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及时而必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依法治国论文,以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 从上文的论述可知,道德作为软约束,其自身没有强制力。法律作为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规范手段,其能够对道德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法律的实际意义应该是促成全部人民都能促进正义和美德的制度。”面对当前道德滑坡的社会现实,需要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以法治的方式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以法治方式提升和保障较高的社会道德是许多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说,西方国家国民素质和法治社会程度相对较高,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的法律对公民的行为尤其是道德行为给予了严格的规范。以新加坡为例,为了让法律成为和谐社会的秩序先锋,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建立了严密的法律体系。大到政治经济体制、商业往来、公民权利和义务,小到旅店管理、听停车规则、公共卫生、人们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另一方面,新加坡执法严正、惩罚严厉。除了很重的罚款、徒刑,还有鞭刑和绞刑。这两个方面的举措使得新加坡成为国民素质排名世界前列的国家,也成为法治社会环境良好的国度。例如,新加坡很早就开始实行随地吐痰罚款的制度,这有效地规范了人们的行为,提高了民众的道德素养。再如,新加坡法律执行的特色是同时惩罚“买方”市场。如果有偷税漏税行为,不仅卖方要被罚款,买方也会被罚500元。因此,偷税漏税付出的代价很高昂,此举不仅治标,更治本。 我国在以法治促进德治方面也有不少成功的经验。例如,诚实守信、尊老爱幼、互帮互助、平等互利、对社会公序良俗的认可、公平、公正、爱国等要求本属道德范畴,但我国《宪法》《民法通则》《婚姻法》《合同法》将这些道德要求上升为法律规定,这就为这些基本道德赋予了法律的保障。酒驾、醉驾、飚车从本质上说属于道德范畴,但是对这种行为后果的放任会引发严重危及社会公共安全的后果,因此,我国刑法将其纳入其中,《刑法修正案(八)》特别增加了危险驾驶罪,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追逐竞驶,情节恶劣的,或者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拘役,并处罚金。有前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酒驾入刑实施后,人们从开始的不相信,到观望;从被动接受,到主动遵守,可以说,这一规定从法律的视角重新改变了人们的道德文化和认知。 树立优秀道德文化、建立良好法治环境 首先,人民大众道德水平的提升能够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进而为法治建设创造好的外部条件。相反,如果民众的道德水平整体不高,法律也难以完全深入贯彻下去。良好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即为自觉遵守法律和规则,发自内心的自觉可以大大减少法治的成本,营造轻松、和谐的法治环境。相反,失却道德的自觉会大大加重法治的压力和成本,并影响法治的权威。以过马路为例,中国式过马路已经成为中国人不守规则的代名词。这种道德的不自觉大大加重了维护过马路规则的成本。每个路口的交通协管员几乎成为一道中国特色的风景,有的地方甚至不得不立上栅栏来维持正常的过马路秩序。此外,百姓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思维模式也阻碍了我国法治建设的推进和司法权威以及法律权威的树立。 其次,执法者职业道德对法治的推进有着直接的影响。反腐不仅要从制度上加以约束和规范,更要提高执法者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意识。执法者一般都是最贴近民众的群体,其个人道德修养高低直接影响着民众对其行为“善”“恶”的基本判断,也对民众的行为有示范和表率作用。因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有助于我国法治建设的顺利推行。 (http://news.china.com.cn/2014-10/31/content_33926689.htm,有删减)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及时、必要的结合_法律论文
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及时、必要的结合_法律论文
下载Doc文档