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胡亚雪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胡亚雪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龙江县育英学校

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改革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过程中,涌现了一大批新的教学方法,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学方法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情境教学法就是近些年出现的新方法,可以给学生提供讨论的平台,加强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受到老师的喜爱。

1情境教学法的原理

情境教学法,通过运用情感和认知相互作用原理、认识的直观原理、思维科学的相似原理、有意识与无意识心理以及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统一原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奋点,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认知过程,联通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交织信息回路:知识信息交流回路和情感信息交流回路,从而高效利用课堂上40分钟的教学,使学生更快更好,更全面的掌握所需知识点,并且可以灵活运用到生活中。

2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步骤

2.1情境的引入

情境引入是第一个应用环节,也是该教学方法的应用关键。老师先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情境的初步构想,要选择简化的教学情境。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相对比较简单,过于繁琐的教学情况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学生花费更多的时间在情境的理解上,缺乏想象的空间。为此,老师应该选择一些简单、有效的教学情境,并且设置一些情境的空白区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在构建完成以后,老师先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交代,避免在情境讨论中偏离教学的主题,为了引导学生的进行自主思考,老师要准备一些跟情境有关的问题。在完成上述的教学内容以后,才能将学生引导到设置好的教学情境中。例如,小学的语文课本中,描写风景的古诗较多,例如"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这句诗,虽然文字较少,但是包含大量风景描写,老师先大概解释这句诗的含义,然后让学生进行自主现象,在脑海中绘制出相应的风景图,在这个过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现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看出,引入情境要按照简单、有趣的原则,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情趣,减少语文的枯燥感。

2.2情境的分析

在根据教学内容,设立相应的情景以后,可以让学生产生一种代入感,在理解课本知识的同时,感受作者的思想意境,可以看出情景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完成情景的引入以后,就进入到了情景的分析过程中。老师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带领学生进入到情景的想象中,可以采取鼓励等方式,让学生发表见解和想法。例如在"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设立的教学情境中,学生可以进行场景的想象,看到荷花正在努力的生长着,花骨朵在水面上站立,蜻蜓则停留在为开放的花朵上面。在完成这一个场景的构建以后,老师就可以进行情境的分析,先让学生表达在这个场景中的感受,老师将情境和意境结合起来一起分析,最后就可以得到场景中蕴含的语文知识。

2.3情境的回归

创设情境教学法只是一种帮助理解的手段,最终还是应该回归到课文中的内容来,但是通过一个情境创设并思考的过程,可以更加深入地进入到课文的思想内涵中。老师可以在学生通过情境创设已经有了相对正确的理解之后,再回到课文中学习具体的知识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刚才在情境创设中的想象和感受,可以更好地加强学生的理解,并且加深印象,更加彻底地掌握知识要点和思想情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的效率[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技巧

3.1挖掘生活情境

想象来源于生活,情境创设也不应该天马行空,而是应该根据一些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创设,才能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在学习《打电话》一课时,就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平时打电话的场景或者父母打电话的场景,并进行比较区别,然后再学习教材内容,既能发现有相同的地方,也可以发现一些区别,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老师引导学生创设情境时应该用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场景来进行启发,才能更加顺利地创设情境。

3.2利用多媒体工具加强视听感受

在应用情景教学法时,大部分时间都是依靠学生现象能力创设情景,但是部分教学内容难以依靠现象能力构建,需要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小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较低,很多东西没有接触过,这进行这部分教学内容时,例如革命战役、历史背景等等方面。在对这类知识进行教学时,老师要提前准备相关的视频、图片、文字等等形式的资料,在课堂上播放给学生,这种方法更容易进行情境的设立,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特别是在学习一些和抗日革命相关的内容时,多媒体可以展示战争的残酷,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在播放视频之前,可以先对这段知识的背景合理介绍,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如教《黄继光》一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让学生走入这战争年代,感受炮火纷飞的战场,亲眼目睹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壮烈牺牲的场面。如此一来,学生对黄继光的崇敬之情以及对敌人的仇恨自然就喷涌而出。

3.3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情境

有的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光靠想象也难以理解一些细节,并且对于一些想象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理解就更加困难,这时候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亲身体验教学情境[3]。例如,比较简单的方法是分角色朗读,这样能够便于学生代入角色、理解感情;如果时间富裕还可以进行情境演绎,让学生通过类似话剧形式的角色扮演来一边体会课文场景,一边通过亲身经历来体会人物的思想和感情。

3.4再创情境留问题,进一步引发孩子们的探究愿望

一节好的语文课,下课响起的铃声其实不意味着内容的终结,也许会是已经学到的知识的延续,也许会是新学习的起始。因而教学者有必要在课上"再设情境留下问题",以有效地引发孩子们不停进行探索的愿望,对作品继续进行个性化解读,将语文有效地延续到生活当中,使得语文真正地变成生活当中的语文。

4结束语

可以看出,情境教学法属于一种联想式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依靠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理解能力,构建出一个与教学相关的模拟情境。在实际的应用中,老师要发挥引导者作用,学生则根据老师的引导发挥想象,不仅是对场景的模拟,跟要将自己代入到其中,理解作者蕴含的深意和情感,才能发挥该教学方法真正的作用。除了提升教学质量外,情境教学法还锻炼了学生多方面能力,符合现阶段的教育理念,可以进行推广和宣传。

参考文献

[1]佚名.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654(12):71.

[2]王丹.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祖国,2018(1).

[3]李明华.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新校园(阅读),2017(4X):93-93.

论文作者:胡亚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工》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4

标签:;  ;  ;  ;  ;  ;  ;  ;  

创设情境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胡亚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