、艰苦奋斗、廉洁自律、按章办事、遵纪守法的精神;要通过提高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知识,为审计的发展和创新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要确立全新的审计理念,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和全局意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文化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