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_于伟亚,金淑萍

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_于伟亚,金淑萍

山东省军区济南第一离职干部休养所 250013

摘要:院前急救是干休所医护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也是评价干休所应急能力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说干休所院前急救水平的高低会对老干部的生命安全及干休所医疗保健工作质量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比如患者起病急、工作现场复杂等,只有切实解决、改善现实问题,才能进一步保证急救质量,保障老干部的生命健康。文章总结了干休所的院前急救现状,并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干休所;院前急救;问题

一、干休所老干部疾病急性发作特点分析

相比之下干休所老干部疾病急性发作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首先,患者起病急、时间紧。干休所均为老年干部,通常患有多种慢性疾病,身体机能下降易产生病理、生理性改变,慢性疾病会损伤多器官、多系统,导致各种危急重症疾病急性发作,患者发病后医务人员必须立即出诊、立即施救,才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其次,患者发病症状不典型,涉及身体多个系统。患者疾病急性发作时往往时间短,老年患者由于机能功能下降对疼痛不敏感,再加之感觉迟缓,导致很多患者在发病早期并不会表现出典型症状,或者被原发疾病的主要症状所掩盖,体现出症状包含范围大、特异性差、涉及系统多的特点。最后,疾病谱深广,增加了出诊量。老干部的健康意识不断增强,其对生命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患者疾病种类多且复杂,病情轻重存在较大的悬殊,老干部轻则伤风感冒、重则呼吸心跳骤停,因此出诊时需要面对多种复杂情况。

二、干休所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干所休院前急救工作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院前急救条件受限。院前急救多在发病现场或转运途中进行,患者所处环境多种多样,情况复杂,一些环境光线暗淡、操作不便,导致医务人员无法有效实施各种抢救方案;院前救治通常无任何辅助检查工具,很多情况下无法对患者及家属准确其病情;急救设备还存在数量不足、性能落后等问题,无法保证急救工作的质量。此外,在急救过程中,干休所医务人员既是抢救者又是搬运工,不仅要正确施救,还要随身携带各类抢救物品,精力、体力大量消耗,再加之施救现场、转运途中的复杂因素影响,导致干休所院前急救存在较多的不确定因素。

其次,医护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升。院前急救中医护人员的专业技能、应急能力会对急救效果产生直接影响。然而实际上干休所并未设置急诊科,医护人员多为全科医学专业,缺乏必要的抢救工作经验,医护人员配合度差,无法灵活处理紧急情况。并且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还存在“重转送、轻救治”的守旧思想,部分医护人员思想守旧,在急救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将救治患者的希望放在医院急诊科;再加之一些医护人员顾虑医疗纠纷,遇到危急重症时不做任何处理,只是紧急转送,这种情况会延误患者的最佳抢救时机。

最后,医患沟通存在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患者一旦发生急症会表现出多种严重症状,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压力会陡然增大,不仅情绪不稳定,而且会对医护人员的救治工作抱以较高的期望值;而由于抢救工作紧急、工作量大,部分医护人员未严格履行基本的告知义务,对于医患关系的处理缺乏技巧性,对患者及家属未及时交待病情、可能出现的各类情况等,这些因沟通不畅而产生的问题会使患者家属误认为抢救不及时而引起医疗纠纷。

三、提高干休所院前急救有效性的策略

针对干休所院前急救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以提高干休所院前急救的有效性:

(一)加强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学习及技术培训

首先,要向医护人员强调急救药品药理、作用、用法用量及禁忌症等知识的学习,全面了解相关急救器材的使用方法,掌握干休所各类急救器材的性能及操作。其次,开展急救技术培训。干休所内要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急救技术的培训与学习,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急救理论水平及实际操作技术水平,如条件允许可与当地医院急诊科建立合作关系,委派干休所业务能力突出的医务人员去医院急诊科实习,以提高干休所的整体急救技能。再次,加强老干部及其监护人的急救常识教育及技术培训。指导其识别急重症的方法、相关处理措施;掌握吸氧、急救药品的使用方法;如何配合急救人员的抢救工作等,以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

(二)完善干休所院前急救工作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急救组织及预案。成立干休所急救小组,建立24h全天值班制度,保证值班人员一旦接到呼吸信息可迅速到达施救现场;根据每位老干部的身体情况及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制定详细的、个性化的急救预案,以便于急救人员迅速做出正确诊断。其次,完善设施设备管理制度。加强干休所的硬件建设,配置吸痰器、简易呼吸机、氧气罐、急救盒等简易器材,区域配置担架、血压计、除颤起搏器、急救箱,放置地点安放于易取用的地方,便于急救时取用。再次,加强急救设备的日常维护,各类急救设备要进行定期检查、维护,每天检查呼叫系统、心电图机、血糖仪等常用仪器的电量,每天调试呼吸机、吸痰器等,以保证设备良好的工作性能。最后,建立急救通道。干休所要与相关医院建立合作关系,达成抢救协议,开辟绿色急救通道,以保证患者可直接送达对应科室及时得到专业救治。转送途中要注意观察、记录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并及时联系就近医院,降低转送途中的死亡率。

(三)医护人员要注意沟通技巧

急救现场医护人员不仅要采取冷静、果断的急救措施,还要注意照顾患者及家属的焦虑、恐惧心理,耐心询问患者病史,及时告知其病情的危险性,以取得家属的信任与配合,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此外,还要进一步强化医护人员的法律意识,严格执行各项常规医疗操作,规范医疗文书,准确使用各种医学术语,不能遗漏关键的阳性体征;详细、规范记录抢救过程,包括抢救人员、抢救时间、用药情况及病情变化等。

参考文献:

[1]陈碧.院前急救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8):196-197.

[2]侯昀.院前急救对急性脑卒中的预后影响研究[J].哈尔滨医药,2012,32(6):454.

[3]樊小寒,吴海英,惠汝太.体位性低血压与心脑血管疾病[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6,17(9):858-861.

[4]那琦.干休所老干部院前急救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沈阳部队医药,2017,24(5):315,320.

[5]蔡春辉,叶光华,李扬,等.军队老干部院前急救的特点与对策[J].人民军医,2017,54(8):657-658.

论文作者:于伟亚,金淑萍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 》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4

标签:;  ;  ;  ;  ;  ;  ;  ;  

干休所院前急救现状分析及对策论文_于伟亚,金淑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