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言如玉”。可见,读书之重要,就是在古时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满朝朱子贵,尽是读书人”的诗句为证。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各行各业都急需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中学生正处在打基础的时代,是未来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跨世纪的创造者。“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因此,我们不但要学好语数外等公共学科,更要学好理化生等理科知识,以适应突飞猛进的经济建设需要。
有不少人认为学物理无外乎代代公式,算一下就行了。物理要用到不少的公式,也离不开数学运算,但它绝不是生搬死套地代代公式,你必须弄清为什么选这个公式,如何用这个公式。如一人用10N的水平拉力把100N重的物体沿水平地面向前移动20m,拉力做了多少功?重力又做了多少功?做这个题若硬代公式W=FS就会出现下面四种情况:
10N×20m=200J………………………… ①
10N×0=0…………………………………②
100N×20m=2000J……………………… ③
100N×0=0……………………………… ④
我们必须要弄清功的物理意义和计算方法。功等于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相乘。拉力是水平方向的,水平方向移动的距离是20m,那么,拉力做功计算正确是①式;重力竖直向下,竖直方向没有发生移动即距离为0,那么,重力为做功计算正确是④式;②式和③式是胡乱套用公式的结果。为此,我认为学物理需要读书,而且需要认真地读课本。
如何读物理课本呢?我们不仅要象文科一样认真阅读文字,而且还要做到:
一、认真读定理、定律,牢记它们存在的条件和适用的范围。物理定理、定律的文字表述,字母公式记住和理解是最基本的要求,它们的适用范围更不能忽略。如一个物体在一个粗糙面上运动,你就不能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去求解。物体在粗糙面上运动必然要受到阻力的作用,阻力要对物体做功,不满足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只能用动能定理或者功能关系求解。
二、认真记有关的公式,明白它们适用的条件,各字母的物理意义等。
三、记住常用物理常数、物理单位及换算关系。
四、记住普遍情况,更要记住一些特殊的情形。如水随着它的温度升高,它的体积一般要变大,这就是一般情况,但它在4℃的体积是最大的,这就是特殊情况。
不仅如此,而且还应特别注意课本的章节编写思想。如初中物理课本是:前面有学习提纲(问题形式出现);后面有总结(多以问题形式出现);课文中有大量的插图,阅读材料等,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很好的佐证;还有“想想议议”对课本知识进行了提高;小实验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具体的应用;练习(习题)对课本知识进行了具体操练。这样,我们才能准确把握各环节的重点,特别要注意下面几个重要的环节:
一、读插图。插图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有关的物理知识。如初中物理第一册P157图13-8一下子就告诉我们:定滑轮不省力;P159图13-15告诉我们:滑轮组不仅省力,还可以改变力的方向;P14图2-3告诉我们: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可以不一样。这些直观明了,更有利于我们对书本知识的理解,胜过你读十遍八遍课本。
二、读方框。课本中方框内的文字是学法的指导和难点的点拨,千万别放过。
三、读阅读材料。阅读材料是有关物理史实的介绍和物理前缘知识的报道,它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读“想想议议”。它是课本知识的升华,特别适合于学有余力的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五、读小实验、小制作。小实验、小制作是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是我们所学知识的初步应用,而且实验(制作)成功对激发学生学物理的积极性很有利,对学习物理兴趣的提高很有利。
六、读练习。例题是我们解题的范例,作业的规范,我们必须要按这个要求做。练习题和习题具有很强的代表性,每一个题都能代表一类问题,有利于我们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避免题海战术,切实减轻师生负担,为素质教育提供时间保证。
七、从反复阅读书本中寻求基本的物理方法。如测量一本书的厚度,然后再除以页数,得到一页纸的厚度;称量一堆铁钉的质量,再除以铁钉的颗数,得到一枚铁钉的质量;将细漆包线紧密缠绕在铅笔上,用直尺测量其宽度,再除以缠绕的圈数,得到细漆包线的直径。这些方法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测量微小量的方法,这些方法在我们以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十分有用。再如无数象初二物理P75习题的4题一样,还能提供一种实验方法,因此,必须认真读。
八、从新旧知识的对比阅读中把握新知识。物理学习特别是物理概念的学习特别的重要,而物理概念是物理现象或物质属性的本质反映,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之上,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把一些物理事实本质的、共同的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物理学中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我们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一系列抽象思维的出发点,就无法建立规律,也就总结不出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法。概念往往比较抽象,不便于理解,用比较法学习概念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要让学生概念明确,就要用到“比较”。要在形成概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大量物理现象进行比较,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区分本质属性和非本质属性,还要在形成概念以后,引导学生对一些相似的、易混淆的概念进行比较。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采用列表的方式进行比较是我们常用的比较方法。例如:
通过一些陌生概念与熟悉概念、抽象概念与具体概念的对比分析,不仅使同学们明确了概念本身,也从中培养了比较能力,知道比什么,怎样比,这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极为有利的。
九、从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领会抽象概念的本质。学好物理知识重要的一环是掌握好概念。概念是从大量的观察、实验之中科学地提炼出来的,规律又是建立在一个个概念之上的。因此,没有概念就不能建立起物理学的大厦。要让学生学好概念,就要尽可能地用上一切方法。
(一)让学生搞清引入概念的目的是为了使要研究的问题简单化。如“质点”、“点电荷”。我们引入“质点”后就用不着去研究物体上的其它各点的运动情况;引入“点电荷”后就用不着去考虑它的电荷分布问题。
(二)概念教学不一定要求学生一步到位。如我们学习“质点”时,可以先让同学们有这样一个直观的感受:何为“质点”?质点就象一个比较小的物体一样。然后再进行以后的正常教学。若同学们无法理解,可以让他(她)们有这样的意识就可以了。他(她)们久而久之也就会想到:如果这个物体的体积越来越小,小到一点那不就是“质点”了吗?这就基本上达到了我们的要求。
(三)通过实验,把一些比较抽象的东西展示或模拟出来,以帮助大家对概念的理解。如我们无论怎样向同学们讲磁力线,他(她)们也很难想象出磁力线象什么样,若做一下实验,同学们就会恍然大悟:喔!磁力线象这个样子啊。
我们在概念教学中就要一系列方法,尽可能地讲清一个概念的外延和内涵,同时也向同学们介绍了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有利于同学们以后的自学。
总之,我们物理课本不仅要读,而且要从头至尾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反反复复地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厚书读薄、薄书读厚,才能把书本知识真正地转化为我们的实际能力。
论文作者:李华锋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7/6/7
标签:物理论文; 概念论文; 课本论文; 知识论文; 质点论文; 同学们论文; 公式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7年第3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